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誌

为什么我们在童年时期所发展的核心信念如此顽固?

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每当发现没有人注意自己或朋友没有邀请她出席聚会时,便会确信自己没有人爱和没有价值,她亦因此而常常感到沮丧。她在生活上倾向执着于一些次要的细节,而这些细节往往会引发起她各种负面的想法,例如别人都不喜欢她或孤立她等。譬如,当她的同事告诉她他们有自己的午餐聚会时,她便会认为自己被孤立,甚至认为对方是刻意排斥自己。此外,当她的朋友要求她为自己做事时,即使她内心深处不想这样做,但是她仍然会牺牲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来取悦他们。事实上,她认为自己不配得到朋友的尊重、爱护和关心,以至于很难向他人说「不」。另一方面,她低估了自己在生活中那些应该别人珍惜的正向特质和强项。为什么她对自己不配被爱和没有价值的核心信念如此顽固?

我们对自己、他人和世界的信念是从童年时期与重要人物(大多是主要照顾者)互动而开始建立,这些信念是透过一些内部和外部反复思考的模式逐渐发展。也就是说,如果父母在我们童年时一直批评我们十分丑陋,我们便会拥有「我很丑陋」的信念,并反复地获得父母的认可。更重要的事,我们一生中可能在脑海中重复地出现这些想法。例如,当我们认为自己十分愚蠢并且考试不合格时,便会倾向确认自己的信念,忽略了其他与信念存在矛盾的证据。如果我们重复利用自己的负面信念来过滤我们的世界,这些信念会因为我们的反复确认而变得愈来愈强大。简单而言,如果我们以某种方式思考自己、别人和自己的世界越多,我们便会越相信它。

当一个信念形成时,我们会倾向于寻找证据来证实它,而忽略了反驳的证据。这就是人类常见的认知偏误的其中一种——确认偏误(confirmation bias)。例如,当一名营业员在业务过程中失去了一位客户时,如果这个人的核心信念是自己是一个不称职的人,便会把失败归咎于自己的能力。但是,这位营业员会摒弃或忽略其他的反证,譬如当另一位客户满意地向他或她购买产品,别人也有机会把这次交易视为运气好或偶然发生的事情,没有重视其良好的销售技巧和拥有足够的产品知识。

除此之外,人类普遍地会更加关注有关自己、他人和世界的负面信息,这就是消极偏见(negativity bias)。人们都会倾向优先关注负面的资讯,而非正面的资讯。这个现象便可以解释为什么大多的媒体都很少报导正面新闻,因为人们总是对因为人们往往对负面新闻更感兴趣。当我们阅读一篇关于某位名人的正面报导时,我们有机会很快就忘记了这篇报导的内容。然而,当我们阅读有关某歌手犯罪或婚外情的报导后,往往都会印象深刻。事实上,背后的原因是与人类的生存机制有关。由于我们需要为面对威胁时作出战斗或逃跑的反应作好准备,因此我们不得不关注于负面的讯息。在童年时期,我们会更关注主要照顾者对我们的评价或批判,因为我们需要完全依赖他们。

我们每个人都对自己、他人和世界形成了不同的核心信念,而这些信念就像是我们感知自己和外部世界的有色镜片。尽管我们可能无法完全摆脱这些偏见,但是仍然需要学习觉察和了解这些核心信念如何影响自己的感知和生活。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人类有哪些「基本情绪」?为何这些情绪对我们十分重要?

当我们驾驶时,如果对面行车线的司机突然切入并险些撞车,大多数人都会感到恐惧。在那短短的几秒,我们惊恐的情绪令我们作出自动反应,立刻扭动軚盘躲避以免意外发生。这种自动反应是与杏仁核活化有关,甚至在我们有意识地评估眼前的状况之前已对于威胁作出了反应。这是一个具有原始进化的的重要生存机制。恐惧是一种主要的适应性情绪,对我们的生存至关重要。

静观对话中的开放性和同理心

作为一间商店的常客,我在购物经验中经常会遇到不同类型的售货员。在这个星期,我到了这间店舖打算购买那件想买一段时间的商品。可是,当我一进店时,其中一位售货员立即走到我跟前,向我推销一件我没有打算购买的东西。她不断地告诉我那件商品的好处,以及店舖现时举行的促销活动。她一直不停地说话,我过了一段时间才终于有机会告诉她我打算买什么。然而,她仍然锲而不舍地向我推销她渴望售出的那件物品。并没有向我推荐我想购买的那件商品。最后,由于我与售货员之间缺乏联系,在没有足够的资讯和信心下,我最终什么也没有购买。这就是在与他人对话时缺乏静观觉察的典型例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