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

如何避免在與不成熟父母相處時作出過度反應?

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曾經對我說: 「我對一個老生常談的說法有所懷疑,真的所有父母都愛他們的孩子並在情感上提供足夠的支援嗎?」這位求助人的母親具備不少自戀型人格特質,而父親則擁有邊緣型人格的傾向。在她整個童年成長階段,她都未曾獲得父母足夠的身心照顧。事實上,她從小是由祖父母照顧,大部分的時間父母都不在她的身旁,甚少受到他們的愛和關懷。對她來說,可以肯定的是,父母二人未能滿足她對情感上和渴望被愛的需求。結果,她對他們感到非常不滿,在成年後難以好好地與他們相處。然而,當看著父母日漸變老,她又會因為自己無法與他們好好地相處而感到內疚。這種矛盾的心理讓她經歷不少的痛苦和折磨,並令她不斷地作出自我批評,認為自己不是一個好女兒。面對不成熟父母的局限性,這位求助人如何能夠避免在受到挑釁或刺激下作出過度的反應?

毫無疑問,大多數人會認為所有父母會愛護他們的孩子,並且無論如何也會提供情感上的支援。有見及此,我的求助人在成年後仍然對父母抱有不切實際的期望。例如,每當和他們一起吃飯時,她總會因為他們未能換位思考和理解她在生活中的艱辛和困難而感到非常憤怒。另外,她有時甚至會因為父母為了滿足自己的需要而主導對話的傾向感到極為不安。實際上,她大部分時間都覺得自己被他們利用,從沒有覺得被愛。她說:「對我來說,每次與他們共進晚餐都是一種折磨。」

我這位求助人在與父母共進晚餐時感到非常痛苦的根本原因是,她仍然幻想父母終有一天會改變,並可以給予她所需要的愛和情感上的支持。事實上,他們一家人每次的相聚只是為她帶來失望。為了與不成熟父母相處,她首先需要放下自己那些不切實際的期望。透過放棄對獲得父母的愛和情感支持的任何期望,我的求助人可能更有機會在聚會中透過抽離和採取旁觀者的立場來展開一種新的方式來和父母相處。

對我這位求助人來說,每當與父母碰面時,很重要的一點是要以靜觀安定心神來進行觀察。她需要觀察他們的行為和反應,而不是被他們控制著自己的情緒。這樣,當他們說了一些令人憤怒或受傷的話時,她或許更能避免對他們作出更激烈的反應。例如,在晚飯時,她可以嘗試留意父母的面部表情、交流時的肢體語言,以及表情背後的訊息。有了這個觀察平台,她便能夠更加抽離並減少因父母作出傷害性的評論或操控性的表達而作出過度的反應。透過這種方式,我的求助人亦可以評估父母的成熟程度,並了解他們可能無法提供她在現實中需要的東西。

不成熟的父母惹怒和傷害他們的孩子是很常見的。因此,我的求助人在面對被父母激怒或傷害的情況下,需要讓自己冷靜下來和穩定自己。在與父母相處時,她可以學習如何觀察自己的內在反應,例如是身體感覺或情緒感覺。每當感受到自己被惹怒或傷害,她能夠透過擁抱這些內部反應來讓自己逐步冷靜下來,並停止對父母作出任何過度反應。

對於那些渴望與不成熟父母保持中立關係的而言,保持抽離和觀察力是非常重要。如果不執著於希望獲得父母的愛和情感支持等不切實際的期望,一個人就將更有機會擺脫成為無助的孩子,不再不停地感到憤怒和受傷。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為什麼我不能阻止自己不停滑手機?社交媒體成癮與神經系統的關係

最近發行的紀錄片"The social dilemma"探討了社交媒體危害使用者的現象,包括對使用者的利用、社交媒體成癮問題、以及對其心理健康的影響和在政治上的使用。你是否有朋友無法控制自己每天過度使用社交媒體?你是否經常無法控制地開啟社交媒體?你是否遇到一些朋友每天都會在社交媒體上多次發佈有關自己個人生活的照片或貼文?

我們的自我形象是一種幻象嗎?

很多從事航空業工作的人士,包括飛機師、空中服務員都因疫情而失業。當中有不少人能夠跳出原來的框框,透過積極的態度和創造力開展新的事業。其中一個例子是一名香港的飛機師在失業後考獲巴士駕駛執照,並成功轉行成為巴士司機。他的靈活性啟發了我們無需在固定自我形象的框架內束縛自己。好消息是當任職了幾個月巴士司機後,他又重新獲得飛行員的工作。人類很容易運用左腦來進行標記和分類,以便我們可以更具體地了解自己。但問題是,我們的自我形象是一種幻象嗎?

對童年缺乏父母的愛與培育的哀悼

在新上映的漫威電影《尚氣》中,其中一個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尚氣與父親文武之間的關係。由於尚氣在年幼時喪母,因此父親對他的教養非常嚴厲和苛刻。尚志的童年毫不典型,而且對父親的感情也十分複雜。事實上,在電影接近尾聲的時候,尚志甚至為了拯救母親的家鄉,可能需要殺死自己的父親。對於那些在童年時期沒有得到父母足夠培育的人來說,他們在成年後的生活遇到各種的困難是很常見的。例如,有些人可能會因為缺乏一個榜樣而難以與別人保持豐盛和有意義的人際關係,無法與他人交往。實際上,孩子在童年的時期需要透過父母提供不同種類的培育方式來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