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誌

面对不确定性,我们更加需要拥抱自己的无知

近日,香港第五波疫情变得十分严峻,加剧了很多人的焦虑和恐惧。由于情况暂时仍然未受控,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需要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不少人都害怕受到感染,又担心有可能被送到隔离营。对于那些面临失业或公司倒闭风险的人士来说,他们也感到非常忧虑。一众家长也有机会因孩子需要提前放暑假而苦恼,为子女安排日常活动而承受莫大压力。面对疫情不断的扩散,中年人士都非常担心年迈父母的健康。事实上,第五波疫情的发展仍然存在很多未知之数,面临眼前的所有不确定性,我们如何才能保持冷静地应对这些挑战?

我们部分的恐惧和焦虑是与自己对事物的误解相关,也就是说,我们可能会认为自己能够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事情或能够控制事态的发展。然而,这是一种自欺欺人的想法,即认同自己有能力驾驭大自然和其他所有的环境因素。为了能够保持平静,我们需要面对一个现实,就是没有人能够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我们是无法完全控制自己的未来,原因是能够影响接下来所发生的事情的因素实在太多了。当然,在某程度上,我们仍然可能透过一些方法或作好准备来控制部分的未来,以寻求稳定性和可预测性。但是,我们亦需要明白即使我们如何努力,也难以避免在生活中面对不确定性。

除了对安全和舒适的渴求,我们对于控制和寻求可预测性的需求与在面对不确定性时所产生令人不适的情绪有关。我们会倾向避免经历焦虑和恐惧,因此在面对这些感觉是会感到不舒服。矛盾的是,面对极端不确定性时,我们越是试图控制,就会经历愈多的焦虑和恐惧。原因是在我们意识到自己仍然无法完全获得完全的控制时,那些永无止境的控制策略让我们更加恐惧和焦虑。相反,如果我们尝试放下对完全掌控的慾望,并在合理的水平下做那些我们能做的事情,便能学会如何面对自己内心深处的焦虑和恐惧。事实上,如果我们能够在极端不确定性下接受和拥抱自己的这些情绪,它们可能会逐渐消退。虽然这样做不一定能保证我们可以有一个圆满的结果,但是可以减少我们的痛苦,并且让我们能够从容不迫地面对眼前的困难和挑战。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学会平静地面对自己的恐惧和焦虑?就是我们需要以开放的态度来体验这些情绪,也就是说,我们需要在一定程度改变自己的态度,也就是明白自己在面对不确定性时感到焦虑和恐惧是自然的。这样,我们便能以开放的态度和好奇心来观察和体验这些情绪,并尝试在可接受的水平中紮根地拥抱它们。当我们感到紮根和踏实时,便能安定心神。要培养紮根,我们可以透过加深对自我的认识来增强自己的觉察。我们亦可以学习发展自己对身体及其与物质世界之间的联系的觉察。例如,当你在阅读这篇文章的时候,你可能会感觉到脚部接触地面的感觉和臀部坐在椅子上的重量来培养紮根。我们亦可以进行不同类型的锻鍊来学习提升对身体的觉察,譬如是瑜伽和冥想,让我们观察自己的身体感觉。当我们感到踏实时,便会减少陷入高涨的情绪。此外,在面对恐惧或焦虑时,我们便能减少作出欠缺理性的反应。事实上,如果我们在面对极端不确定性时拥抱自己的焦虑和恐惧,便能减少经历痛苦。

毫无疑问,我们在第五波疫情下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我们需要学习培养紮根,这样才能拥抱内心的恐惧和焦虑。即使我们正在面对各种负面情绪,请您记得您并不孤单,就让我们同舟共济,乘风破浪。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一般心理治疗的疗程需要持续多长的时间?

我的其中一位求助者拥有自恋型人格性格特质及冲动控制问题,他知道自己的性格和经常发脾气的问题会影响日常生活和家人,所以主动寻求心理治疗。经过几节的会面后,他开始对导致自己脾气爆发的自动化认知谬误有初步了解。由于他是一个比较急躁的人,在治疗的过程中,他会不断地问到底需要多少时间才能「完全」根治他的心理问题。事实上,这是一条求助者经常问的问题,而且他们也期待他们的问题可以快速地解决。

以中庸之道来寻找「我是谁」

也许很多人在一生中经常问自己一个问题──「我是谁?」。在我的求助人当中,不论是青少年、刚刚成年的年轻人、中年人士,甚至老年人都会问同样的问题,但他们却不知道答案。我的职业是否代表了我?我是否就别人对我外表的评价来定义自己?抑或我脑海里的思想就是我?

照顾我们的内在小孩

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是一位购物狂,即使已经负债累累,仍然无法控制自己购物的冲动。她几乎每天午饭时间都会去购物,并经常沉迷浏览网上商店,留意最新推出的服装、手袋或鞋子。每次她到商场,都会有所收获,绝对不会空手而回。事实上,她的家中有很多不同颜色但相同款式的衣服。此外,她更会每天查看那些网上商店的最新库存,确保自己能够第一时间到实体店试身并购买。她的购物狂行为严重影响了自己的经济状况和与男友的关系,因为债台高筑而无法为筹备婚礼而储蓄。为什么她明明意识到自己购物狂的倾向已经严重影响生活,仍然忍不住继续疯狂购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