網誌

我們能夠擁抱自己的瑕疵並原諒自己嗎?

我的一位朋友和我分享了她在旅行中於街頭市集購買到假玉的經歷,她提到自己在旅途中一直尋找有關如何辨別真假玉石的資料,並為有機會購買到假貨的可能性感到非常不安。她心裡一直想:「我真是個笨蛋,竟然受騙了!」她除了覺得自己不夠聰明和是一個失敗者,亦批評自己實在是太無知了。你有過和她類似的經歷,因為作出錯誤的決定而造成一些損失嗎?生而為人,我們都有機會犯錯,亦可能作出讓自己後悔的事情。我們如何能夠擁抱自己的瑕疵並原諒自己?

對於那些傾向對自己抱有很高期望的人來說,當他們在生活中作出錯誤的決策時,通常都會出現很多自我批評的想法。在這些情況下,我們需要承認自己對自我作出批評,但是盡量避免相信它們等於事實。其實,想法只是想法,不一定能夠如實地反映現實。例如,在現實中,不少的玉石愛好者也曾經在收藏的過程中被騙,買到了假玉。對那些非玉石行家來說,購買到劣質的玉石是經常發生的事情。當我的那位朋友視自己的愚笨和無知只是想法時,她或許更有機會意識到這是在街頭市集人們常常犯下的錯誤。

事實上,犯下錯誤或作出令人後悔的決定總是令人難受和可恥的。我們怎樣可以原諒自己並接受這些缺陷?其中一項實際的策略就是視此為成長的機會。正如家喻戶曉的一句話——「我們都能夠從錯誤中學習」,當我們犯錯後,所學到的東西會比從一開始就做對了的多。我的那位朋友也許能夠因這次的經歷作出反省,明白到自己是因為一時的貪心才會犯下錯誤。她告訴我她在市集上看到一隻顏色非常漂亮的翡翠手鐲,心想如果到名牌的玉器店購入類似的手鐲定必要花不少金錢。當在路邊小攤看到那隻手鐲時,她馬上想到能夠省下不少錢,便二話不說地購買了它。實際上,她也沒有認真地檢查過這隻玉鐲的真偽。

如果我們能夠把錯誤視為學習的機會,便更有機會接受它並原諒自己。假如我們能夠接受人生的旅程是一個學習過程,將會帶來莫大的益處。沒有人是完美無瑕的,若然我們認為犯錯就意味著愚蠢或失敗,這樣的想法未免太過黑白了。如果我們沒有意識到我們與生俱來的無知,又怎能夠學習呢?事實上,謙虛的人總是能夠學習到更多。

如果我們意識到所作出的決定或行為與對自我的期望之間存在差異,自我批評有時候也是無可避免的。在這種情況下,極力試圖停止自我批評是沒有什麼幫助的。具有完美主義傾向的人會常常批評自己對自我作出批判,他們亦有機會想盡一切辦法阻止有關的想法。然而,他們越是努力嘗試停止批判自我,這些自我批判越是揮之不去。更明智的做法可能是接受自我批評是很普遍,以及對自我培養更多的自我慈悲。

在人生的旅途中,讓我們更為放鬆地擁抱真實的自己,成為一個完整的人。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電影《玩轉腦朋友2》中的「阿焦」與我們的自我意識

在電影《玩轉腦朋友2》(Inside Out 2) 中,「阿焦」是韋莉腦內新加入的情緒角色之一。由於「阿焦」認為韋莉應該致力接近冰球隊的出色球員,藉此增加自己在球隊中取得一席位的機會,因此他接管了她腦海中的控制台。「阿焦」不斷地讓韋莉產生很多擔心的想法,如憂慮自己的表現不好和無法融入團隊中。結果,這讓韋莉逐漸對自己產生了很多自我質疑,亦導致她在比賽中表現不佳和被罰。韋莉這種由焦慮主導的自我意識也令她過度專注於和其他隊員建立新的友誼,傷害了她和另外兩位好朋友的關係。我們每個人的腦海中都有「阿焦」,這是一種正常的情緒,提示我們可能面臨威脅或危險。事實上,最佳的焦慮水平有助於促進我們取得良好的表現。然而,如果「阿焦」一直佔據腦海中的控制台,這可能會對我們的自我意識產生負面影響。

人類有哪些「基本情緒」?為何這些情緒對我們十分重要?

當我們駕駛時,如果對面行車線的司機突然切入並險些撞車,大多數人都會感到恐懼。在那短短的幾秒,我們驚恐的情緒令我們作出自動反應,立刻扭動軚盤躲避以免意外發生。這種自動反應是與杏仁核活化有關,甚至在我們有意識地評估眼前的狀況之前已對於威脅作出了反應。這是一個具有原始進化的的重要生存機制。恐懼是一種主要的適應性情緒,對我們的生存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