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誌

我们是否透过与他人比较来寻找真正的自我?

根据政府的估计,现时大约有几十万人因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或其家人受到感染而正在隔离。毋庸置疑,那些被隔离的人士在这段时期需要透过进行对身心有益的活动来好好照顾自己。这些活动可能包括运动锻鍊、冥想、艺术创作或虚拟的社交活动等。此外,有些人可能会在隔离期间反思自己目前的生活或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时,而感到非常迷茫。他们甚至会问自己:「我是谁?」、「我正在做什么?」。如果这些人能够在隔离期间维持日常的生活规律,那么进行反思对他们而言也许是一个不错的主意。

相信在我们当中有不少人都是社交媒体的爱好者,定期会在社交平台分享有关自己的生活细节或发怖照片,务求为自己树立正面的形象。这样,我们都倾向透过社交媒体的平台来了解自己的家人或朋友积极正向的一面。当我们发现有人所拥有的物业比自己的更豪华时,可能会因此而感到不是味儿,并认为自己需要赚更多的钱来购买更大的物业。另外,当我们发现身边的人常常都发怖很多有关参与社交聚会的照片时,不禁会拿自己的社交活动进行比较而感到孤独。相反,如果我们留意到其他人在社交平台分享用餐的体验,而餐厅的环境和食物的卖相都相当平凡,我们可能会因此而感到高兴,因为自己曾经到访更高级和豪华的餐厅。此外,当我们发现别人在炫耀自己的新车,却知道自己的车子价值更昂贵时,有机会因自己更丰富的物质生活而感到自豪。在这些情况下,我们不断地将自己与他人进行比较,并试图透露衡量生活上的物质生活来找到「自我」。结果,我们只是不停地与自己的家人或朋友一样地在社交平台做类似的事情。我们当中有多少人是追逐着别人所追求的?我们是否根据对真实自己的觉察来作出行动?

如果我们渴望作出自我反思,我们可以尝试问自己:「如果我们的家人或朋友不再做那些事情,我们仍然会继续做吗?」。假如我们认真地问自己这个问题,可能会发现自己的生活只是不停地与他人比较,并作出追逐他人的行为。这种比较彷彿成为了我们如何活出自己的生活的参照点。事实上,我们有时候也会与他人比较自己的精神发展、道德标准或利他行为。然而,我们需要明白这些比较是没有用的,因为我们每个人的成长环境、遗传因素和环境资源并不相同。与他人比较是永无止境的,我们永远都无法透过与他人比较自己的外在和内在生活而找到真正的自我。

在疫情期间,我们可能需要留在家中进行隔离,工作或学习的时间有机会减少。我们可以趁这段时期反思自己会否有与他人比较的习惯,并尝试减少使用社交媒体,并把注意力转移到培养更多的自我觉察。事实上,培养自我觉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我们有耐性和持之以恒地进行。如果您开始渴望培养更多的自我觉察,请您先尝试让自己紮根和安定下来。然后,第一步您可以做的是培养观察者的角度,观察自己的内在情绪。当您这样做的时候,您可以把自己的意识带到当下所体验的任何身体感觉上。例如,当您正在洗澡时,您可以把自己的注意力带到淋浴时的身体感觉。这个重要的首要步骤有助您学习扮演观察者的角色来观察自己。尽管您在疫情大流行期间感到焦虑、恐惧或愤怒,亦可以通过将注意力带回这些情绪的身体感觉,从而逐渐培养自我觉察的能力。

事实上,培养自我觉察需要我们付出很大的努力来探索内在自我。在第五波的疫情期间,就让我们趁着这个机会尝试踏出第一步,与自己内在的自我建立更多和更紧密的联系。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人类有哪些「基本情绪」?为何这些情绪对我们十分重要?

当我们驾驶时,如果对面行车线的司机突然切入并险些撞车,大多数人都会感到恐惧。在那短短的几秒,我们惊恐的情绪令我们作出自动反应,立刻扭动軚盘躲避以免意外发生。这种自动反应是与杏仁核活化有关,甚至在我们有意识地评估眼前的状况之前已对于威胁作出了反应。这是一个具有原始进化的的重要生存机制。恐惧是一种主要的适应性情绪,对我们的生存至关重要。

静观对话中的开放性和同理心

作为一间商店的常客,我在购物经验中经常会遇到不同类型的售货员。在这个星期,我到了这间店舖打算购买那件想买一段时间的商品。可是,当我一进店时,其中一位售货员立即走到我跟前,向我推销一件我没有打算购买的东西。她不断地告诉我那件商品的好处,以及店舖现时举行的促销活动。她一直不停地说话,我过了一段时间才终于有机会告诉她我打算买什么。然而,她仍然锲而不舍地向我推销她渴望售出的那件物品。并没有向我推荐我想购买的那件商品。最后,由于我与售货员之间缺乏联系,在没有足够的资讯和信心下,我最终什么也没有购买。这就是在与他人对话时缺乏静观觉察的典型例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