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誌

从更广泛的意义理解香港人身份认同的发展

自1997年以来,香港人面对这个城市不同方面的变化。很多人在思考香港人所面对的事情时,都会问我有关身份及其发展的问题。到底什么是身份呢?如何能够概念化一个人在生命中的身份发展?当我们把「香港」称为自己的家乡时,可能会透过份享自己的文化或是以独特的叙事来界定自己是香港人。有些人在面对这个城市中一些可以预见的变化时,可能担心会因此而影响正在处于不同生活阶段的香港人的身份发展。事实上,对于香港人这种特殊身份的改变仍然充满很多不确定性。如果从更广泛的意义上研究身份发展的概念,便有机会意识到任何身份发展都存在许多个人上的差异。

香港人除了特别的文化和独特的叙事外,还可以利用其他方式建立身份认同,以保持生命中自我的连续性和相同性。心理学教授及作家Dan P. McAdams,指出身份发展包括了三大方面。第一方面是人的特质和在生活中所担当的角色,每个人在社交圈子中都扮演着许多不同的角色,例如,一名中年人士在工作上是专业人士,回到家中他便同时担当了丈夫、爸爸和儿子等角色。在履行这些社会角色时,人会向他人展示属于自己的独特特质。以上所提及的中年人可能是一位认真、豁达、谦虚的人。我们通过履行社会角色和展示独特特质,最终能在社会圈子中树立了声誉,以获得地位和并寻求他人对自己的接受。 虽然香港人有着独一无二的文化和独特的叙事,但每个香港人都是独特的个体,在自身的特质和角色上也需要有自己独特的个性。

McAdams所提到身份发展的第二个方面就是人的目标、价值观和人生计划。是一个主动的个体,透过不同的目标和计划致力为未来奋斗,令生活变得更有意义。事实上,根据临床和发展心理学家James Marcia的说法,人在整个身份发展的过程中有机会经历不同的身份状态。例如,一名青少年可能不断探索不同的选择和并未作出明确承诺,处于未定型的状态。 但是,他可能在三十多岁时发展成定向型的状态,确立目标、价值观和人生计划,为自己许下承诺。然而,这种身份认同状态未必能够持续到永远。 也许他在四十多岁时又回到未定型状态,再次探索不同的选择。香港人在面对所有的变化和可预见的转变时,有机会需要来来回回地寻找自己的目标、价值观和人生计划。不同的香港人可能拥有不同的目标、价值观和人生计划。当我们发现过去所认同的身份不再适用于目前的情况时,便需要再次探索不同的选择。

而McAdams就身份发展提及的第三个方面就是生活叙事。我们可以透过创造一个故事来描述自己是如何发展成当前的自我。人生的故事受社会文化和个人信念所影响,然后塑造出不同重要的场景和自传。例如,两位不同的香港人会利用不一样的生活叙事来描述各自在生活中的不同重要的场景和自传,因此他们会有不同的人生故事来构成他们的身份发展。为了能够全面作出身份叙事,人需要把生活上的不同事件连系起来,扩展叙事的内容,而这样便能解释了身份会持续地发展。每个香港人都能扩展叙事,建立属于自己的独特内容。透过更广泛的理解,即使我们经历城市的转变,每一个人仍然可以因为自己在生活中独有的重要的场景和自传来建立属于自己的叙事身份。

作为香港人,我们都很努力地巩固一种相同感和连续性来维护自己的身份。事实上,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说,身份发展可以通过建立社会声誉、人生目标和价值观,以及生活叙事来定义。从辩证的角度看,香港人都有着特定的文化和独特的叙事。与此同时,作为独一无二的个体,每个人都会有着不一样的身份认同发展。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为什么我不能阻止自己不停滑手机?社交媒体成瘾与神经系统的关系

最近发行的纪录片"The social dilemma"探讨了社交媒体危害使用者的现象,包括对使用者的利用、社交媒体成瘾问题、以及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和在政治上的使用。你是否有朋友无法控制自己每天过度使用社交媒体?你是否经常无法控制地开启社交媒体?你是否遇到一些朋友每天都会在社交媒体上多次发布有关自己个人生活的照片或贴文?

与童年创伤有关潜在的逃避机制

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由于难以忍受与他人联系所带来的情绪,因此在不自觉下倾向逃避出席所有社交场合。除此之外,他还有酗酒的习惯,希望透过酒精来摆脱因工作压力所带来的焦虑。事实上,他的父亲在他童年时期经常虐待他,常常因为一些琐碎的事而责骂他,甚至对他作出体罚。在整个童年时期,他学会了建立一种应对机制,就是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尽力逃避父亲和任何有机会被虐待的情况。另外,他还学会了逃避任何可能触发与他童年虐待相关情绪的场合,例如受到负面评价和批评的情况。其中一个例子是当他曾经被一位同事欺凌后,他会因为担心自己再次被欺凌,以及受创伤经历的记忆影响,不愿意出席任何公司团队的聚会。

为什么我们在童年时期所发展的核心信念如此顽固?

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每当发现没有人注意自己或朋友没有邀请她出席聚会时,便会确信自己没有人爱和没有价值,她亦因此而常常感到沮丧。她在生活上倾向执着于一些次要的细节,而这些细节往往会引发起她各种负面的想法,例如别人都不喜欢她或孤立她等。譬如,当她的同事告诉她他们有自己的午餐聚会时,她便会认为自己被孤立,甚至认为对方是刻意排斥自己。此外,当她的朋友要求她为自己做事时,即使她内心深处不想这样做,但是她仍然会牺牲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来取悦他们。事实上,她认为自己不配得到朋友的尊重、爱护和关心,以至于很难向他人说「不」。另一方面,她低估了自己在生活中那些应该别人珍惜的正向特质和强项。为什么她对自己不配被爱和没有价值的核心信念如此顽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