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誌

与具备自恋型人格特质的人相处时,培养静观是很重要的

我其中一位求助人告诉我,他几乎每天在办公室都被那位看起来具有自恋型人格特质的上司欺凌。每当他的上司经过他的座位时,她都会拿起一些物件然后肆意批评他。例如,有一天早上,当她经过他的座位时,她评论他的西装颜色非常不专业,批评他对职场服装要求没有任何常识。在另一个例子中,我的求助人向上司提交项目计划书。但是她在没有认真阅读及进行彻底研究的情况下,批评他对计划一无所知,并且作出严厉的负面评价。然而,我的求助人实际上在递交计划书前曾谘询过数位同事的意见,他的同事们都称讚计划书的质量非常高,以及充分表现出他对相关领域有透彻的理解。鑑于我这位求助人的性格特质,每当受到上司的批评时,他总是表现得极度顺从和软弱。除此之外,当上司试图要求他负责超出其职责范围以外的工作时,他也不知道如何拒绝。我这位求助人如何与这位上司相处,以便他能够在职场上更加保护自己?

如果我的求助人不希望在与上司相处的期间被操纵和受到欺凌,他需要意识到自己的惯性倾向和对方的行为模式会影响他的判断和思维。要培养这方面的意识,他需要恒常地练习静观。当我的求助人能够培养静观觉察,在上司欺负或操纵他时,他就更有机会注意到内心突然产生不舒服的感觉。譬如,面对上司评论他的衣着打扮时,他留意到自己感到伤心和羞耻,下一步就能开始反思自己的这些感觉。当他觉察到自己的情绪时,或许意识到他实际上接受了上司的评价,认为自己的衣着品味非常差。事实上,透过培养静观觉察,我的求助人可能会发现自己在收到上司的负面评论后,马上希望重新撰写另一份计划书。在这种情况下,他可以反思自己的惯性倾向,无需过于迁就去重写计划书。

通过恒常进行静观练习,我们就能逐步发展和培养在上述例子中提及的静观觉察,从而以此与具备自恋型人格特质的人相处和互动。我们可以每天进行不同的正式静观练习,例如静坐练习、身体扫瞄或静观步行等。实际上,我们也可以在日常生活的活动中多培养静观,包括进食、刷牙或洗澡时。很重要的是,我们要明白培养静观需要毅力和持之以恒地练习。这是一个无止境的练习,有助我们避免跌进自恋者的陷阱。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少年Pi的奇幻漂流」的反思——无助与希望之间的角力

在最近几个星期,新型冠状病毒的确诊数字急剧上升。很多人可能认识一些正在等待病毒检疫测试结果、接受强制检疫或家居隔离、甚至已被确诊感染的人士。即使没有这些经历,面对着如此多的不确定性,我们也许感到强烈的无助感。例如,我们可能会时常担心在街上或工作的地点遇到隐形带菌者。而对于那些正在接受强制检疫的人士,他们也难免感到被弧立、限制和歧视。

述情障碍及身心症状

在我的临床工作中,我不时遇到一些求助人在没有物理病因下患有长期痛症。透过全面的临床面谈,我发现很多这类的求助人都患有述情障碍。述情障碍是指难以识别和描述个人的情绪,及从自己的身体感觉分辨各种情绪。促成这种性格结构的发展有多种的因素,包括遗传因素、童年早期的发展环境和创伤等等。

两种与永续存在的自我有关的幻象

使用社交媒体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不时会在社交媒体上看到朋友发布不同类型的照片,例如自拍照、社交活动、成就或任何关于自己的东西,希望获得「讚好」或正面的评价。对于一些普通的用户而言,在社交媒体上发布有关自己正向的身分是没有问题。当一个用户透过社交媒体来创造正面的自我形象,有助与朋友建立正面的联系和从他人身上获得正向的反馈,有助加强一个人的正面自我形象。事实上,大部分的用户都明白自己并不是比他人优秀,亦能够感知现实来看待自己。然而。当一个人在社交媒体上过度发布与自己相关的资讯,在获得大量的「讚好」和正面评价后觉得自己比他人优越,这样的情况便令人担忧。在佛教心理学中,这可能与一个人抓住与永续存在的自我比他人优秀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