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誌

童年被忽视的成年人 —— 看不见的创伤

在日常生活或我的心理治疗工作中,要识别那些曾在童年被忽视的成年人并不容易。这是因为在他们当中很多人可能表面上过着正常的生活,从事赚取丰厚薪金的职业、拥有稳定社交关系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事实上,他们可能给人一种能够自给自足和自力更生的感觉。有时候,他们在事业上的成功会不知不觉间掩盖了内心的不安全感、自我怀疑和羞耻感。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在每次会面时总是以完美的装扮来展现自己,她在职业生涯中非常成功,在个人生活中也是一位独当一面的女性。从表面来看,她似乎没有任何心理问题或困扰。然而,她告诉我她总是缺乏安全感,常常质疑自己的能力。当她的同事向她提出质疑时,她的内心都会感到很焦虑,并反复思考自己是否被别人发现自己的无能。由于她对自我价值缺乏安全感,因此她对生活各个方面都抱着很高的期望。在治疗的过程中,她告诉我她想在性格上提升自己,不想对人过度苛刻或常常批评别人。除此之外,由于她的不安全感,她认为自己不值得寻求心理治疗。当我和她探讨她的童年经历时,她一直指出自己的童年生活很正常,因为父母和她同住,并为她提供了良好的居住环境和学习机会。我的这位求助人在童年时期缺失了什么?

我这位求助人在典型的家庭中长大,父亲是家庭经济之柱,每天忙着赚钱养家,而母亲则长时间待在家中看电视。她的母亲每天都辛勤地做家务和为一家人做饭。然而,在一家人吃饭的时候,父母双方都没有说话,总是一声不吭。我的这位求助人已经习惯了沉默,并把一切收藏在自己的心里。结果,她从未与父母谈论过她的校园生活。在她七岁的时候,她记得有一天和母亲一起到百货公司购物,但是母亲却在逛街的时候把她弄丢了。她一直在店里徘徊,疯狂地寻找母亲的踪影。最后,她的母亲花了一个小时才找回她。

与这位求助人进行深入的探索后,我和她讨论到她在童年时期可能遭受的童年忽视。她倾向把目光从我的身上移开,并不知道自己在童年时期被忽视,因为她甚至不知道自己在小时候有情感需求。那些在童年时期被父母忽视的人往往都表现得非常独立和自给自足,这是很常见的。他们相信向他人寻求帮助是不安全的。事实上,如果我们在作为朋友或治疗师的时候忽视他们的这种信念,并试图强迫他们接受我们的帮助,或有机会导致他们更加封闭。

通常,在童年时期被忽视的求助人都有一些亲密的朋友。在这种情况下,当他们寻求他人帮助时,他们的这些好友都能够为他们提供支援和帮忙。但是,我们是否需要帮助他们走出「自己一个人的世界」实际上没有明确的答案。有时候,他们最需要的是足够的个人空间和独处的时间。当然,如果他们向我们寻求帮助,我们就应该以同理心和足够的理解提供协助。如果不尝试去彻底了解他们的需求,我们就有机会变得苛刻和未能做到创伤知情,只顾强迫他们接受帮助。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患有创伤后压力症候群的人士的大脑会发生什么? (二)

我于上星期的网志中讲及当一个人未能消除其交感神经系统的反应(战斗或逃跑反应),便可能会出现创伤后压力症的症状,重复经历恐惧。在这种情况下,那人未能阻止大脑的神经系统不断地提醒他有威胁的警报。到底有什么可能的原因导致大脑的警报系统过度敏感,并不断发出虚假警报呢?

偏见与歧视的一种解药

在这个世界上到处都有偏见和歧视,很多人都因自己的种族、性别、政治取向、社会阶级或宗教信仰等原因而遭受某种偏见或歧视。在心理学的角度,偏见或歧视有可能是由于一个人投射了自己无法忍受或接受的特质到他人身上。那些对别人有偏见或是歧视别人的人,会由于投射了自己的负面特质而对被歧视者作出相应的行为;而遭受偏见或歧视的人有机会因为接受了这种投射,作出具有那些负面特质的行为。例如,一个传统的中国岳父会把他的媳妇视为家中的下等人,而媳妇因为接受了这种投射,认为自己相比其他家庭成员次等,变得非常服从和事事迁就家人。

从香港电影《浊水漂流》探讨自我慈悲和对他人慈悲

近期上映的香港电影《浊水漂流》可能打动了不少人的内心。电影内容讲述一群在深水埗无家者被排斥,而他们珍而重之的个人物品被政府带走的故事。最终,这群无家者提出民事诉讼,只获得二千元港币的赔偿。电影中其中一位无家者是一名越南难民,他与妻子和儿子失去了联系。在社工的帮助下,这位越南难民终于与住在挪威的儿子恢复了联系。对于能够透过网上看到儿子和与他交流,他感到异常惊讶和高兴。除此之外,他充满好奇心,渴望了解儿子生活的一切。然而,当他的儿子提出要到香港探望他时,这位越南难民却要求他不要这样做,脸上更流露出尴尬和羞愧的表情。可悲的是,作为一名曾经入狱的吸毒者和露宿者,他被自己的内疚和羞耻所淹没,在服食最后一剂的海洛因后自杀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