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誌

偏见与歧视的一种解药

在这个世界上到处都有偏见和歧视,很多人都因自己的种族、性别、政治取向、社会阶级或宗教信仰等原因而遭受某种偏见或歧视。在心理学的角度,偏见或歧视有可能是由于一个人投射了自己无法忍受或接受的特质到他人身上。那些对别人有偏见或是歧视别人的人,会由于投射了自己的负面特质而对被歧视者作出相应的行为;而遭受偏见或歧视的人有机会因为接受了这种投射,作出具有那些负面特质的行为。例如,一个传统的中国岳父会把他的媳妇视为家中的下等人,而媳妇因为接受了这种投射,认为自己相比其他家庭成员次等,变得非常服从和事事迁就家人。

为什么有些人会更加容易歧视他人或对他人产生偏见?其中一个背后的原因可能是与他的童年时期的创伤有关,导致自我意识水平较低。要建立稳定和紮根的自我意识,就需要在童年时期与主要照顾者建立牢固的依附关系。处于安全依附关系中的孩子能够从主要照顾者的反应和反馈中看到自己。同时,孩子在与主要照顾者所建立的关系中学懂了在关系中理解他人的思想。遭受过童年时期创伤的人可能无法与主要照顾者建立良好的依附关系,无法拥有充分的自我意识,亦未能与他人保持健康良好的关系。这样,他或她也有机会难以理解别人的思想或接受他人的观点。

如果没有健康的自我意识,一个人可能无法从正面和负面两个方面来看待自己。他或她有机会不能接受自己的负面特质,并把这些特质投射到另一个人身上。例如,性别偏见或歧视很有可能是一个人无法忍受自己的负面特质投射到另一个性别的人身上。事实上,如果在童年时期未能与主要照顾者发展紧密的依附关系,他成年后就可能无法理解他人的思维有机会与自己的思维不同。结果,这个人有可能会视自己推测对方的意图和想法为事实,不能意识到对方的观点、意图或是想法是可能与自己所想的有所分别的。

要帮助一个倾向把自己无法忍受或接受的特质投射于他人身上的人,其中一个方法是让这个人体验牢固的依附关系。在这些关系中,他或她的观点会被理解,并且了解自己正面和负面的特质,逐渐全面地看待自己,便能够发展出更健康的自我意识时和觉察自己的情绪和想法。他或她渐渐地可以认识、理解和接受他人的观点、意图和想法会与自己不同。结果,他或她便不会再无法忍受或接受自己的某些特质,而且还可以视这些特质属于自己,不会再投射到他人身上,防止偏见和歧视。

当我们的情感被触发时,有机会感到愤怒并以投射来歧视他人或是对别人有偏见。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培养自我意识及学习了解别人的观点,才能够客观地看待自己和他人。这样,我们便可以看到自己和别人在整体上都具有正面和负面的特质。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如果父亲或母亲拥有自恋型人格,会对子女有什么影响?

你会感到自卑和持续性地焦虑吗?你会不停认为自己被困在有毒的关系中吗?你是一名完美主义者或事事都希望超额完成?你会倾向因为信任的问题而与别人疏远吗?如果你对于以上其中一些的问题的回答有「是」的话,你可能受了一位或是两位自恋型父母的影响。具有自恋型人格的父母有什么特质?

成为「社交蝴蝶」是积极发展人际网路的唯一途径吗?

很多性格内向的人都会欣赏那些非常擅于交际、有魅力和属于不同社会群体的人,因为他们看似拥有强大的社会资源。那些人可能在LinkedIn上拥有几万个联系人,或在Facebook 上拥有几千个朋友,在网路上都会不时看到他们与不同人士参与聚会。在社会上,那些人脉广阔和社交能力强的人常常被高度讚扬,人们都普遍认为他们更成功和更具影响力。事实上,这些人在不同的社交场合都是最受欢迎的人。如果你的性格比较内向或拥有与他们不相同的社交模式,是否意味你的社交能力不足或是不擅于建立人际网路?你需要学习成为一只「社交蝴蝶」吗?

人格障碍与不忠的关系

我们不时会在戏剧或电影里看到有关对伴侣不忠或出轨的情节,事实上,这些情况可能比你想像的普遍得多。根据Journal of Marital and Family Therapy的其中一篇文章所指出,超过一半的男性和女性都承认自己曾经在亲密关系中出现不忠的行为。也就是说,我们比自己想像中更容易受到不忠的影响。不同因素会影响一个人出轨的可能性,而其中一个因素可能是与人格障碍或某些人格障碍的特征有关。实际上,患有某些人格障碍的人更有可能在关系中出轨或作出对伴侣不忠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