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誌

与不成熟的父母关系疏离

对于那些从小成长于完整家庭,父母会为自己提供足够基本需要(如食物、住所和教育)的人来说,他们可能很难告诉别人自己实际上对亲子关系感到不满。当这些人向朋友谈及有关与父母欠缺联系及他们对自己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时,朋友总是叫他们不要抱怨。事实上,很多时候,他们的朋友可能会淡化这些人在童年时期所承受的痛苦所带来严重性,因为他们会认为父母无论如何都会爱护自己的孩子。然而,随着更深入的交谈和理解,这些人可能发现父母的其中一方或双方并不成熟,似乎无法在沟通的过程中尝试理解自己的观点,更似乎没有兴趣关注自己在生活中的需要和困难。我的其中一位成年求助人告诉我,当他向年迈的父母讲述自己小时候的社交焦虑时,他的父亲回应说:「你怎可能会有社交焦虑?你小时候看起来很正常,常常都很快乐!」事实上,这位求助人因在学校受到同学长期的欺凌,整个童年时期也受焦虑和抑郁情绪所困扰。

对于不成熟的父母,他们可能无法应对生活复杂的情况,并倾向着重子女有否担当好作为「孩子」的角色,强调遵守规则。事实上,这些父母可能认为自己作为父母拥有绝对的权利。他们会认为担当父母的角色能够保证自己有权对孩子做任何他们想做的事。譬如,一位母亲对女儿说:「我想打你便打你,甚至杀掉你也可以,因为我是你的母亲。」这些父母的态度是,为人父母意味着自己能够免于体谅和尊重孩子的界线。

此外,不成熟的父母亦希望子女能够乖乖顺从作为孩子的角色,这种对角色上的强迫倾向实际上驱使他们不断地强迫孩子以某种方式行事。如果孩子拒绝遵守,父母便会威胁和拒绝他们,也有机会把孩子和与其他家庭成员分隔开来,为孩子带来莫大的内疚和羞耻感。不成熟父母的这些行为和回应可能向子女传达一个信息,就是他们是坏人或坏孩子,没有按照孩子的角色行事。例如,一个具备自恋型人格特征的父亲会不断期望他的儿子顺从和守规。当他的儿子为他购买一个住宅单位让他享受退休生活时,他表现出蔑视的态度,不断批评单位的缺陷,这是因为儿子给他买房子的行为与他对儿子需要顺从的期望存在矛盾。事实上,这位父亲认为父亲的角色就是唯一能为家庭付出的人,无论儿子年纪有多大,只有他能够买东西给儿子。

父母不成熟的成年子女所面对的困难和痛苦,源自父母无法自我反省。他们没有能力分析自己的想法、感受和行为。他们只是简单地活在当下,忘记过去自己的所作所为。例如,一位不成熟的父母会忘记自己曾经频繁地辱骂孩子和把情绪发洩到孩子身上,并期望孩子在事后表现得像没事发生一样与他融洽地相处。另一个例子是,一位妈妈忘记自己答应为女儿换掉那双破旧的鞋子。当女儿在一星期后问及何时能有新鞋子时,她竟然反问女儿自己有作出这个承诺吗。通常,成年子女向不成熟的父母谈及他们过去所做的事情所带来的伤害时,这些父母往往会反过来指示孩子沉溺过去,甚至质疑为什么成年子女不能原谅他们或忘记曾发生过的事情。这些不成熟的父母未能明白要从创伤或虐待中疗癒是需要时间的。

毋庸置疑,不成熟的父母在自己的童年时期也有机会经历过童年创伤。作为一个成年的孩子,我们需要向他们表达同理心,并尽可能地理解他们的所作所为。事实上,作出报复或与这些父母断绝来往对他们并没有好处。的确,当人们尝试照顾不成熟的父母前,自己有必要学习如何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需要和创伤。这样,他们才能在先照顾自己下再照顾父母。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作为临床心理学家,我可以治疗我的家人或朋友吗?

