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誌

没原因地感到快乐和平静

人们常常问我,面对这么多逆境和不确定性,如何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感到快乐和平静?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告诉我,她在小学里教导学生的时候很容易变得烦躁。她班上有一些有特朱教育需要的学生,如患上自闭症或注意力不足过动症,不时作出骚扰到他人的行为。一直以来,她对这些学生都很宽容。然而,当她得知即将有一群由政府委派的资深顾问前来观课后,她开始变得愈来愈容易烦躁。事实上,她对自己抱着很高的期望,希望自己能够好好管理所有学生,并营造到理想的课堂氛围。结果,她在教学中失去了平静,尤其是当她无法控制自己的学生的行为时。

我们总是希望事情可以按照我们的意愿来发展,这是很正常的。例如,当我们为伴侣策划的生日派对举行得十分顺利,而且参与的客人都感到非常满意时,我们会为此感到高兴。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快乐取决于事情是否如我们所愿般发生。如果我们只依赖这种快乐,就很难保持平静和感到快乐。毕竟生活经常充满意想不到的事情,事实不如我们所想像的可能性往往比我们预期发生的高。

对我们来说,重要的是意识到,当我们无条件地专注此时此刻并留意当下发生的事情,即使事情不如我们所料,我们也会感到平静和快乐。我们需要保持开放的态度,了解现在发生的事情。从上述的例子来看,如果我的求助人在课堂上活在当下,即使她的学生作出带来骚扰的行为,基本上她是可以保持平静。她甚至可以把学生的这些行为重新定义为一个良好的机会,使她能够在观课的人员面前展示自己有能力为有特殊学习需要的学生提供适切的支援。这样,她或许不会对学生的行为感到烦厌或暴躁。当这些困难的情况能够在不带批判的情况下出现,幸福感与平静感就会持续存在。

在重视竞争同追求完美的文化下,我们很容易只执着于争取理想的情况和结果,因为我们会担心别人对我们作出的评价。这样,我们的快乐就取决于我们的性格有多「好看」或讨人喜欢,我们的平静感则取决于事情是否按照我们的想法或理想的方式发展。对我们来说,不时检查自己内心的快乐和平静是很有用的,我们可以思考快乐是取决于外在环境,抑或是取决于简单地对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的开放态度。

面对这个时代的种种不确定性与挑战,我们需要培养内心无条件的快乐与平静来应对外在环境。因此,我们需要坚毅地在日常生活中练习静观。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什么是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只是单纯地聊天吗?

尽管寻求心理治疗服务在香港变得愈来愈普遍,仍然有很多人不太了解什么是心理治疗。许多人都会对心理治疗有疑问,例如「为什么我需要付款给一位陌生人和他聊天?」;「我与朋友讨论自己的问题又是否达到一样的效果?」;「聊天真的可以治疗我的抑郁症和焦虑症吗?」;「是不是只有疯狂或脆弱的人才需要接受心理治疗?」。要解答以上的问题,我们需要知道心理治疗不是什么。

苦难的两枝箭

每个人都知道生活中的痛苦是无可避免的,例如疾病造成生理上的痛楚,又或是因失去而感到悲伤的心理痛苦。相信没有人会否定他们曾经在生理或是心理上遭受痛苦的经历。为什么有些人在经历那些无可避免的痛苦时显得如此平静甚至全然接受,但有些人却在面对痛苦时变得如此惶恐不安?

在这纷乱的世界中拥抱无常

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在一年前患上癌症,她过去一直都非常健康,在被诊断患病前也一直恒常地规锻炼身体。四十多岁的她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稳定的事业,亦没有太多的工作压力,患上癌症是的确出出乎她的意料。治疗的过程为她带来不少创伤,治疗所带来的各种副作用令她变得虚弱,体重亦明显减轻,身体出现恶化的情况。经过多个月以来的治疗,她的情况得以舒缓,可以逐渐恢复工作和正常生活。然而,在她的病情得以舒缓后,她觉得新的生活模式变得难以适应。她还认为自己因为患病而变成一个有缺陷的人,经历无比的沮丧。由于她可能无法回复以往丰富而积极的生活,她因此而感到羞耻。此外,即使与肿瘤科的医生会面跟进情况,亦会让她经历高水平的焦虑。事实上,患上癌症后的她已经不再是原来的她,时光无法倒流。她不能再重新过上往日的生活,这一点是无可争议的。她如何可能以平静的心态来接纳和适应这个新的「自我」?她要怎样做才能继续过着快乐和满足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