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誌

培养对创伤敏感(trauma-sensitive)的环境的重要性

从过往的研究发现,在不同国家中约有50-70%的人口曾至少经历过一次童年逆境经验 (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 ACE)。童年逆境经验包括身体虐待、性虐待、情感虐待、父母忽视、父母或其中一方缺席、父母或其中一方患有精神疾病或遭受欺凌等。正因为童年逆境经验是这样普遍,可以理解的是很多成年人可能会因此而受各种心理问题所困扰。然而,由于缺乏对培养创伤敏感环境重要性的觉知,他们当中很多人会在人际关系、工作和其他领域中遇到问题。当缺乏这种觉察时,曾经经历童年逆境经验的成年人可能会因为对周围环境缺乏安全感、同理心和信任,继而遭受进一步的创伤。对于组织或学校来说,如何创造一个对创伤具备敏感度的环境?

由于很多有童年逆境经验的成年人都非常敏感,不安全的环境会为他们带来焦虑和恐惧。除了人身安全之外,他们亦需要一个能在情感上感到安全的环境。也就是说,在这个环境下,他们应该要感到被尊重和接纳。他们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无需担心被批判或伤害。譬如,一位曾经遭受职场欺凌的员工应该能够表达他或她的担忧和需求,不必害怕受到批评或面临负面后果。

要建立对创伤敏感的环境需要进行有效且有同理心的沟通,从而建立信任与透明度。此外,面对曾经经历童年逆境经验的成年人,其他人(如老师、上司或治疗师)在行动和反应上亦需要保持一致性。举例来说,治疗师应该清楚地向曾经经历童年逆境经验的成年人解释治疗计划,并获取对方的知情同意。如果没有这样做的话,可能会对彼此之间的信任和透明度带来负面影响,如产生误解和沟通不良。事实上,上司和老师对员工和学生作出过早的判断是很常见,这也可能导致自我实现预言相关的问题。例如,如果上司因为不信任而持续不断地测试他的下属,那么当该名下属觉得上司因为信任问题而测试他时,他的行为可能就会符合了上司的预期。

另外,在环境中为曾经经历童年逆境经验的成年人提供选择和控制感也是很重要的。例如,一个接受心理治疗的求助人应该有选择不同治疗方法的机会。在这样的环境下,重要的是促进双方的协作。以此为例,治疗师应与这位曾经经历童年逆境经验的求助人合作制定治疗目标和计划。
有时候,曾经经历童年逆境经验的成年人可能有着特别的需求和偏好。对于上司、老师和治疗师来说,了解他们对外界环境的需求和偏好的差异是很重要的。譬如,这些成年人可能需要更多平静和安静的空间。事实上,某些声音、灯光或气味可能会引发他们的创伤反应。 如果能够建立对创伤敏感的环境,培养对调整环境的觉察,将更有机会减少引发他们的强烈反应,有助调节他们的情绪。
在讲求透过多元和包容建立和谐社区的趋势下,培养对创伤敏感的环境对于整个社会的福祉尤关重要。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患有创伤后压力症候群的人士的大脑会发生什么? (二)

我于上星期的网志中讲及当一个人未能消除其交感神经系统的反应(战斗或逃跑反应),便可能会出现创伤后压力症的症状,重复经历恐惧。在这种情况下,那人未能阻止大脑的神经系统不断地提醒他有威胁的警报。到底有什么可能的原因导致大脑的警报系统过度敏感,并不断发出虚假警报呢?

偏见与歧视的一种解药

在这个世界上到处都有偏见和歧视,很多人都因自己的种族、性别、政治取向、社会阶级或宗教信仰等原因而遭受某种偏见或歧视。在心理学的角度,偏见或歧视有可能是由于一个人投射了自己无法忍受或接受的特质到他人身上。那些对别人有偏见或是歧视别人的人,会由于投射了自己的负面特质而对被歧视者作出相应的行为;而遭受偏见或歧视的人有机会因为接受了这种投射,作出具有那些负面特质的行为。例如,一个传统的中国岳父会把他的媳妇视为家中的下等人,而媳妇因为接受了这种投射,认为自己相比其他家庭成员次等,变得非常服从和事事迁就家人。

从香港电影《浊水漂流》探讨自我慈悲和对他人慈悲

近期上映的香港电影《浊水漂流》可能打动了不少人的内心。电影内容讲述一群在深水埗无家者被排斥,而他们珍而重之的个人物品被政府带走的故事。最终,这群无家者提出民事诉讼,只获得二千元港币的赔偿。电影中其中一位无家者是一名越南难民,他与妻子和儿子失去了联系。在社工的帮助下,这位越南难民终于与住在挪威的儿子恢复了联系。对于能够透过网上看到儿子和与他交流,他感到异常惊讶和高兴。除此之外,他充满好奇心,渴望了解儿子生活的一切。然而,当他的儿子提出要到香港探望他时,这位越南难民却要求他不要这样做,脸上更流露出尴尬和羞愧的表情。可悲的是,作为一名曾经入狱的吸毒者和露宿者,他被自己的内疚和羞耻所淹没,在服食最后一剂的海洛因后自杀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