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誌

抑郁症患者的自我要求部分

现今,幸福和快乐是很多人追求的重要目标。我们或许在不知不觉间倾向于别人面前展现最好的一面,让人觉得我们身心健康。当带着这样的期望,我们可能无法接受自己感到沮丧的时刻。我们有机会因为身体不适或其他问题而批评自己,并试图向身边的人隐瞒我们的困难。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接受了我几年的心理治疗,起初她因患上严重的抑郁症而缺乏动力,难以维持健康和有规律的生活。她亦因为抑郁症而放弃修读硕士课程,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家里。透过心理治疗,她逐渐恢复正常的生活规律,情绪明显得到改善。她更开始参加一些舞蹈课程和从事兼职工作。然而,由于最近的舞蹈课程的参与率减少,以及她反复思考自己的生活欠缺方向,她的情绪恶化了。结果,她开始沉迷于电子游戏,长时间留在家中打电动。

对于很多抑郁症患者而言,普遍都存在一个潜在问题,就是对自己要求过高。这些人可能会期望自己在学业或工作上取得优异的成绩或重大成就。常见的是,基于这些不切实际的期望,他们往往会因为未能实现自己渴望的目标而感到沮丧。结果,他们可能会放弃正在做的事情并持续陷入抑郁情绪。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治疗,他们的抑郁情绪可能会有所改善。但是,过去因未能实现目标所经历的挫败感可能会使他们偶尔出现情绪波动。在这个时候,他们或会开始责备自己的病情轻微复发。这种重复的模式有机会影响他们正进行的心理治疗的进展。
在我上述提及的个案中,重要的是我的求助人要觉察到她潜在的自我要求和自我批评。面对舞蹈课程的出席率下降,她感到情绪低落或许是正常的。由于她无法接受这个情况,便对自我作出严厉的批评,并且通过沉迷游戏来避免面对自己内心的问题。对她来说,她需要明白在治疗抑郁症的过程中了解和接受自身不足和缺乏生活意义的感觉非常重要。当她觉察到自己倾向对自己要求过高并开始设立更实际的目标时,她的情绪可能会逐渐好转。在这个情况下,我的求助人重新考虑学习西班牙语,并计划在不久的将来到西班牙旅行。她开始把生活的重点放在恢复更健康的日常生活和搜寻有关语言学校的资料。在戒掉打机成瘾及重新将生活重心转向现实的目标后,她的情绪有所改善,并且更有动力去实现相关的目标。
对于患有抑郁症的人来说,面对情绪起起落落是很常见。有了自我接纳和自我慈悲,他们将更有能力以平静和强项来面对动盪。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什么是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只是单纯地聊天吗?

尽管寻求心理治疗服务在香港变得愈来愈普遍,仍然有很多人不太了解什么是心理治疗。许多人都会对心理治疗有疑问,例如「为什么我需要付款给一位陌生人和他聊天?」;「我与朋友讨论自己的问题又是否达到一样的效果?」;「聊天真的可以治疗我的抑郁症和焦虑症吗?」;「是不是只有疯狂或脆弱的人才需要接受心理治疗?」。要解答以上的问题,我们需要知道心理治疗不是什么。

苦难的两枝箭

每个人都知道生活中的痛苦是无可避免的,例如疾病造成生理上的痛楚,又或是因失去而感到悲伤的心理痛苦。相信没有人会否定他们曾经在生理或是心理上遭受痛苦的经历。为什么有些人在经历那些无可避免的痛苦时显得如此平静甚至全然接受,但有些人却在面对痛苦时变得如此惶恐不安?

在这纷乱的世界中拥抱无常

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在一年前患上癌症,她过去一直都非常健康,在被诊断患病前也一直恒常地规锻炼身体。四十多岁的她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稳定的事业,亦没有太多的工作压力,患上癌症是的确出出乎她的意料。治疗的过程为她带来不少创伤,治疗所带来的各种副作用令她变得虚弱,体重亦明显减轻,身体出现恶化的情况。经过多个月以来的治疗,她的情况得以舒缓,可以逐渐恢复工作和正常生活。然而,在她的病情得以舒缓后,她觉得新的生活模式变得难以适应。她还认为自己因为患病而变成一个有缺陷的人,经历无比的沮丧。由于她可能无法回复以往丰富而积极的生活,她因此而感到羞耻。此外,即使与肿瘤科的医生会面跟进情况,亦会让她经历高水平的焦虑。事实上,患上癌症后的她已经不再是原来的她,时光无法倒流。她不能再重新过上往日的生活,这一点是无可争议的。她如何可能以平静的心态来接纳和适应这个新的「自我」?她要怎样做才能继续过着快乐和满足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