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誌

如果我們沒有完全接受自己的創傷經歷,將無法充分地發展自己的身份

对于那些经历童年创伤的人来说,于生活中发展成瘾的问题是很常见的。由于童年创伤所带来的痛苦是长期和令人难以忍受的,人们往往会倾向压抑这些痛苦,并诉诸成瘾问题来应对那些负面的内心体验。

例如,一位女士因受与童年创伤有关的情绪困扰而长期失眠,最终发展成酗酒的问题。她的母亲患有自恋型人格障碍,在她整个童年时期都在情感上虐待她。有鑑于此,她经常出现情况低落的情况,自我形象亦非常差。结果,她在事业发展和人际关系也面临很多问题。在工作场合中,她时常受到别人的欺凌,并不知道如何处理办公室的政治问题,这些生活上的困难导致了她饱受失眠的困扰。结果,她每天都会喝很多酒,希望借此有助入眠。酒精成瘾就是这位女士避免经历母亲的情感虐待遭受痛苦的一种方式。

另一方面,她作为专业摄影师的职业生涯获得不少成功。她在许多的摄影比赛中获得很多奖项,于摄影界有很高的地位和名望。在同辈的眼中,她是一位成功人士,而她认为自己在一生中要成为一名称职能干的摄影师。然而,她一直在内心深处感到非常压抑,并通过喝酒来逃避痛苦。摄影师身份的分裂和童年创伤带来的痛苦实际上导致她产生长期的心理和成瘾问题。

一般来说,我们会以外部现象来作出自我认同,例如是我们的职业、家庭或种族。如果我们事业有成、家境富裕和人际关系融洽,大多都会认为自己是过得不错和身体健康。相反,如果我们在事业上经历挫败及于被虐待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可能会倾向相信自己是坏的和不健康的。我们亦有机会认为自己比起其他人低人一等,所有坏的特质都是来自自己的原生家庭。事实上,我们可以尝试放弃自己对我们外在现象的认同,并把自身累积的经验作为对自我的定义。透过这样做,身分没有好与坏之分,也没有健康与不健康之分。鑑于我们在生活中拥有独特的经历,每个人都有独一无二的身份。因此,我们不需要拿自己与他人作比较。

对于那些曾经经历童年创伤的人而言,重要的是学习不去回避自己的痛苦和情绪困扰,实际上,导致成瘾或心理问题并非痛苦的本身,而是我们试图避免经历痛苦。为了能够充分地发展身份认同,我们需要体验童年创伤造成的痛苦(如果有的话)。也就是说,我们需要以不带批判和全然接受的态度感受身体感觉和所有情感体验。矛盾的是,如果我们拥有足够的勇气来面对痛苦,痛苦才有可能逐步减轻。此外,我们亦需要学习去接受那些与被剥夺的家庭背景相关的缺陷,这是尤关重要。我们并非由自己的缺点或强项来定义自我,而是我们所累积的所有经验。从这个意义来看,上述的女士在童年创伤和成功的职业生涯中都有所经历,而这就是她的独特之处。凭着开放接纳和不加批判的态度,这位女士可以接受生活中的所有经历,不会认为自己比其他人差劲或妄自菲薄。透过拥抱自己的痛苦,她不需要借助酒精来入睡和应对她的情绪问题。

我们需要明白自己应该要以自身的内部经验来了解自己,而非以外部现象来定义自己。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电影《天能》与童年时期创伤的反思

如果你已经看过了电影《天能》,你可能会知道有关逆熵(inverted entropy)的概念——它能够令物体反转并随时间向后移动。在电影中,主角的任务是阻止使用演算机来逆转整个世界,假若演算机的演算法被启动,相信必定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世界亦会被毁灭。事实上,如果可以有意义地使用这些演算法,我会想把它用于逆转我那些成年求助人的童年时期创伤经历。

如何在逆境中培养幸福感?

世界各地的人仍在疫情的影响下努力地回复正常的生活,由于香港的受感染个案减少,不少人都恢复过去喜欢从事的活动,譬如健身活动和瑜伽课程等等,并开始筹备实体的社交聚会。事实上,有些人可能因为疫情所带来的困难(例如失业或是收入大幅下降)而感到十分困扰。结果,这些人可能无法恢复以往喜欢的某些活动,他们如何在当前的逆境中培养幸福感?

我们需要与他人保持健康的界限

我的不少求助人都常常抱怨他们的朋友很少主动找他们聊天或聚会,他们认为自己的朋友只会在有需要的时候才联系他们,往往都是打算寻求帮助或支援才会联络自己。他们可能会觉得自己对于朋友来说并不重要,像俗语所说的「有事钟无艳,无事夏迎春」,朋友没有把自己放在较优先的位置。在这个重视网路通讯的时代,人们是否会倾向疏远他人?又或是只在需要对方帮助的时候才联系别人?抑或是我那些经常被朋友忽视的求助人有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