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誌

我们的身份在成年中期仍在形成当中

毋庸置疑,成年初显期(emerging adulthood)是让年青人探索和创造人生无限可能性的舞台,我们普遍会看到处于这个阶段的成年人的身分还在形成当中。那么,正处于成年中期(middle adulthood)的人是怎样的呢?对于那些介乎40/45至60/65岁的人来说,他们在生活中也面临着不同的挑战。例如,他们在担任不同角色中的责任和承诺显着增加,如需要养育孩子和照顾年迈的父母,以及当中部分人已经是职场上资深的领导者。面对各种的挑战,中年人仍有机会面对身份上的转变。很多中年人可能会因思考「我是谁」以及生活的意义而感到困惑,甚至因此面临中年危机。成年中期的人有机会面对什么身份认同的问题?处于这个阶段的人如何在面对不同角色的各种需求下过上既充实又有意义的生活?

研究人员指出中年人会在开始意识到自己生命的有限时改变对生活的看法。他们可能在过往一直专注于追求个人的成功和成就,因为他们认为自己仍然有很长的寿命。随着时间逐渐过去,到了中年,他们开始转向寻求培养内在平静和保持身心健康。这是因为他们意识到自己需要转移对时间的观念,为往后的退休生活和老年作准备。除此之外,研究人员还发现那些处于成年中期的人也获得更强的个人操控感。这些人的收入普遍比较稳定,或是已经累积足够的财富来维持生活水平。在事业发展上,他们可能已经在工作中担任更高的管理职位。另外,由于中年人的父母日渐年迈并更需要依赖他们的照顾,他们有机会成为了家中的决策者。面对这些转变和觉悟,中年人实际上或许需要调整自己过往的生活目标,同时亦要继续进行进一步的探索。从这个意义上说,人到中年期的身份认同仍在不断变化和形成。

对于部分中年人来说,这也是他们重新开拓异性特质的时期。例如,当子女步入成年初显期时,一些家庭主妇的生活会变得更加自由。这些女性可能会选择重新投入职场或重返大学校园学习。也就是说,她们有机会开始把注意力转移至较阳性的特质发展上,亦更专注于取得个人成就。另一边厢,一些曾经在企业担任领导者多年的男性可能开始考虑提前退休。他们可能会放慢生活节奏,亦有机会开始培养新的爱好和兴趣,如艺术创作。有些男性亦可能选择参与更多的家庭事务,譬如是帮太太做家务或为家人炮制晚餐等。无论中年人如何改变他们的生活,他们通常仍会表达对年轻一辈的担忧。在他们当中,很多人可能会开始指导他们的孩子或较低级的员工,促进其个人或职业发展。

事实上,有些处于成年中期的人可能无法适应所有角色上的变化,并仍然为放弃成年早期的个人生命目标而面临不少挑战。对他们来说,很重要的是他们需要培养内省的立场,重新审视自己在这个人生阶段的生活。有时候,当一个人在家庭中或工作中担任某些重要的角色,的确很难一下子就退下来。透过反思,他或她可以尝试分析生活中各种的变数,并找到适合这个人生阶段的生活方式。当我们意识到生活实际上或许会面临很多的不确定性,就会明白我们无法完全控制自己的生活。这样,我们才能摆脱一种错觉的束缚,就是认为我们可以自由地选择任何自己想要的东西。从这个意义来说,培养静观和活在当下能让我们过上更有意义和充实的中年生活。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为什么你的某些朋友倾向回避社交场合?

在我们认识的朋友当中,不难发现一些倾向回避社交场合的人,导致这些倾向的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他们害怕被别人拒绝。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一直被朋友视为害羞和被动的,因为他甚少主动发起举行社交聚会或联谊。事实上,如果被邀请参加社交聚会,他还是会非常珍惜与朋友建立联系的机会。当我问他既然他那么喜欢和朋友聊天和交流,为什么不曾主动邀约他们一起相聚?他回答:「我经常担心朋友们不喜欢我,因为我知道自己在社交场合中常常表现得很怪异。如果我尝试主动邀请他们,恐怕他们只会拒绝我的邀约。」为什么我这位求助人一方面非常渴望与朋友建立联系,一方面又对被拒绝怀有如此强烈的恐惧?

