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誌

如果父亲或母亲拥有自恋型人格,会对子女有什么影响?

你会感到自卑和持续性地焦虑吗?你会不停认为自己被困在有毒的关系中吗?你是一名完美主义者或事事都希望超额完成?你会倾向因为信任的问题而与别人疏远吗?如果你对于以上其中一些的问题的回答有「是」的话,你可能受了一位或是两位自恋型父母的影响。具有自恋型人格的父母有什么特质?

具有自恋型人格的父母一般对他人都缺乏同理心。同理心是指理解他人的视角、思考和感觉的能力。自恋型的父母不能够或是不愿意以同理心去对待自己的孩子。而他们另一个的特点是他们拥有强烈的控制慾,他或她认为自己可以得到特殊的待遇,期望子女完全服从自己。如果自恋型人格的人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便会对他人表现出敌意。这样的父母有机会经常愤怒地责备孩子,甚至对他们的身体施以虐待。

自恋型的父母也有机会轻蔑地对待他们的孩子,并且重复地贬低他们。他或她可能幼儿化孩子,不允许他们成长。除此之外,自恋型的父母亦可能贬低孩子的能力,常常否定他们的情感。有时一个自恋型的家长会自以为是,希望完全地控制自己的子女。他或她可能有需要一直成为被关注的中心。如果他或她觉得孩子威胁到自己被关注的地位时,可能会与孩子作出竞争。

对于那些自恋型父母的孩子来说,他们会倾向发展自我内在批判和贬低自己。这种自我内在批评是自恋型父母的内在声音。这些孩子除了会过分自我批判外,还会对别人对自己的批评和拒绝过于敏感,亦长期感受羞耻和焦虑所带来的痛苦。他们倾向认为自己不应该受到别人的关注或照顾,亦很少向他人寻求协助,害怕成为别人的负担。

正因为自恋型的父母经常性地贬低孩子,所以他们的自我形象往往很差。另外,他们通常也较大机会患上抑郁症、饮食失调、成瘾问题或是创伤后压力症候群。这些孩子会相对地难以与他人建立健康的界限,并且与其自恋型父母相似的人建立不良的关系。有时候,自恋型父母的孩子也可能因为对他人的不信任,导致在社交上孤立自己。他们有时候会成为被欺凌的对象,在被人剥削自己应有的权利时亦无法捍卫。由于自卑和长期的自我批判,自恋型父母的孩子很可能成为完美主义者和很有成就的人。

对于那些父母是自恋型人格的人,他们所受到的影响亦因人而异。基本上,那些子女需要先接受有关自恋型人格的教育,需要学懂区分安全和不安全的关系。在心理治疗服务当中,要教导他们与他人建立健康的界限,亦要学会避免与具有类似自恋特质的人建立太亲密的关系并加以利用。他们还需要学习自我关怀和多加觉察自己的情绪,并且调节好自己的情绪。对于他们来说,最重要的是让他们知道他自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值得被爱护和欣赏的。

如果您遇到正在面对上述问题的人,也许接受临床心理学家的心理治疗服务对他或她是有帮助的。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患有创伤后压力症候群的人士的大脑会发生什么? (二)

我于上星期的网志中讲及当一个人未能消除其交感神经系统的反应(战斗或逃跑反应),便可能会出现创伤后压力症的症状,重复经历恐惧。在这种情况下,那人未能阻止大脑的神经系统不断地提醒他有威胁的警报。到底有什么可能的原因导致大脑的警报系统过度敏感,并不断发出虚假警报呢?

述情障碍及身心症状

在我的临床工作中,我不时遇到一些求助人在没有物理病因下患有长期痛症。透过全面的临床面谈,我发现很多这类的求助人都患有述情障碍。述情障碍是指难以识别和描述个人的情绪,及从自己的身体感觉分辨各种情绪。促成这种性格结构的发展有多种的因素,包括遗传因素、童年早期的发展环境和创伤等等。

两种与永续存在的自我有关的幻象

使用社交媒体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不时会在社交媒体上看到朋友发布不同类型的照片,例如自拍照、社交活动、成就或任何关于自己的东西,希望获得「讚好」或正面的评价。对于一些普通的用户而言,在社交媒体上发布有关自己正向的身分是没有问题。当一个用户透过社交媒体来创造正面的自我形象,有助与朋友建立正面的联系和从他人身上获得正向的反馈,有助加强一个人的正面自我形象。事实上,大部分的用户都明白自己并不是比他人优秀,亦能够感知现实来看待自己。然而。当一个人在社交媒体上过度发布与自己相关的资讯,在获得大量的「讚好」和正面评价后觉得自己比他人优越,这样的情况便令人担忧。在佛教心理学中,这可能与一个人抓住与永续存在的自我比他人优秀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