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誌

如何透过静观来减少强迫症患者不断寻求再保证?

强迫症患者既有强迫思想,也有强迫行为。强迫思想是指出现不想要的入侵性想法、划面或冲动,它们会引致一个人感到焦虑和不适。强迫行为是指人们进行重复的心理事件或显着行为,从而暂时减少因强迫思想所产生的焦虑和不适感。 寻求再保证是其中一个常见于强迫症患者的强迫行为。然而,这种强迫行为常常被忽视。例如,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每天都会给母亲打很多通电话,询问对方有关她对朋友所给予的评论是否恰当,希望借此寻求保证。与其他形式的强迫行为一样,寻求再保证并不能阻止人们担心自己面临负面结果。譬如,我的求助人不断向母亲寻求保证,实际上是创造了另一个新的循环来解决强迫思想相关的焦虑。当给朋友传送简讯时,她会不停想着自己未能给予他们适当的评论。寻求再保证只是一种方法使她感觉到强迫思想得以解决。然而,每次当她出现这种强迫思想时,她就认为自己需要以同样寻求再保证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事实上,寻求再保证的问题在于强迫症患者永远也无法满足。以我的那位求助人为例,当她的母亲向她保证她对朋友的评论是适当的后,她又可能会担心母亲的判断是否准确,继而询问她的母亲是如何得出这个判断。当母亲告诉她如何得出这个判断后,她又有机会进一步质疑母亲是否道出真相。如果我们身边的人因为强迫思想而感到非常焦虑,以及经常向我们寻求再保证,我们该如何帮助他们呢?

首先,重要的是我们需要与强迫症患者达成协议,表明不会回答他们寻求再保证的问题。其次,我们可以建议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定期进行静观练习,练习静观有助他们抵抗强迫思想。透过静观,患有强迫症的人学会培养对自己的强迫思想、划面或冲动的认识。这样,他们开始更加意识到它们所引起的不舒服感觉和焦虑。对他们来说,当能够觉察到自己的强迫思想时,延迟对自己不适的感觉和焦虑作出反应是很重要的。这样,他们在觉察强迫思想和执行强迫行为之间创造了一个空间,学会在作出强迫行为前先等待一段时间,冲动也有机会因此而消退。

强迫症患者延迟作出强迫行为,也是一种接受生活中的不确定性的表现。从这个意义来看,患有强迫症的人试图抵制自己的强迫行为有时是相当痛苦。通过静观,他们还可以学会与这些痛苦的感觉共存,以及接受在不作出强迫行为时经历不舒服的感觉。事实上,坚持运用静观来接受这种不适是值得的,因为从长远来说,他们不需要再被困于重复作出强迫行为的生活中。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什么是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只是单纯地聊天吗?

尽管寻求心理治疗服务在香港变得愈来愈普遍,仍然有很多人不太了解什么是心理治疗。许多人都会对心理治疗有疑问,例如「为什么我需要付款给一位陌生人和他聊天?」;「我与朋友讨论自己的问题又是否达到一样的效果?」;「聊天真的可以治疗我的抑郁症和焦虑症吗?」;「是不是只有疯狂或脆弱的人才需要接受心理治疗?」。要解答以上的问题,我们需要知道心理治疗不是什么。

苦难的两枝箭

每个人都知道生活中的痛苦是无可避免的,例如疾病造成生理上的痛楚,又或是因失去而感到悲伤的心理痛苦。相信没有人会否定他们曾经在生理或是心理上遭受痛苦的经历。为什么有些人在经历那些无可避免的痛苦时显得如此平静甚至全然接受,但有些人却在面对痛苦时变得如此惶恐不安?

在这纷乱的世界中拥抱无常

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在一年前患上癌症,她过去一直都非常健康,在被诊断患病前也一直恒常地规锻炼身体。四十多岁的她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稳定的事业,亦没有太多的工作压力,患上癌症是的确出出乎她的意料。治疗的过程为她带来不少创伤,治疗所带来的各种副作用令她变得虚弱,体重亦明显减轻,身体出现恶化的情况。经过多个月以来的治疗,她的情况得以舒缓,可以逐渐恢复工作和正常生活。然而,在她的病情得以舒缓后,她觉得新的生活模式变得难以适应。她还认为自己因为患病而变成一个有缺陷的人,经历无比的沮丧。由于她可能无法回复以往丰富而积极的生活,她因此而感到羞耻。此外,即使与肿瘤科的医生会面跟进情况,亦会让她经历高水平的焦虑。事实上,患上癌症后的她已经不再是原来的她,时光无法倒流。她不能再重新过上往日的生活,这一点是无可争议的。她如何可能以平静的心态来接纳和适应这个新的「自我」?她要怎样做才能继续过着快乐和满足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