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誌

抑郁症患者的自我要求部分

现今,幸福和快乐是很多人追求的重要目标。我们或许在不知不觉间倾向于别人面前展现最好的一面,让人觉得我们身心健康。当带着这样的期望,我们可能无法接受自己感到沮丧的时刻。我们有机会因为身体不适或其他问题而批评自己,并试图向身边的人隐瞒我们的困难。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接受了我几年的心理治疗,起初她因患上严重的抑郁症而缺乏动力,难以维持健康和有规律的生活。她亦因为抑郁症而放弃修读硕士课程,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家里。透过心理治疗,她逐渐恢复正常的生活规律,情绪明显得到改善。她更开始参加一些舞蹈课程和从事兼职工作。然而,由于最近的舞蹈课程的参与率减少,以及她反复思考自己的生活欠缺方向,她的情绪恶化了。结果,她开始沉迷于电子游戏,长时间留在家中打电动。

对于很多抑郁症患者而言,普遍都存在一个潜在问题,就是对自己要求过高。这些人可能会期望自己在学业或工作上取得优异的成绩或重大成就。常见的是,基于这些不切实际的期望,他们往往会因为未能实现自己渴望的目标而感到沮丧。结果,他们可能会放弃正在做的事情并持续陷入抑郁情绪。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治疗,他们的抑郁情绪可能会有所改善。但是,过去因未能实现目标所经历的挫败感可能会使他们偶尔出现情绪波动。在这个时候,他们或会开始责备自己的病情轻微复发。这种重复的模式有机会影响他们正进行的心理治疗的进展。
在我上述提及的个案中,重要的是我的求助人要觉察到她潜在的自我要求和自我批评。面对舞蹈课程的出席率下降,她感到情绪低落或许是正常的。由于她无法接受这个情况,便对自我作出严厉的批评,并且通过沉迷游戏来避免面对自己内心的问题。对她来说,她需要明白在治疗抑郁症的过程中了解和接受自身不足和缺乏生活意义的感觉非常重要。当她觉察到自己倾向对自己要求过高并开始设立更实际的目标时,她的情绪可能会逐渐好转。在这个情况下,我的求助人重新考虑学习西班牙语,并计划在不久的将来到西班牙旅行。她开始把生活的重点放在恢复更健康的日常生活和搜寻有关语言学校的资料。在戒掉打机成瘾及重新将生活重心转向现实的目标后,她的情绪有所改善,并且更有动力去实现相关的目标。
对于患有抑郁症的人来说,面对情绪起起落落是很常见。有了自我接纳和自我慈悲,他们将更有能力以平静和强项来面对动盪。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患有创伤后压力症候群的人士的大脑会发生什么? (二)

我于上星期的网志中讲及当一个人未能消除其交感神经系统的反应(战斗或逃跑反应),便可能会出现创伤后压力症的症状,重复经历恐惧。在这种情况下,那人未能阻止大脑的神经系统不断地提醒他有威胁的警报。到底有什么可能的原因导致大脑的警报系统过度敏感,并不断发出虚假警报呢?

偏见与歧视的一种解药

在这个世界上到处都有偏见和歧视,很多人都因自己的种族、性别、政治取向、社会阶级或宗教信仰等原因而遭受某种偏见或歧视。在心理学的角度,偏见或歧视有可能是由于一个人投射了自己无法忍受或接受的特质到他人身上。那些对别人有偏见或是歧视别人的人,会由于投射了自己的负面特质而对被歧视者作出相应的行为;而遭受偏见或歧视的人有机会因为接受了这种投射,作出具有那些负面特质的行为。例如,一个传统的中国岳父会把他的媳妇视为家中的下等人,而媳妇因为接受了这种投射,认为自己相比其他家庭成员次等,变得非常服从和事事迁就家人。

从香港电影《浊水漂流》探讨自我慈悲和对他人慈悲

近期上映的香港电影《浊水漂流》可能打动了不少人的内心。电影内容讲述一群在深水埗无家者被排斥,而他们珍而重之的个人物品被政府带走的故事。最终,这群无家者提出民事诉讼,只获得二千元港币的赔偿。电影中其中一位无家者是一名越南难民,他与妻子和儿子失去了联系。在社工的帮助下,这位越南难民终于与住在挪威的儿子恢复了联系。对于能够透过网上看到儿子和与他交流,他感到异常惊讶和高兴。除此之外,他充满好奇心,渴望了解儿子生活的一切。然而,当他的儿子提出要到香港探望他时,这位越南难民却要求他不要这样做,脸上更流露出尴尬和羞愧的表情。可悲的是,作为一名曾经入狱的吸毒者和露宿者,他被自己的内疚和羞耻所淹没,在服食最后一剂的海洛因后自杀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