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誌

当一个人感到生气时,他或她的内心深处真的充满愤怒吗?

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告诉我,当她知道男朋友和另一位女孩约会并向她说谎后便大发雷霆。她对男朋友的所作所为感到非常愤怒,更把家里的电视机摔坏了。她也向他不停大叫,发现自己无法平静下来。后来,她的男朋友告诉她他和那个女孩并没有任何亲密关系,但因为担心她会难过和不让他外出而撒谎。我的求助人在这次事件中所经历的愤怒是她内心深处的核心情绪吗?

经过数节的心理治疗后,我和我的求助人发现她在这次事件中的愤怒属于次级情绪,是由更主要的认知和情绪过程衍生出来。我的求助人告诉我,她的男朋友曾经有一段时间经常与那位女孩聊天,她亦发现他在该段期间频频对她撒谎。对于被男朋友背叛,我的求助人感到受伤和悲伤,因为一直以来她为对方付出了很多。事实上,这触发到她在内心深处因为被背叛而感到受伤,启动了她的自我保护机制,愤怒伴随这些感觉而产生。此外,她的男朋友曾经答应过不会再对她说谎,她的愤怒也表达出她对这次事件感到极度沮丧和失望。

我们所有人对于不同情况产生情绪反应是正常的,即时的情绪反应是具适应性,有助驱动健康的资源和行动。例如,当我在餐厅受到服务员不公平的对待时,我会感到非常生气并严肃地作出投诉。在这种情况下,我感到愤怒就是面对不公平待遇时的主要情绪,这种初始情绪促使我作出投诉以争取公平的对待。

次级情绪往往跟随或源于更主要的情绪过程,有时候更会掩盖了我们的原始情绪,令我们自己或别人感到困惑。譬如,我的求助人的男朋友可能会因为她强烈的情绪爆发而感到极度震惊,更因她的情绪不稳定而考虑离开她。事实上,如果没有适当的处理,我们很容易会错过了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原始情绪。在某些情况下,次级情绪有机会妨碍人们接触原始情绪和有效地处理核心问题。举例来说,我的另一位求助人为自己对虐待她的母亲感到愤怒而内疚,当我试图帮助她处理可能潜在的愤怒时,她在治疗过程中表现得非常抗拒,这种情况对于曾经经历童年创伤的人来说是很典型。有时候,他们会把对父母的愤怒转化成对自己的愤怒。

在亲密关系中,我们可能会很容易感到受伤。当我们的重要他人在某些情况下表现得过分愤怒时,很重要的一点是先要让他们平静下来,避免与他们发生冲突。当他们情绪平伏后,我们需要探究他们的内心深处是否存在潜在的核心情感。愤怒掩盖了主要情绪是很常见的,如悲伤和受伤。透过这种做法,我们就可以防止自己与重要他人在关系出现更多的破裂。建立亲密关系并不容易,我们可以从彼此身上互相学习、一起成长,从而培养一种具有意义和丰硕的关系。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患有创伤后压力症候群的人士的大脑会发生什么? (二)

我于上星期的网志中讲及当一个人未能消除其交感神经系统的反应(战斗或逃跑反应),便可能会出现创伤后压力症的症状,重复经历恐惧。在这种情况下,那人未能阻止大脑的神经系统不断地提醒他有威胁的警报。到底有什么可能的原因导致大脑的警报系统过度敏感,并不断发出虚假警报呢?

偏见与歧视的一种解药

在这个世界上到处都有偏见和歧视,很多人都因自己的种族、性别、政治取向、社会阶级或宗教信仰等原因而遭受某种偏见或歧视。在心理学的角度,偏见或歧视有可能是由于一个人投射了自己无法忍受或接受的特质到他人身上。那些对别人有偏见或是歧视别人的人,会由于投射了自己的负面特质而对被歧视者作出相应的行为;而遭受偏见或歧视的人有机会因为接受了这种投射,作出具有那些负面特质的行为。例如,一个传统的中国岳父会把他的媳妇视为家中的下等人,而媳妇因为接受了这种投射,认为自己相比其他家庭成员次等,变得非常服从和事事迁就家人。

从香港电影《浊水漂流》探讨自我慈悲和对他人慈悲

近期上映的香港电影《浊水漂流》可能打动了不少人的内心。电影内容讲述一群在深水埗无家者被排斥,而他们珍而重之的个人物品被政府带走的故事。最终,这群无家者提出民事诉讼,只获得二千元港币的赔偿。电影中其中一位无家者是一名越南难民,他与妻子和儿子失去了联系。在社工的帮助下,这位越南难民终于与住在挪威的儿子恢复了联系。对于能够透过网上看到儿子和与他交流,他感到异常惊讶和高兴。除此之外,他充满好奇心,渴望了解儿子生活的一切。然而,当他的儿子提出要到香港探望他时,这位越南难民却要求他不要这样做,脸上更流露出尴尬和羞愧的表情。可悲的是,作为一名曾经入狱的吸毒者和露宿者,他被自己的内疚和羞耻所淹没,在服食最后一剂的海洛因后自杀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