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誌

你目前所受的痛苦,也许反映了你与最深层价值观的疏离

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因长期的工作压力而感到抑或和焦虑,然而,他因为丰厚的薪金和较高的社会经济地位而不愿意辞掉工作。除此之外,他也因为上司的管理问题和公司混乱的系统而感到非常苦恼,繁重的工作和复杂的办公室政治问题让他的心理健康受到严重影响。鑑于他不愿意作出改变,对于自己被困在当前的情况感到非常痛苦。事实上,在进行心理治疗的过程中,他承认自己最深刻的价值观是以有意义的方式来帮助别人和有足够的时间与家人联系。透过反思,这位求助人意识自己实际上并不太重视物质的财富和社会地位,这就是我们在生活中的痛苦反映最深层的价值观缺乏连结的一个例子。

在进行心理治疗的过程中,我问那位求助人:「为什么你会选择这份工作?」。他回答说:「因为我能够赚到丰厚的薪金,而且享有很高的社会经济地位。」。我再进一步问他:「为什么拥有丰厚的薪金和较高的社会经济地位对你来说是很重要?」他告诉我:「因为这样我就可以过上高品质的生活,并且受到别人的尊重。」。我再问他「你认为自己现在的生活质素好吗?你现在受到别人的尊重吗?」他却哭着对我说:「我的生活品质强差人意,实在不想活下去了……」。

这位求助人意识到自己那些先入为主的看法和批判让他不能够「活在当下」,无法专注和享受生活。由于受到家庭和文化的影响,他运用了集体价值观来看待自己的生活,即是要拥有一份高薪厚职和社会经济地位高的工作才有助他受到别人尊敬和过上有品质的生活。但是,他并没有意识到这些集体价值观并不等于自己的价值观。他被困于目前的工作中而经历痛苦,这样令他反思自己内心最深处的价值观。事实上,他的所作所为与内心深处的价值观完全相反。

我们如何才能深入了解自己内心最深处的价值观?首先,我们需要进行反思,想一想自己在目前的生活是否有什么让我们感到不满意或苦恼。在这些与不满和苦恼相关的痛苦中,我们有机会摆脱倾向对生活中事物有先入为主的看法或批判,例如是渴望赚取很多金钱的工作或在社会上享有很高的地位。透过摆脱这些看法,我们下一步便能问自己选择留在当前情况的根本原因。这样,我们可能会发现这些根本原因可能并不符合我们最深层的价值观。事实上,我们有时候也有机会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被困于当前的情况中,因为可能受集体价值观而影响自己的行动。

当我们反思自己在追求当前目标时的不连贯性后,便需要花多一点时间来思考自己最重要的价值观,是什么能够促进我们的幸福感和提升生活质素。你可以尝试把自己一个非常重视的价值观写出来,譬如是家庭、关系或事业。以上述那位求助人为例,他写下的价值观是一直渴望在职业生涯中帮助社会中的弱势社群。而你亦可以写下自己想要的生活品质,如那位求助人写下自己渴望拥有更平衡的生活,以便自己与家人建立更亲密的联系。

既然我们只会活一次,就应该根据自己最深层的价值观来活出自己的生活。我们需要探索和反思什么是对我们生活是最重要的,而找出我们内心深层的价值观,也许是一趟无止境的旅程。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作为临床心理学家,我可以治疗我的家人或朋友吗?

作为一名临床心理学家,我的家人和朋友经常因为心理健康、人际关系和其他问题(例如工作压力)向我作出谘询。在我的社交圈子中,不时有人向我作出请求,希望我为他们的伴侣或密友进行正式的心理治疗。我通常会礼貌地拒绝他们的请求,并尽力转介有类似背景的专家为他们提供心理治疗服务。为什么在提供心理治疗时保持适当的界限如此重要?而在什么例外的情况下,心理学家能够同时与某人建立多重关系?

移民的挑战──勇气令我们变得更强大

在最近两年,愈来愈多的香港人正在考虑移民到其他国家。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不时都会有朋友与自己分享移民的想法和计划,甚至有些朋友在没有任何准备下便离开了。不同年龄层的人如果在缺乏规划和社会资源下移居到一个新的地方生活,也许将会面临巨大的挑战。例如,年轻人可能会有经济上的压力,担心自己在外国没有稳定的工作来维持生计;中年人可能需要放弃原本安稳的生活而离开家乡,除了为子女适应新的成长环境而担忧,又要考虑是否带同年长的父母移民而烦恼。

二分法思维扭曲了我们与他人分离性的感知

作为人类,我们都难以避免对一些与自己不相同的人作出自动化的批判。我们倾向批评别人做了那些我们不认同的事情或没有作出我们认为必要的行为。例如,一位女士对于表弟的太太没有出席农历新年期间的家庭聚会而作出了负面的评价。她不断地批评表弟的太太不懂得尊重长辈,说了不少中伤对方的说话。另一个例子一位母亲认为儿子十分反叛和不正常,原因是她的儿子无视自己的反对,继续与一位男同学交往。这名母亲向心理学家寻求协助,希望能够改变儿子的性取向。 在我们尝试理解自己对他人的自动化批判前,可以先了解一个关系概念。当我们试图对他人作出判断时,会倾向考虑到这个人与自己或其他人的不同之处。我们会把这个特定的人与整个群体(该群体可以由两个或更多的人数组成)之间建立界限,从而进行区分。譬如,以上所提及的那位女士把表弟的太太与全家人区分开来,在彼此之间建立了界限。在另一个例子中,那位母亲把自己同性恋儿子与其他异性恋者区分开来,认为自己的儿子不正常。事实上,矛盾的是,当我们创造差异时,所建立的界限实际上会把双方连系起来。例如,那名女士会以「姻亲关系」把自己和表弟的太太分隔开来,因为表弟的太太不是属于「直系亲属」。然而,这样的界线事实上亦指出自己与表弟的太太也是姻亲关系。而以「同性恋」与「异性恋」的性取向区分他人,这个分隔的界线也将这两类人联系在一起。因此,当试图将两个类别区分,也是一种连系。 当我们理解以上的关系概念时,我们可能会意识到自己批判的对象也是属于群体的一部分和与我们有所联系。如果那位女士意识到表弟的太太也是家庭的一分子,她或许能够从复杂的环境下理解对方的所为或不所为。而如果那位母亲能够理解不同性取向的人实际上是有联系的,有机会意识到儿子并没有异常,只是性取向与她不相同。事实上,如果我们希望更加透彻地了解别人,或以更客观的态度来感知他人的所为或不所为,便需要考虑所有完整的回路和相关的因素。例如,那位女士可以透过审视环境和相关的因素,尝试了解表弟妇为何在农历新年期间缺席家庭聚会。在专业人士的帮助下,这位女士或许会发现表弟的爸爸是一名自恋狂,经常操纵表弟和表弟妇。结果,表弟的太太无法忍受面对他而选择不出席家庭聚会。在另一个例子中,如果那位母亲能够深入了解当前的情况,或许会意识到儿子的性取向有机会与部分基因结构有关。这样,她对于儿子选择男生作为伴侣的行为便会更加理解,不会认为儿子是不正常。 透过看到我们与他人之间的界限,我们会发现自己实际上也是在与他们建立联系。当明白到这一点后,我们便会更有动力深入地考虑相关的因素来审视其他人的行为,避免作出一些不合理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