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誌

患有创伤后压力症候群的人士的大脑会发生什么? (二)

我于上星期的网志中讲及当一个人未能消除其交感神经系统的反应(战斗或逃跑反应),便可能会出现创伤后压力症的症状,重复经历恐惧。在这种情况下,那人未能阻止大脑的神经系统不断地提醒他有威胁的警报。到底有什么可能的原因导致大脑的警报系统过度敏感,并不断发出虚假警报呢?

要解释这一点,就让我先介绍三个特定的大脑区,就是杏仁核、海马体和前额叶皮层。杏仁核是边缘系统的其中一部分,负责管理我们的情绪反应。当我们受到威胁或感到危险时,杏仁核会作出迅速的反应,启动了战斗或逃跑反应。而海马体就是记忆的中枢,记录事件的时间顺序,并通知理性的大脑。前额叶皮层就是理性的大脑,帮助我们理解事件后作出最合适的选择。

当一个人发展创伤后压力症的症状时,在这三个大脑区域中的连系会受影响甚至中断。正如我在上一篇网志提到,当一个人未能消除其交感神经系统的反应,即使他知道当下没有威胁或危机,但仍然会持续释放与压力有关的荷尔蒙,背后的原因是杏仁核不断地发出虚假警报。

如果在这个时候,海马体能够介入并通知和前额叶皮层创伤事件已经完结了,那么理性的大脑可以抑制杏仁核的反应并使身体恢复平衡。而到底什么原因导致海马体衰竭?当一个人的压力水平很高时,所释放的压力激素会使海马体失去功能。结果,事件的时间顺序未得到被准确地记录,因此理性的大脑永远不会收到创伤已经结束的讯息。正因杏仁核不受前额叶皮层的抑制,导致激素持续释放,通知作出战斗或逃跑反应。

事实上,创伤后压力症的病征是有关大脑内的机制的瓦解而非患者的个人弱点。基于这样,我们可以更为同情创伤后压力症候群的患者。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为什么静观近年如此受欢迎?练习静观对我们有什么好处?

静观练习近年在很多国家兴起,不论是有需要人士或是大众都可能会参加一些静观课程,例如静观减压课程(MBSR)或是静观认知治疗(MBCT)。世界各地的学校也逐渐引入静观为新的科目,致力改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除此之外,商业机构亦在企业培训的计划中加入静观的元素,透过静观改善员工的心理幸福感和改善他们的工作表现。到底静观是什么?为什么静观变得愈来愈受欢迎?

边缘性人格障碍的身份认同问题和不稳定的人际关系

边缘性人格障碍(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患者的两个核心特征是身份认同障碍和经常处于不稳定的人际关系,他们拥有持续不稳定的自我形象或自我意识。在心理学上,「自我」或身份是个人在自我反省过程中对于自己的概念。事实上,根据美国哲学家、历史学家和心理学家William James的说法,「自我」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包括物质自我、精神自我、纯粹自我和社会自我。物质自我是指我们的身体存在于世界上;精神自我是一个人对自己的内在和主观感觉,也就是心理层面上的自我;纯粹自我是个人在不同时间和背景下对自我的感觉有连贯性;社会自我就是在与其他人的关系中获得自我形象的认可。患有边缘性人格障碍的人对于整合以上不同层次的自我会遇到不少困难,因此未能建立一个稳定和整合的自我。他们无法建立连贯的自我叙事,难以回答「我是谁?」或「我需要什么?」之类的问题。

从脑神经科学的角度来看,心理治疗是什么?

作为一名临床心理学家,在我执业的二十年里,不少人都问过我相类似以下的问题,包括「心理治疗只是閒聊吗?」或是「心理治疗中的聊天与我和家人及朋友之间的閒聊有什么不同?」。事实上,这样的问题就好像问及「专业摄影师的拍照方式和我用iPhone 拍照的方式有什么不同?」。两者都忽视了临床心理学家和专业摄影师的专业,以及当中的科学理论和技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