作为一名临床心理学家,我的家人和朋友经常因为心理健康、人际关系和其他问题(例如工作压力)向我作出谘询。在我的社交圈子中,不时有人向我作出请求,希望我为他们的伴侣或密友进行正式的心理治疗。我通常会礼貌地拒绝他们的请求,并尽力转介有类似背景的专家为他们提供心理治疗服务。为什么在提供心理治疗时保持适当的界限如此重要?而在什么例外的情况下,心理学家能够同时与某人建立多重关系?

移民的挑战──勇气令我们变得更强大

在最近两年,愈来愈多的香港人正在考虑移民到其他国家。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不时都会有朋友与自己分享移民的想法和计划,甚至有些朋友在没有任何准备下便离开了。不同年龄层的人如果在缺乏规划和社会资源下移居到一个新的地方生活,也许将会面临巨大的挑战。例如,年轻人可能会有经济上的压力,担心自己在外国没有稳定的工作来维持生计;中年人可能需要放弃原本安稳的生活而离开家乡,除了为子女适应新的成长环境而担忧,又要考虑是否带同年长的父母移民而烦恼。

二分法思维扭曲了我们与他人分离性的感知

作为人类,我们都难以避免对一些与自己不相同的人作出自动化的批判。我们倾向批评别人做了那些我们不认同的事情或没有作出我们认为必要的行为。例如,一位女士对于表弟的太太没有出席农历新年期间的家庭聚会而作出了负面的评价。她不断地批评表弟的太太不懂得尊重长辈,说了不少中伤对方的说话。另一个例子一位母亲认为儿子十分反叛和不正常,原因是她的儿子无视自己的反对,继续与一位男同学交往。这名母亲向心理学家寻求协助,希望能够改变儿子的性取向。 在我们尝试理解自己对他人的自动化批判前,可以先了解一个关系概念。当我们试图对他人作出判断时,会倾向考虑到这个人与自己或其他人的不同之处。我们会把这个特定的人与整个群体(该群体可以由两个或更多的人数组成)之间建立界限,从而进行区分。譬如,以上所提及的那位女士把表弟的太太与全家人区分开来,在彼此之间建立了界限。在另一个例子中,那位母亲把自己同性恋儿子与其他异性恋者区分开来,认为自己的儿子不正常。事实上,矛盾的是,当我们创造差异时,所建立的界限实际上会把双方连系起来。例如,那名女士会以「姻亲关系」把自己和表弟的太太分隔开来,因为表弟的太太不是属于「直系亲属」。然而,这样的界线事实上亦指出自己与表弟的太太也是姻亲关系。而以「同性恋」与「异性恋」的性取向区分他人,这个分隔的界线也将这两类人联系在一起。因此,当试图将两个类别区分,也是一种连系。 当我们理解以上的关系概念时,我们可能会意识到自己批判的对象也是属于群体的一部分和与我们有所联系。如果那位女士意识到表弟的太太也是家庭的一分子,她或许能够从复杂的环境下理解对方的所为或不所为。而如果那位母亲能够理解不同性取向的人实际上是有联系的,有机会意识到儿子并没有异常,只是性取向与她不相同。事实上,如果我们希望更加透彻地了解别人,或以更客观的态度来感知他人的所为或不所为,便需要考虑所有完整的回路和相关的因素。例如,那位女士可以透过审视环境和相关的因素,尝试了解表弟妇为何在农历新年期间缺席家庭聚会。在专业人士的帮助下,这位女士或许会发现表弟的爸爸是一名自恋狂,经常操纵表弟和表弟妇。结果,表弟的太太无法忍受面对他而选择不出席家庭聚会。在另一个例子中,如果那位母亲能够深入了解当前的情况,或许会意识到儿子的性取向有机会与部分基因结构有关。这样,她对于儿子选择男生作为伴侣的行为便会更加理解,不会认为儿子是不正常。 透过看到我们与他人之间的界限,我们会发现自己实际上也是在与他们建立联系。当明白到这一点后,我们便会更有动力深入地考虑相关的因素来审视其他人的行为,避免作出一些不合理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