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誌

在作出判断或评价前,让我们先了解个人差异和环境因素对人们的心理健康可能造成的影响

不少我的求助人都曾经问我,为什么一个家庭中有着同样的家庭环境,但他们的兄弟姊妹没有患上同样的精神障碍?他们是否比较脆弱,抑或有更多的缺陷?受到文化因素的影响,同辈之间互相比较是很常见。我们当中可能很多人早已习惯事事与他人进行比较,从小在家庭或学校中学会了与人比较是一种生存机制。事实上,我们需要接受一个事实,我们每个人的性格、核心价值和行为倾向都由独一无二的因素组合而成。我们需要对自己适应不良的行为模式培养更多的慈悲,例如是购物狂、工作狂、拖延问题、情绪爆发或自我伤害等。这是因为在我们能够管理这些适应不良模式和处理情绪困扰前,需要先放下对自己的评价,才能诚实地避免否定自我。

要管理适应不良的行为模式,我们需要对自己的倾向有更深的了解。在学习增强自我觉察前,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需要了解那些建立我们独特「自我」的常见因素。首先,童年时期父母教养模式是其中一个影响我们性格和身分发展的重要因素。譬如,如果父母有权威的教育模式,他们的孩子在成年后很有可能成为完美主义者,在各方面都有着高要求和高期望。如果父母在孩子童年时期对孩子过分保护,孩子则可能在成年后缺乏自信并习惯依赖他人。另一个因素是童年环境中朋辈的影响,假如一个人在一间竞争激烈和非常着重学术成就的学校中学习,他或她可能学会一生都与同辈进行比较。这个人有机会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学习或工作上,没有真正享受生活。人们在中年时期意识自己一直花费大量时间追求成功,却完全没有任何个人兴趣,这些情况并不罕见。

在整个个人发展的过程中,还有一些个人无法控制的因素。一个人的行为倾向往往会受那些与文化因素相关的信念和价值观所影响。假如一种文化倾向重视某个特定的职业,那么很多菁英子女可能会选择修读相关的学科。此外,这些孩子长大后可能只会视这个职业为权威,而不会考虑其他相对较少人尊重的专业人士所提出的意见。事实上,这有机会缩小成年人在作出决定时看待事物的视角。在我们的童年时期,环境的影响是非常广泛的,甚至不受我们控制。我们无法控制哪些邻居的孩子能够在我们家楼下的公园玩耍,而且我们有机会受这些邻居影响。如果这些小孩喜欢玩电子游戏,我们就更容易在童年时期沉迷于于电子游戏中。相反,如果这些孩子喜欢阅读,我们或许会变成「书虫」。

更重要的是,我们每个人都存在差异。在同一个家庭中,兄弟姊妹有着截然不同的性格是很常见。这一点亦解释了为什么在一个充满虐待的家庭中有些孩子在成年后没有患上精神障碍,但另一些则患有某种精神疾病。

如果我们对影响一个人的心理健康发展的因素有更多的了解,就能对那些患有精神障碍的人培养更多慈悲。我们不应该告诉他们一定要坚强面对、要用意志力去克服情绪困扰和适应不良的行为模式。其实,在帮助精神病患者的过程中,我们首先需要放下自己的判断,放下权威的立场。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如果父亲或母亲拥有自恋型人格,会对子女有什么影响?

你会感到自卑和持续性地焦虑吗?你会不停认为自己被困在有毒的关系中吗?你是一名完美主义者或事事都希望超额完成?你会倾向因为信任的问题而与别人疏远吗?如果你对于以上其中一些的问题的回答有「是」的话,你可能受了一位或是两位自恋型父母的影响。具有自恋型人格的父母有什么特质?

觉察与自我有关的成瘾陷阱

相信大部分的人都拥有Facebook 或 Instagram 等的社交媒体帐户,并会不时发怖与自己的休閒生活、成就、社交聚会或重要纪念日有关的帖文。当我们获得别人的「讚好」或是正面的评论时,我们会有满足的感觉。事实上,这些「讚好」和正面的评论会刺激大脑中的奖励系统并释放多巴胺,令我们有愉悦感。我们会不断地检查手机应用程序弹出红色圆圈的讯息提示,由于这是奖励性的经验,因此我们会更频繁地发怖帖文,却忽略了自己实际上是渴望大脑释放出更多的多巴胺来寻求兴奋的感觉。

13 周年的反思——无止境的蜕变

当我回顾自己成为临床心理学家二十年的历程,我发现自己在进行心理治疗的道路和方式不断地发展成长。今天是我私人执业的十三周年,回望过去,这趟旅程充满各种的挑战和祝福。我在遇到的数千位求助人身上学到不少有关人生的种种,他们让我学会谦卑和灵活性。正正因为他们每个人都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让我明白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而我亦逐渐了解到心理治疗的确揉合了科学和艺术的元素。我作为一位临床心理学家,一方面是受专业培训后以科学实证为基础来为他人进行心理治疗。另一方面,基于每个人的独特性,我需要学习心理治疗的艺术,就是以灵活和具创造性的方式来进行。事实上,没有单一类型的心理治疗能够满足每个求助者的需求。也就是说,在心理治疗中,没有一种方法能够适合所有人,因为求助者的需要都是多样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