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誌

你会否因为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而感到焦虑?

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在与男朋友和亲密朋友的关系中往往都缺乏安全感,每当她的男朋友没有回复她的简讯时,她便会担心他正在和其他的女性在一起,或认为对方已经没有那样爱她了。她习惯在传送简讯给男朋友后经常查看对方是否在线上而没有回复她。如果她发现男朋友「已读不回」,她就会浑身不自在。正因如此,她误解了男朋友不理会或忽视她,与他发生了不少冲突。此外,当男朋友有时候没有接她的来电,她便会不停地打电话,直到对方接电话才罢休。事实上,相似的情况亦发生在她和密友的关系,她常常都担心自己的好友不及时回复简讯。在进行心理治疗的过程,我们探讨了她在关系中心神被佔据型(preoccupied attachment style)的依附模式。

我的另一位求助人在生活中一直都倾向避免与他人建立亲密的关系,尽管他非常渴望与他人亲近和被他人接纳,但是他对于被别人拒绝感到害怕。由于他是一位非常能干的专业人士,而且又是一位乐于助人和待人温柔的男士,很多人都愿意与他建立友谊或关系。然而,这位求助人倾向于拒绝与那些新相识的人建立更深厚关系的机会。当一些女性朋友为了和他发展而尝试接近他的时候,他在初时也会试图亲近对方。但是每当关系变得非常亲密时,他都会退缩并疏远那些女性朋友。结果,他的行为变得十分矛盾和混乱。所有有机会与他发展成情侣的女性都认为他的态度冷漠,并不了解他内心害怕面对被拒绝的焦虑。在心理治疗的过程中,他需要探讨和了解自己在人际关系中可能有恐惧型(fearful attachment style)的依附倾向。

以上所提及的心神被佔据型和恐惧型的依附模式都与关系中的焦虑相关。那些倾向于这两种依附类型的人往往认为自己不值得被爱,总是担心被伴侣或亲密朋友拒绝或忽视。

那些拥有心神被佔据型依附模式的人会不停地利用不同的策略来寻求他人的关注和爱,他们经常担心伴侣或好友不关心自己。事实上,当这些人感到被忽略或拒绝时,他们都倾向过于敏感和作出过度的反应。结果,他们很容易会引发与伴侣和好朋友之间的冲突,导致彼此的关系变得更为疏远。我的那位求助人就是对别人不及时回复她的简讯十分敏感,原因是她倾向认为这就是别人不关心她或拒绝她的表现。当她一心想像被拒绝的可能时,她无法客观地看待当前的情况,并因感到非常愤怒而对男朋友大发脾气。

对于那些拥有恐惧型依附模式的人来说,他们倾向回避与他人建立关系。事实上,他们非常渴望被爱和与别人建立亲密的关系。可是,由于他们害怕被拒绝和自我形象低落,认为自己不值得被爱,于是便以一种令人困惑的方式来对待他们的伴侣和朋友。当这些人担心伴侣或好友与自己在情感疏远时,他们会拼命地尝试获得对方的关注和认可。另一方面,当他们的伴侣或好友在情感上接近他们时,他们又会担心自己会被对方伤害而远离他们和避免过于亲密。事实上,他们深信自己的伴侣和好友无法提出情感上的支援,因此倾向以消极的眼光来看待他们,导致在彼此之间造成距离和减少对对方的同理心。

不论一个人是拥有心神被佔据型还是恐惧型依附模式,他都会认为自己在人际关系中不值得被爱。有鑑于此,在亲密的关系中,人们可能因恐惧型依附模式而表现出高度的回避或在心神被佔据型依附模式中倾向更加接近对方。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少年Pi的奇幻漂流」的反思——无助与希望之间的角力

在最近几个星期,新型冠状病毒的确诊数字急剧上升。很多人可能认识一些正在等待病毒检疫测试结果、接受强制检疫或家居隔离、甚至已被确诊感染的人士。即使没有这些经历,面对着如此多的不确定性,我们也许感到强烈的无助感。例如,我们可能会时常担心在街上或工作的地点遇到隐形带菌者。而对于那些正在接受强制检疫的人士,他们也难免感到被弧立、限制和歧视。

述情障碍及身心症状

在我的临床工作中,我不时遇到一些求助人在没有物理病因下患有长期痛症。透过全面的临床面谈,我发现很多这类的求助人都患有述情障碍。述情障碍是指难以识别和描述个人的情绪,及从自己的身体感觉分辨各种情绪。促成这种性格结构的发展有多种的因素,包括遗传因素、童年早期的发展环境和创伤等等。

两种与永续存在的自我有关的幻象

使用社交媒体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不时会在社交媒体上看到朋友发布不同类型的照片,例如自拍照、社交活动、成就或任何关于自己的东西,希望获得「讚好」或正面的评价。对于一些普通的用户而言,在社交媒体上发布有关自己正向的身分是没有问题。当一个用户透过社交媒体来创造正面的自我形象,有助与朋友建立正面的联系和从他人身上获得正向的反馈,有助加强一个人的正面自我形象。事实上,大部分的用户都明白自己并不是比他人优秀,亦能够感知现实来看待自己。然而。当一个人在社交媒体上过度发布与自己相关的资讯,在获得大量的「讚好」和正面评价后觉得自己比他人优越,这样的情况便令人担忧。在佛教心理学中,这可能与一个人抓住与永续存在的自我比他人优秀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