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

可以肯定那位朋友真的不喜歡我嗎?

在我的臨床治療中,不少求助人認為自己對家人或朋友的看法是準確無誤。譬如,我的求助人堅持認定自己的其中一位朋友不喜歡自己,因為對方在社交聚會中表現出一些模糊的肢體語言。鑑於這種想法,他在聚會中往往會以不太友善的方式來對待這位朋友。長遠來說,這樣的行為逐漸令彼此的關係惡化。事實上,對於我們所有人而言,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心理狀況是很重要的。也就是說,如果我們能夠培養對自己和他人的想法或感受的覺察,便能更容易在生活中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然而,我們真的能夠確認自己是擁有「讀心術」,並且能夠準確地了解他人的想法或感受嗎?

讓我們一起看看以下這個例子。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對他人的小動作非常敏感,很容易斷定對方歧視或不尊重她。有一天,這位求助人與她的丈夫到餐廳用餐,侍應只是給丈夫的杯子倒水,而沒有為她倒水。在那一刻,她為此而感到非常憤怒,並馬上向餐廳經理投訴那名侍應的服務態度非常惡劣。當我探究她在這件事件中的想法時,她告訴我她認為那位侍應歧視她為女性,完全不尊重她。事實上,這名求助人在小時候受到父母「重男輕女」的性別歧視,因此她認定那位侍應也是一樣,不尊重她的性別並感到非常生氣。然而,當她向餐廳經理投訴後,那名侍應來到她的餐桌前向她解釋,指出自己在為她的丈夫倒水後水瓶已經沒有水了,於是她去拿另一個水瓶給我的求助人倒水。

在上述的例子中,我的求助人誤解了那名侍應的行為是不尊重和歧視她,好像自己真的能夠準確地理解對方的想法。相反,我的求助人的丈夫得到了一個線索,知道自己的太太可能認為那位侍應對她作出性別歧視,但同時他亦知道太太不想他與對方對質。因為當那名侍應向餐廳經理解釋自己的行為後,我的求助人已經表現得非常尷尬。結果,他向太太表示理解她的感受,以及身處在一家傳統的中餐館經歷這樣的感受是可以理解的。他也嘗試問太太這是否可能與她感到被歧視有關。他接受了自己可能誤解了太太潛在的想法,所以沒有直接以自己的推論來面對太太。

我的求助人的丈夫在了解自己或他人的想法方面顯然表現得更加成熟,他很清楚知道自己對於太太的行為的感受,並且能夠控制自己的脾氣。他知道自己的太太在面對這種情況時的潛在想法,同時對自己的闡釋保持中立,這對我們與他人建立穩定的關係尤其重要。我們需要了解別人的心理狀態,但也需要對自己的推論保持中立。也就是說,我們需要明白,如果對方沒有真正坦率地告訴我們他們的真實想法或感受,我們可能永遠無法得知他們正在想些什麼或經歷什麼的情緒。有時候,甚至連他們也無法意識到自己實際的心理狀態。

要回答這篇文章的題目所提出的疑問,實際上,如果我們的朋友沒有刻意表現或直接告訴我們,我們是無法得知對方是否不喜歡我們。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為什麼我不能阻止自己不停滑手機?社交媒體成癮與神經系統的關係

最近發行的紀錄片"The social dilemma"探討了社交媒體危害使用者的現象,包括對使用者的利用、社交媒體成癮問題、以及對其心理健康的影響和在政治上的使用。你是否有朋友無法控制自己每天過度使用社交媒體?你是否經常無法控制地開啟社交媒體?你是否遇到一些朋友每天都會在社交媒體上多次發佈有關自己個人生活的照片或貼文?

我們的自我形象是一種幻象嗎?

很多從事航空業工作的人士,包括飛機師、空中服務員都因疫情而失業。當中有不少人能夠跳出原來的框框,透過積極的態度和創造力開展新的事業。其中一個例子是一名香港的飛機師在失業後考獲巴士駕駛執照,並成功轉行成為巴士司機。他的靈活性啟發了我們無需在固定自我形象的框架內束縛自己。好消息是當任職了幾個月巴士司機後,他又重新獲得飛行員的工作。人類很容易運用左腦來進行標記和分類,以便我們可以更具體地了解自己。但問題是,我們的自我形象是一種幻象嗎?

對童年缺乏父母的愛與培育的哀悼

在新上映的漫威電影《尚氣》中,其中一個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尚氣與父親文武之間的關係。由於尚氣在年幼時喪母,因此父親對他的教養非常嚴厲和苛刻。尚志的童年毫不典型,而且對父親的感情也十分複雜。事實上,在電影接近尾聲的時候,尚志甚至為了拯救母親的家鄉,可能需要殺死自己的父親。對於那些在童年時期沒有得到父母足夠培育的人來說,他們在成年後的生活遇到各種的困難是很常見的。例如,有些人可能會因為缺乏一個榜樣而難以與別人保持豐盛和有意義的人際關係,無法與他人交往。實際上,孩子在童年的時期需要透過父母提供不同種類的培育方式來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