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

不確定性的容忍度與疫情下的心理健康

我們日復日地過著自己的生活,卻鮮有對自己的身心健康作出反思。我們可以透過健康飲食和定期進行體能鍛鍊來維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對於某些人來說,他們可能把所有精力投放於自己的工作或家庭,忽略了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保持健康。無論我們在過去如何生活,都很少反思自己的存在和生命即將終結的可能性。隨著疫情於2020年在全球爆發,不少人開始意識到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脅,開始反思生命的有限及存在意義的問題。對很多人來說,面對自己的生活和未來的不確定性都會感到恐懼和焦慮。

在疫情大流行的期間,我們就會否感染新型冠狀病毒,以及是否會因受感染而死亡的確存在不確定性的。在接種疫苗後,因受感染而死亡的不確定性會降低。近日,部分的人表示寧願早點受到感染,在沒有足夠的空缺下便有機會不用被送往隔離。比起面對未來會否因受感染而被送往隔離的不確定性,有些人更渴望透過受感染獲得不會被送往隔離的確定性。然而,對於那些患有慢性疾病的人或特定年齡層的人來說,因感染而死亡的不確定性仍然很高。這樣,很多人仍然感到非常焦慮。

根據英國心理學家Joel Vos的說法,每個人在生活中對確定性也有不同的需求。譬如,有些人可能希望對受感染的風險、死亡率和治療方案獲得高度確認;有些人則在這些方面能夠容忍更多的不確定性。事實上,根據Vos所提出的觀點,當一個人對確定性的需求與他或她實際的確定性水平之間存在很大差距時,其心理健康可能會受到影響。一個人對確定性的需求愈是未能滿足,他可能遭受愈多的壓力、焦慮和抑鬱情緒。也就是說,一個人愈有能力容忍不確定性,他或她的心理健康就會比較良好。

為什麼人們對不確定性的容忍程度存在差異?其中一個原因可能與一個人以往面對不確定性的經歷有關。如果這個人在以前的生活中曾經面臨過巨大的不確定性,那麼他或她可能會因目前疫情所面臨的不確定而承受較少的壓力。另一個原因令人對不確定性有更高的容忍度,可能是這個人正在活出自己生活的意義。如果一個人認為自己的生活是具備意義,而他或她正在從事有意義的活動,這個人對不確定性的容忍度可能會更高。

在疫情下,我們可能需要面對與健康相關的威脅、財務穩定性,以及生活其他方面的不確定性,因此學習如何接受不確定性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我們需要以全然接受和不帶批判的心態來擁抱這些與不確定性相關的任何情緒。當我們學習如何以更開放的態度來接受生活中更多的不確定性的時間,也可能在這個困難時期探索更多的選擇來尋求生活的意義。我們可能開始從事更具意義的活動,例如是進行藝術創作、建立更多的社交聯繫或探索自己更深入的內心世界。儘管我們在這段充滿困難的時期面臨巨大的不確定性,但是我們正在變得更加堅強,因為我們對不確定性的容忍度會逐漸增強,就讓我們盡最大努力來照顧自己的心理健康!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如果父親或母親擁有自戀型人格,會對子女有什麼影響?

你會感到自卑和持續性地焦慮嗎?你會不停認為自己被困在有毒的關係中嗎?你是一名完美主義者或事事都希望超額完成?你會傾向因為信任的問題而與別人疏遠嗎?如果你對於以上其中一些的問題的回答有「是」的話,你可能受了一位或是兩位自戀型父母的影響。具有自戀型人格的父母有什麼特質?

覺察與自我有關的成癮陷阱

相信大部分的人都擁有Facebook 或 Instagram 等的社交媒體帳戶,並會不時發怖與自己的休閒生活、成就、社交聚會或重要紀念日有關的帖文。當我們獲得別人的「讚好」或是正面的評論時,我們會有滿足的感覺。事實上,這些「讚好」和正面的評論會刺激大腦中的獎勵系統並釋放多巴胺,令我們有愉悅感。我們會不斷地檢查手機應用程式彈出紅色圓圈的訊息提示,由於這是獎勵性的經驗,因此我們會更頻繁地發怖帖文,卻忽略了自己實際上是渴望大腦釋放出更多的多巴胺來尋求興奮的感覺。

13 週年的反思——無止境的蛻變

當我回顧自己成為臨床心理學家二十年的歷程,我發現自己在進行心理治療的道路和方式不斷地發展成長。今天是我私人執業的十三週年,回望過去,這趟旅程充滿各種的挑戰和祝福。我在遇到的數千位求助人身上學到不少有關人生的種種,他們讓我學會謙卑和靈活性。正正因為他們每個人都遇到各式各樣的問題,讓我明白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而我亦逐漸了解到心理治療的確揉合了科學和藝術的元素。我作為一位臨床心理學家,一方面是受專業培訓後以科學實證為基礎來為他人進行心理治療。另一方面,基於每個人的獨特性,我需要學習心理治療的藝術,就是以靈活和具創造性的方式來進行。事實上,沒有單一類型的心理治療能夠滿足每個求助者的需求。也就是說,在心理治療中,沒有一種方法能夠適合所有人,因為求助者的需要都是多樣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