在实践新年计划和抱负时,你会质疑自己吗?

新年快乐! 首先祝愿大家能够在2023年有一个新的开始。在我们当中,有些人可能已经制定好新年计划并且按照它们来行事。然而,由于缺乏自信心或持续地质疑自我,部分人可能仍对追求自己的愿望犹豫不定。对很多我的求助人来说,长时间思考自己的目标但无法开始执行相关的计划是非常常见。此外,另一些求助人可能会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完善自己的目标或希望作充分的准备,但他们未曾采取任何实际的行动来实现它们。他们身边的人常常认为他们浪费了很多时间来计划和准备,却从没有真正作出任何行动。 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渴望找到一份新的工作并离开她父亲的公司,她一直觉得在父亲公司的工作毫无意义,令自己在职业发展中停滞不前。鑑于公司中的办公室的政治问题,她所提出的行销策略建议一直没有被资深的管理高层所采纳。尽管拥有丰富的管理和营销知识,以及相关的专业学历,但是她还是经常被分配进行简单和低水平的工作。有见及此,她对离开父亲的公司另谋高就的决定思考了很久,她知道自己需要在事业发展中变得更为独立。可是,她一直怀疑自己的决定,并征求了不少长辈的意见,如家中的叔叔和阿姨。她所获得的意见全都是认为她最好留在父亲的公司工作,因为他们都认为她难以在外面的商业世界生存。另外,她对自己是否有能力从事新工作亦有不少带有质疑的想法。譬如,她会想:「我从来没有什么成就或耀眼的工作经验,没有人会僱用我的。」正因为不断地自我质疑,她一直无法下定决心去求职。 我们很多时候都未能意识到自己的想法只是想法,而且更会倾向视它们等同事实。当我们的想法与自我定义相关时,我们难以控制自己完全地相信这些定义我们是谁的想法。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能会因为怀疑自己不同方面的能力而对追求自己的目标迟疑不决。事实上,上述例子中的求助人已经推迟了离开父亲的公司计划一年,并对自己的事业发展停滞不前感到非常无奈。她真的相信自己没有能力和是不足的,难以在父亲公司以外的商业世界中生存。她怎样才能摆脱这些自我质疑的想法,勇敢地探索她的环境和努力实现自己的计划? 根据创立接受与承诺疗法的Steven C. Hayes的说法,培养超然的自我意识对我们来说攸关重要。也就是说,我们需要将自己的「自我」视为观察自我和注意自我,并觉察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我们的「自我」可以被看作成天空,而我们的思想和感受就是云朵,在天空中不停移动。无论外在环境发生什么变化,这个「自我」也是不变的。例如,即使我们犯下错误,并产生「我们不够好」的想法,自我意识亦会保持不变。这样,我们观察到我们有认为自己不够好的想法。但事实上,我们能够注意到这只是一个想法,并不能定义我们。 对很多人来说,制定新年计划的过程中怀疑自我并不罕见。当我们无法以旁观者的角度或立场来注意自己的想法和自我质疑只是想法,以及觉得自己不足只是个人感觉时,往往就会阻碍自己执行计划。在2023年,就让我们学会培养超然的自我意识,避免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当成事实,勇敢地探索自己的环境并迈出追求愿望的第一步。

什么是解离?解离经历罕见吗?

你有没有尝试过在看电影时被它深深地吸引,感觉像迷失于其中似的?你可能没有意识到坐在你身旁的人正在哭泣或在使用手机。你可曾在听到一些悲伤的消息(如亲人的离世)后立刻感到麻木?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不知道自己处于高压水平,只是在压力源消失并病倒后才意识到这一点?如果你曾有过类近的经历,那么你可能有时会出现轻微解离的情况。事实上,不少研究人员表示解离体验可按照不同程度分布于频谱中。对于很多没有患上严重精神疾病的人来说,偶尔经历轻微的解离体验是很常见。另一方面,患有严重精神疾病的人,例如是解离性身份障碍的患者,他们不时在不同身份之间切换,但他们无法意识这种情况。这种极端的解离体验并不常见,可以被描述为有问题的精神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