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誌

面对眼前的各种困难,我们更需要觉察自己的「内在声音」去应对挑战

生活无疑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对于一些突如其来的转变也许令人无所适从。对于一些外在环境因素,没有人能够完全控制或是改变,面对着眼前各式各样的困难和挑战,我们该如何好好管理自己的生活?

不确定性所带来的不安和焦虑感觉,很容易令人企图拼命控制和寻找确定性。有些人可能会认为在失业率持续上升的环境下,只有不停加班工作争取表现才能不被解僱。有些人为了时时刻刻紧贴国际时事或是疫情的发展而频繁地查看手机的最新资讯,甚至每晚都是拿着手机不自觉进睡。有些人可能认为避免感染的唯一方法是拒绝所有社交活动,留在家中。面对不同方面的压力,我们难免会感到徬徨,甚至有可能因为负面情绪而出现认知谬误,思考方式变得非黑即白。

你每天有花时间好好地与「自己」相处吗?在用餐的时候,很多人都习惯狼吞虎咽地吃饱就足够了,脑海内都只想不停想着工作的事务,并没有好好品嚐食物。在上班或下班的路上,有些人习惯快步行走,从没有细心留意身边的事物。有些人在生活作出决定时总是事事以他人优先,忽略自己真正的意愿和需要。事实上,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我们往往忽略自己的「内在声音」和照顾自己的需要。「内在声音」可能包括自我批评、自我怀疑,又或是对于生活中真正想要的事物因为其他外在的因素而感到矛盾。其中一个例子是当一个人从电话得知自己的好友被解僱时,便为自己正在品嚐美食而感到内疚。而事实上,这个人在工作上亦承受着莫大的压力,已经连续十天没有休假了,只是刚好在休假时为自己安排一个饭局来放松一下。但是,由于她的「内在声音」对自己作出了批评,指责自己不应该在好友伤心时享受假日的时光,让她感到自责和伤心。

我们很容易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忘记了「自己」,特别是好好照顾自己的身体和情绪。也许繁忙的工作让我们透不过气,但是我们需要作息定时,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来保持身体健康。也许疫情仍然未受控令我们害怕受到感染,但是我们仍然能维持有限的社交活动与挚亲联系,例如透过网上见面。面对眼前的挑战,我们需要学习客观、不带批判地了解自己的需要和情绪,例如透过静观练习来培养自我觉察的能力。自我觉察对于提升我们整体生活的幸福感是十分重要的,因为没有人比自己在照顾自己和管理生活方面拥有更大的控制权。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够尝试优先考虑自己,倾听内心的声音,有机会从自我探索中对自己有重新的认识,好让自己更能制定实际的策略来应对挑战。

就让我们培养自我觉察,多倾听自己的「内在声音」,每天花点时间与自己好好相处,把自己先放在第一位吧!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觉察与自我有关的成瘾陷阱

相信大部分的人都拥有Facebook 或 Instagram 等的社交媒体帐户,并会不时发怖与自己的休閒生活、成就、社交聚会或重要纪念日有关的帖文。当我们获得别人的「讚好」或是正面的评论时,我们会有满足的感觉。事实上,这些「讚好」和正面的评论会刺激大脑中的奖励系统并释放多巴胺,令我们有愉悦感。我们会不断地检查手机应用程序弹出红色圆圈的讯息提示,由于这是奖励性的经验,因此我们会更频繁地发怖帖文,却忽略了自己实际上是渴望大脑释放出更多的多巴胺来寻求兴奋的感觉。

13 周年的反思——无止境的蜕变

当我回顾自己成为临床心理学家二十年的历程,我发现自己在进行心理治疗的道路和方式不断地发展成长。今天是我私人执业的十三周年,回望过去,这趟旅程充满各种的挑战和祝福。我在遇到的数千位求助人身上学到不少有关人生的种种,他们让我学会谦卑和灵活性。正正因为他们每个人都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让我明白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而我亦逐渐了解到心理治疗的确揉合了科学和艺术的元素。我作为一位临床心理学家,一方面是受专业培训后以科学实证为基础来为他人进行心理治疗。另一方面,基于每个人的独特性,我需要学习心理治疗的艺术,就是以灵活和具创造性的方式来进行。事实上,没有单一类型的心理治疗能够满足每个求助者的需求。也就是说,在心理治疗中,没有一种方法能够适合所有人,因为求助者的需要都是多样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