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誌

在 2023 年,让我们更为专注于按照自己的价值观行事

在2023年的开端,我们很多人会开始制定新年计划,甚至希望实践一些长期的抱负。对某些人而言,这可能会唤起他们的情绪。他们可能会发现自己被困于当前的角色中,未能朝着自己梦想的方向前进。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曾经是位专门帮助个人客户解决疑难的专业人士,她在两年前获邀成为一间非牟利机构的负责人。自此之后,她开始将工作的重心转移至处理关系、团队管理和市场行销上,甚少帮助他人处理个人问题。她承认接受这个职位是为了满足自己对于获得成就的需要。同时,她亦觉得自己只要担任领袖的角色,就会受到很多人的尊重。然而,她逐渐地对目前的职位感到矛盾和不满意,因为她意识到自己实际上更喜欢帮助个人客户和培育他们。事实上,她发现自己根本不太享受担任主管的各个方面,例如处理办公室政治问题、制定营销策略和需要常常出席不同的社交活动等。

由于受到集体价值观所影响,我们选择担任一个新的角色是很常见。譬如,不少年轻女性仍然认为自己应该在30岁前结婚生子。从人类文化的集体价值观来看,成为人妻和成为人母均被视为女性共同的重要里程碑。结果,不少女性可能随波逐流,未曾反思自己独特的价值观。事实上,很多人在整个童年时期有机会因没有达到他人的期望而受到重要他人的批评。这样,他们可能会在没有达到社会或身边的人的期望下发展一种内在批判。此外,有些人可能曾经因没有从众而遭受歧视。例如,一名法律系的大学毕业生选择创业而非成为律师,当他的旧同学知道他是法律界的「局外人」后,便开始疏远和孤立他,再也没有邀请他出席任何旧同学的聚会。

鑑于我们倾向按照集体价值观来行事,以及害怕被社交孤立,我们如何能够根据自己的价值观来生活?首先,我们需要学习在当下保持自我觉察,这一点对于我们根据自己的价值观行事是很重要,因为它能够帮助我们注意到自己是否常常按照集体价值观来作出选择的倾向。例如,一个演员如果注意到他倾向纯粹为了获得更高的酬劳而接受不合适的工作,将更有可能拒绝一些与其形象发展不相符的电影拍摄邀请。学习把意识带回当下的体验亦有助我们摆脱在没有按照他人的期望来行事时所产生的内在批判声音。也就是说,上述的演员在拒绝不适合自己的工作后把注意力放回自己的呼吸时,可能会觉察到认定自己不比同辈富有的内在批判。

其次,我们需要学习反思属于自己的独特价值观。第一步是尝试远离那些倾向于符合社会要求的目标,并朝着符合自身价值观的目标作出行动。那么,我们如何才能与自身价值观重新建立联系?一个常见的练习是找一个我们不认识但尊重或钦佩的人,并细心反思他或她的生活故事。重要的是,我们可以想一想这个人有什么触动人心的地方。例如,是与他或她所获得的奖项有关吗?抑或是因为这个人对特定的群体作出贡献?他或她是否贯彻一些我们也很珍惜的价值观?

透过回答以上的问题,你也许发现这个人实际上拥有一些你在生活中也想获得的品质。即使你在目前可能没有按照这个人的价值观生活,但内心深处可能渴望活出这些价值观。有时候,考虑到那些对我们有所影响的社会期望,依据自己的价值观行事并不容易。我们需要一定的勇气和时间来逐步走向属于自己的道路。就让我们在2023年继续不停地对生活多加反思,并按照我们的价值观努力生活。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作为临床心理学家,我可以治疗我的家人或朋友吗?

作为一名临床心理学家,我的家人和朋友经常因为心理健康、人际关系和其他问题(例如工作压力)向我作出谘询。在我的社交圈子中,不时有人向我作出请求,希望我为他们的伴侣或密友进行正式的心理治疗。我通常会礼貌地拒绝他们的请求,并尽力转介有类似背景的专家为他们提供心理治疗服务。为什么在提供心理治疗时保持适当的界限如此重要?而在什么例外的情况下,心理学家能够同时与某人建立多重关系?

移民的挑战──勇气令我们变得更强大

在最近两年,愈来愈多的香港人正在考虑移民到其他国家。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不时都会有朋友与自己分享移民的想法和计划,甚至有些朋友在没有任何准备下便离开了。不同年龄层的人如果在缺乏规划和社会资源下移居到一个新的地方生活,也许将会面临巨大的挑战。例如,年轻人可能会有经济上的压力,担心自己在外国没有稳定的工作来维持生计;中年人可能需要放弃原本安稳的生活而离开家乡,除了为子女适应新的成长环境而担忧,又要考虑是否带同年长的父母移民而烦恼。

二分法思维扭曲了我们与他人分离性的感知

作为人类,我们都难以避免对一些与自己不相同的人作出自动化的批判。我们倾向批评别人做了那些我们不认同的事情或没有作出我们认为必要的行为。例如,一位女士对于表弟的太太没有出席农历新年期间的家庭聚会而作出了负面的评价。她不断地批评表弟的太太不懂得尊重长辈,说了不少中伤对方的说话。另一个例子一位母亲认为儿子十分反叛和不正常,原因是她的儿子无视自己的反对,继续与一位男同学交往。这名母亲向心理学家寻求协助,希望能够改变儿子的性取向。 在我们尝试理解自己对他人的自动化批判前,可以先了解一个关系概念。当我们试图对他人作出判断时,会倾向考虑到这个人与自己或其他人的不同之处。我们会把这个特定的人与整个群体(该群体可以由两个或更多的人数组成)之间建立界限,从而进行区分。譬如,以上所提及的那位女士把表弟的太太与全家人区分开来,在彼此之间建立了界限。在另一个例子中,那位母亲把自己同性恋儿子与其他异性恋者区分开来,认为自己的儿子不正常。事实上,矛盾的是,当我们创造差异时,所建立的界限实际上会把双方连系起来。例如,那名女士会以「姻亲关系」把自己和表弟的太太分隔开来,因为表弟的太太不是属于「直系亲属」。然而,这样的界线事实上亦指出自己与表弟的太太也是姻亲关系。而以「同性恋」与「异性恋」的性取向区分他人,这个分隔的界线也将这两类人联系在一起。因此,当试图将两个类别区分,也是一种连系。 当我们理解以上的关系概念时,我们可能会意识到自己批判的对象也是属于群体的一部分和与我们有所联系。如果那位女士意识到表弟的太太也是家庭的一分子,她或许能够从复杂的环境下理解对方的所为或不所为。而如果那位母亲能够理解不同性取向的人实际上是有联系的,有机会意识到儿子并没有异常,只是性取向与她不相同。事实上,如果我们希望更加透彻地了解别人,或以更客观的态度来感知他人的所为或不所为,便需要考虑所有完整的回路和相关的因素。例如,那位女士可以透过审视环境和相关的因素,尝试了解表弟妇为何在农历新年期间缺席家庭聚会。在专业人士的帮助下,这位女士或许会发现表弟的爸爸是一名自恋狂,经常操纵表弟和表弟妇。结果,表弟的太太无法忍受面对他而选择不出席家庭聚会。在另一个例子中,如果那位母亲能够深入了解当前的情况,或许会意识到儿子的性取向有机会与部分基因结构有关。这样,她对于儿子选择男生作为伴侣的行为便会更加理解,不会认为儿子是不正常。 透过看到我们与他人之间的界限,我们会发现自己实际上也是在与他们建立联系。当明白到这一点后,我们便会更有动力深入地考虑相关的因素来审视其他人的行为,避免作出一些不合理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