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誌

当我们被困在现时的工作,在未能作出巨大的改变时,如何提升幸福感

在社交的聚会上,经常都会听到自己的朋友诉说工作十分无聊,但却不愿意承受辞职带来的风险。疫情大流行对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无疑是增加了人们担心失去工作的原因之一。结果,即使很多人完全不享受现时的日常工作,仍然会宁愿继续留在现时的岗位,避免作出转变。任职超级市场的收银员或是客户服务中心的接线生每天的工作都十分刻板,他们有机会好好享受工作吗?当每天的工作都是在重复地执行相近的任务时(例如外科医生每天都要做手术或是音乐家在常规表演中演奏乐器),如何能够避免工作倦怠?

与其在职业生涯中作出重大的改变来避免感到无聊和工作倦怠,我们可以尝试寻找方法令自己更加投入于日常工作中。根据匈牙利裔美籍心理学家Mihaly Csikszenmihalyi所说,当我们全心全意进行某项活动或是工作时,便能够体现心流(flow),从而提升生活中的幸福感。当体验心流时,我们会十分享受当中的经历,即使可能需要花费不少成本,亦会选择继续进行活动。事实上,心流是世界性的,不同性别、国籍、文化背景和社会经济地位的人都可以体验心流。

要在日常工作中要体验心流,我们需要有清晰的目标和即时的反馈。以外科医生的工作为例,他在手术中协助患者切除肿瘤是一个清晰的目标,以及从观察患者病情时获得即使反馈,两者都是对于能否促成心流的重要因素。经历心流时,任务的挑战水平应该要与参与者的能力相对。也就是说,外科医生进行手术的能力需要与手术所需的技术充分平衡。因此,人会在进行任务时获得控制感,因为任务似乎毫不费力,参与者会比较放松。

当体验心流时,我们会好像忘记时间在流动。其中一个常见的例子就是外科医生进行手术,经历长达数小时的手术对他来说时光飞逝。参与者全神贯注地完成任务,而他的行为和意识是融合的,所以他在进行任务时不会有意识地不断思索。具有这些条件下,进行任务时体验心流是富有奖励性的。

透过订立明确的目标、集中注意力和在任务的挑战水平与能力之间取得平衡,即使从事十分有规律工作的人(例如工厂工人),也能够体验心流。如果我们想获得心流的经验,便需要在进行任务期间远离有机会令我们分心或受到干扰的东西,如手提电话。这是因为我们需要全神贯注,才能体验心流。 此外,如果我们发现手头上的任务的挑战水平对自己来说太低的话,就需要增加挑战,以便在自身能力与任务所需的技能中取得平衡。 相反,如果挑战对我们来说太困难,我们有机会感到焦虑和压力。 当我们的能力与任务的挑战水平不匹配时,我们不太可能会体验心流。

即使我们在事业上不作出重大的转变,我们仍然可以享受日常工作和提升幸福感。只要好好记着以上体验心流的条件,我们除了可以避免工作倦怠,还可以达致更高的工作满意度。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儿童时期的人际创伤的心理治疗

在我心理治疗服务中,比较常见的求助者是经历人际创伤而寻求心理治疗的人士。很多临床问题,包括临床完美主义、依附问题、自我形象低落和自我忽略都有机会与求助者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的创伤经验有关。一段健康的母婴关系能够促进小孩安全型依附的发展,妈妈能够敏锐地对婴儿发出的讯号作出反应,在帮助他们建立安全感担当了重要的角色。

以中庸之道来寻找「我是谁」

也许很多人在一生中经常问自己一个问题──「我是谁?」。在我的求助人当中,不论是青少年、刚刚成年的年轻人、中年人士,甚至老年人都会问同样的问题,但他们却不知道答案。我的职业是否代表了我?我是否就别人对我外表的评价来定义自己?抑或我脑海里的思想就是我?

照顾我们的内在小孩

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是一位购物狂,即使已经负债累累,仍然无法控制自己购物的冲动。她几乎每天午饭时间都会去购物,并经常沉迷浏览网上商店,留意最新推出的服装、手袋或鞋子。每次她到商场,都会有所收获,绝对不会空手而回。事实上,她的家中有很多不同颜色但相同款式的衣服。此外,她更会每天查看那些网上商店的最新库存,确保自己能够第一时间到实体店试身并购买。她的购物狂行为严重影响了自己的经济状况和与男友的关系,因为债台高筑而无法为筹备婚礼而储蓄。为什么她明明意识到自己购物狂的倾向已经严重影响生活,仍然忍不住继续疯狂购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