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誌

可以肯定那位朋友真的不喜欢我吗?

在我的临床治疗中,不少求助人认为自己对家人或朋友的看法是准确无误。譬如,我的求助人坚持认定自己的其中一位朋友不喜欢自己,因为对方在社交聚会中表现出一些模糊的肢体语言。鑑于这种想法,他在聚会中往往会以不太友善的方式来对待这位朋友。长远来说,这样的行为逐渐令彼此的关系恶化。事实上,对于我们所有人而言,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心理状况是很重要的。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能够培养对自己和他人的想法或感受的觉察,便能更容易在生活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然而,我们真的能够确认自己是拥有「读心术」,并且能够准确地了解他人的想法或感受吗?

让我们一起看看以下这个例子。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对他人的小动作非常敏感,很容易断定对方歧视或不尊重她。有一天,这位求助人与她的丈夫到餐厅用餐,侍应只是给丈夫的杯子倒水,而没有为她倒水。在那一刻,她为此而感到非常愤怒,并马上向餐厅经理投诉那名侍应的服务态度非常恶劣。当我探究她在这件事件中的想法时,她告诉我她认为那位侍应歧视她为女性,完全不尊重她。事实上,这名求助人在小时候受到父母「重男轻女」的性别歧视,因此她认定那位侍应也是一样,不尊重她的性别并感到非常生气。然而,当她向餐厅经理投诉后,那名侍应来到她的餐桌前向她解释,指出自己在为她的丈夫倒水后水瓶已经没有水了,于是她去拿另一个水瓶给我的求助人倒水。

在上述的例子中,我的求助人误解了那名侍应的行为是不尊重和歧视她,好像自己真的能够准确地理解对方的想法。相反,我的求助人的丈夫得到了一个线索,知道自己的太太可能认为那位侍应对她作出性别歧视,但同时他亦知道太太不想他与对方对质。因为当那名侍应向餐厅经理解释自己的行为后,我的求助人已经表现得非常尴尬。结果,他向太太表示理解她的感受,以及身处在一家传统的中餐馆经历这样的感受是可以理解的。他也尝试问太太这是否可能与她感到被歧视有关。他接受了自己可能误解了太太潜在的想法,所以没有直接以自己的推论来面对太太。

我的求助人的丈夫在了解自己或他人的想法方面显然表现得更加成熟,他很清楚知道自己对于太太的行为的感受,并且能够控制自己的脾气。他知道自己的太太在面对这种情况时的潜在想法,同时对自己的阐释保持中立,这对我们与他人建立稳定的关系尤其重要。我们需要了解别人的心理状态,但也需要对自己的推论保持中立。也就是说,我们需要明白,如果对方没有真正坦率地告诉我们他们的真实想法或感受,我们可能永远无法得知他们正在想些什么或经历什么的情绪。有时候,甚至连他们也无法意识到自己实际的心理状态。

要回答这篇文章的题目所提出的疑问,实际上,如果我们的朋友没有刻意表现或直接告诉我们,我们是无法得知对方是否不喜欢我们。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与童年创伤有关潜在的逃避机制

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由于难以忍受与他人联系所带来的情绪,因此在不自觉下倾向逃避出席所有社交场合。除此之外,他还有酗酒的习惯,希望透过酒精来摆脱因工作压力所带来的焦虑。事实上,他的父亲在他童年时期经常虐待他,常常因为一些琐碎的事而责骂他,甚至对他作出体罚。在整个童年时期,他学会了建立一种应对机制,就是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尽力逃避父亲和任何有机会被虐待的情况。另外,他还学会了逃避任何可能触发与他童年虐待相关情绪的场合,例如受到负面评价和批评的情况。其中一个例子是当他曾经被一位同事欺凌后,他会因为担心自己再次被欺凌,以及受创伤经历的记忆影响,不愿意出席任何公司团队的聚会。

为什么我们在童年时期所发展的核心信念如此顽固?

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每当发现没有人注意自己或朋友没有邀请她出席聚会时,便会确信自己没有人爱和没有价值,她亦因此而常常感到沮丧。她在生活上倾向执着于一些次要的细节,而这些细节往往会引发起她各种负面的想法,例如别人都不喜欢她或孤立她等。譬如,当她的同事告诉她他们有自己的午餐聚会时,她便会认为自己被孤立,甚至认为对方是刻意排斥自己。此外,当她的朋友要求她为自己做事时,即使她内心深处不想这样做,但是她仍然会牺牲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来取悦他们。事实上,她认为自己不配得到朋友的尊重、爱护和关心,以至于很难向他人说「不」。另一方面,她低估了自己在生活中那些应该别人珍惜的正向特质和强项。为什么她对自己不配被爱和没有价值的核心信念如此顽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