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誌

在这纷乱的世界中拥抱无常

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在一年前患上癌症,她过去一直都非常健康,在被诊断患病前也一直恒常地规锻炼身体。四十多岁的她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稳定的事业,亦没有太多的工作压力,患上癌症是的确出出乎她的意料。治疗的过程为她带来不少创伤,治疗所带来的各种副作用令她变得虚弱,体重亦明显减轻,身体出现恶化的情况。经过多个月以来的治疗,她的情况得以舒缓,可以逐渐恢复工作和正常生活。然而,在她的病情得以舒缓后,她觉得新的生活模式变得难以适应。她还认为自己因为患病而变成一个有缺陷的人,经历无比的沮丧。由于她可能无法回复以往丰富而积极的生活,她因此而感到羞耻。此外,即使与肿瘤科的医生会面跟进情况,亦会让她经历高水平的焦虑。事实上,患上癌症后的她已经不再是原来的她,时光无法倒流。她不能再重新过上往日的生活,这一点是无可争议的。她如何可能以平静的心态来接纳和适应这个新的「自我」?她要怎样做才能继续过着快乐和满足的生活?

在我的临床实践中,我不时会看到我的求助人非常努力地保护自己,渴望免除承受那些无法避免的变化和痛苦。例如,某些求助人倾向发现自己的身体有任何微小的症状时,都会立刻向医生求诊和进行不同的身体检查,还会尽力确保自己维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定期进行身体锻炼。追求非常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频繁的医疗谘询无疑加剧了他们的焦虑水平,有机会导致他们出现更多轻微的症状。另一类的求助者则非常努力地确保自己拥有完美的身材和生活方式,他们会经常发怖自己的自拍照,向别人展示自己看起来十分健康。这些人甚至会每天公开分享自己的训练计划,以展示他们一丝不苟的健康生活方式。他们很努力尝试建立心理结构和防御机制,让自己不需要想及无常。他们渴望创造一种永续存在的自我的感觉,构成一种相信自我是永恒的错觉。

每当人们在生活不同方面(如工作、家庭或健康)有所损失时,他们都需要面对无常。这些生活的危机实际上将我们带到现实的世界,让我们明白生活是无法预测和无常的,而我们对生活并没有太多的控制权。有时候,鑑于生活存在不少无法控制的影响因素,令我们发现一些试图获得控制权的策略是无效的。事实上,我们对永续存在的自我只是一种幻觉,原因只是我们渴望在生活中掌控所有的事情。在佛教心理学中,人们需要学会放弃创造永续存在的自我是十分重要。要面对生活上种种的损失,我们需要接受永恒的自我只是一种幻觉。当我们学会在人生旅途中顺其自然时,便对活着的奇蹟抱持开放的态度,并努力活在当下。

无论我们现正面临什么的损失或变化,我们都需要学会接受与无法预计的损失或变化相关的所有情绪。这些情绪可能包括悲伤、愤怒、羞耻、内疚、焦虑等。我们需要让我们的情绪流动,但同时也要避免被这些情绪所淹没。也就是说,我们可能让这些情绪出现和升起,但是要防止自己让这些感觉影响而作出某些行为,包括逃避情绪或产生持久自我的错觉。例如,对于那位刚刚从癌症中康复的求助者来说,她需要接受在长期病假后重回工作岗位的焦虑。她还需要接受自己经历治疗后身体状况的变化,而非执着于拥有完美身体永续存在的自我。

我们在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会面临损失和变化,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习顺其自然,活在当下。 我们可以以灵活的身份看待自己,这样我们才能拥抱「自我」和生活的种种无常。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患有创伤后压力症候群的人士的大脑会发生什么? (二)

我于上星期的网志中讲及当一个人未能消除其交感神经系统的反应(战斗或逃跑反应),便可能会出现创伤后压力症的症状,重复经历恐惧。在这种情况下,那人未能阻止大脑的神经系统不断地提醒他有威胁的警报。到底有什么可能的原因导致大脑的警报系统过度敏感,并不断发出虚假警报呢?

偏见与歧视的一种解药

在这个世界上到处都有偏见和歧视,很多人都因自己的种族、性别、政治取向、社会阶级或宗教信仰等原因而遭受某种偏见或歧视。在心理学的角度,偏见或歧视有可能是由于一个人投射了自己无法忍受或接受的特质到他人身上。那些对别人有偏见或是歧视别人的人,会由于投射了自己的负面特质而对被歧视者作出相应的行为;而遭受偏见或歧视的人有机会因为接受了这种投射,作出具有那些负面特质的行为。例如,一个传统的中国岳父会把他的媳妇视为家中的下等人,而媳妇因为接受了这种投射,认为自己相比其他家庭成员次等,变得非常服从和事事迁就家人。

从香港电影《浊水漂流》探讨自我慈悲和对他人慈悲

近期上映的香港电影《浊水漂流》可能打动了不少人的内心。电影内容讲述一群在深水埗无家者被排斥,而他们珍而重之的个人物品被政府带走的故事。最终,这群无家者提出民事诉讼,只获得二千元港币的赔偿。电影中其中一位无家者是一名越南难民,他与妻子和儿子失去了联系。在社工的帮助下,这位越南难民终于与住在挪威的儿子恢复了联系。对于能够透过网上看到儿子和与他交流,他感到异常惊讶和高兴。除此之外,他充满好奇心,渴望了解儿子生活的一切。然而,当他的儿子提出要到香港探望他时,这位越南难民却要求他不要这样做,脸上更流露出尴尬和羞愧的表情。可悲的是,作为一名曾经入狱的吸毒者和露宿者,他被自己的内疚和羞耻所淹没,在服食最后一剂的海洛因后自杀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