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誌

偏见与歧视的一种解药

在这个世界上到处都有偏见和歧视,很多人都因自己的种族、性别、政治取向、社会阶级或宗教信仰等原因而遭受某种偏见或歧视。在心理学的角度,偏见或歧视有可能是由于一个人投射了自己无法忍受或接受的特质到他人身上。那些对别人有偏见或是歧视别人的人,会由于投射了自己的负面特质而对被歧视者作出相应的行为;而遭受偏见或歧视的人有机会因为接受了这种投射,作出具有那些负面特质的行为。例如,一个传统的中国岳父会把他的媳妇视为家中的下等人,而媳妇因为接受了这种投射,认为自己相比其他家庭成员次等,变得非常服从和事事迁就家人。

为什么有些人会更加容易歧视他人或对他人产生偏见?其中一个背后的原因可能是与他的童年时期的创伤有关,导致自我意识水平较低。要建立稳定和紮根的自我意识,就需要在童年时期与主要照顾者建立牢固的依附关系。处于安全依附关系中的孩子能够从主要照顾者的反应和反馈中看到自己。同时,孩子在与主要照顾者所建立的关系中学懂了在关系中理解他人的思想。遭受过童年时期创伤的人可能无法与主要照顾者建立良好的依附关系,无法拥有充分的自我意识,亦未能与他人保持健康良好的关系。这样,他或她也有机会难以理解别人的思想或接受他人的观点。

如果没有健康的自我意识,一个人可能无法从正面和负面两个方面来看待自己。他或她有机会不能接受自己的负面特质,并把这些特质投射到另一个人身上。例如,性别偏见或歧视很有可能是一个人无法忍受自己的负面特质投射到另一个性别的人身上。事实上,如果在童年时期未能与主要照顾者发展紧密的依附关系,他成年后就可能无法理解他人的思维有机会与自己的思维不同。结果,这个人有可能会视自己推测对方的意图和想法为事实,不能意识到对方的观点、意图或是想法是可能与自己所想的有所分别的。

要帮助一个倾向把自己无法忍受或接受的特质投射于他人身上的人,其中一个方法是让这个人体验牢固的依附关系。在这些关系中,他或她的观点会被理解,并且了解自己正面和负面的特质,逐渐全面地看待自己,便能够发展出更健康的自我意识时和觉察自己的情绪和想法。他或她渐渐地可以认识、理解和接受他人的观点、意图和想法会与自己不同。结果,他或她便不会再无法忍受或接受自己的某些特质,而且还可以视这些特质属于自己,不会再投射到他人身上,防止偏见和歧视。

当我们的情感被触发时,有机会感到愤怒并以投射来歧视他人或是对别人有偏见。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培养自我意识及学习了解别人的观点,才能够客观地看待自己和他人。这样,我们便可以看到自己和别人在整体上都具有正面和负面的特质。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作为临床心理学家,我可以治疗我的家人或朋友吗?

作为一名临床心理学家,我的家人和朋友经常因为心理健康、人际关系和其他问题(例如工作压力)向我作出谘询。在我的社交圈子中,不时有人向我作出请求,希望我为他们的伴侣或密友进行正式的心理治疗。我通常会礼貌地拒绝他们的请求,并尽力转介有类似背景的专家为他们提供心理治疗服务。为什么在提供心理治疗时保持适当的界限如此重要?而在什么例外的情况下,心理学家能够同时与某人建立多重关系?

如果我有成人注意力不足及过动症,如何改善我的专注力问题?

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在生活中無法維持一份穩定的工作。每當我和他談話時,他似乎沒有在聆聽對話中的細節。他難以集中於處理那些枯燥乏味的任務,例如是上司要求他撰寫一份詳細的銷售報告。除此之外,他在執行不同的工作計劃時,未能有系統地處理工作。他的客戶經常抱怨他遲交報告、忘記客戶的要求,以及犯很多粗心大意的錯誤。他被診斷患有注意力不足及過動症(ADHD),對於如何管理和調節自己專注力感到十分無助。

我们作出的判断与「现实」之间的相对性

我们在生活中都无可避免地面对各种各样的损失,例如是失去所爱的人、工作,甚至是健康的体魄,这些损失会让我们感到痛苦和经历十分复杂的情绪。有时候,我们会质疑为什么自己需要面对这些损失,渴望找出背后的原因。除此之外,我们也会难以接受自己面对失去的事实,并且饱受折磨经历哀伤的过程。事实上,我们在生活上面对的损失不只局限于真正失去自己重视的人或事物。当我们意识到自己的「现实」超出自己的预期或不符合自己的期望时,我们也有机会面临损失。例如,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发现那位似乎看中她的男同事原来是一位好色之徒,而且非常擅于操控他人,她因此而感到非常沮丧。当觉察到这一点后,她为自己曾长期与这位男同事建立暧昧关系,并渴望有进一步的发展而经历了悲痛的过程。除了悲伤,她的内心也充满愤怒,不断质问自己为什么被困于这段暧昧关系中这么久,自己却无法意识到「现实」。但问题是,「到底什么是现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