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誌

「好好先生」在人际关系中被角色强制

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告诉我,他在一段三人友谊中经常被另外两位朋友孤立。事实上,这个人是一个被公认的「超级好人」,从不会拒绝他人的请求和对朋友非常体贴。随着时间的过去,这位求助人在他的职业生涯发展得越来越成功。尽管他的日程每天都被填得满满的,但他还是不会在朋友邀约时说「不」。然而,他最近开始留意到他的朋友经常联手取笑他并孤立他。有一次,他其中一位朋友取笑他没有主动相约他们聚会。听这位朋友说话的语气,他似乎责怪我的求助人没有主动发起任何聚会,亦没有表现出对其忙碌的日程表示理解。另一次,另外的那位朋友扬言会在将来邀请一位更加成功的人来参加他们的聚会,乘机讽刺我的求助人的能力。事实上,在过去的十年里,他们一直坚持以「三人行」的模式相聚。然而,这个相处模式逐渐起了变化,我的求助人的那两位朋友只会在通讯程序中即时回复对方的简讯。但是,当我的那位求助人作出回应时,往往都会被他们无视数天。

在与我这位求助人作出深入的探讨后,我发现他在这段关系中是年纪最轻的一个,并且一直受到其馀两位朋友压迫。当他真的因为工作繁忙而在这个社交圈子变得不太活跃时,他的朋友便开始试图使用强制的手段来控制他,借此希望他返回群组中担任顺从的角色。事实上,角色强制在家庭和社交场合中是很常见的。简单来说,角色强制是指一个人试图支配或控制关系中的另一方,促使对方继续服从被定立的角色。以家庭关系为例,传统的父亲会使用强制的手段(如批评儿子为他购买的房子),坚持自己才是能够作出所有决定的一家之主,企图控制儿子服从他的从属角色。

上述的那位求助人如何能够与他人建立健康的界限来保护自己,免受角色强制的威胁?他需要增强自己对内在体验的觉察。透过专注自己的内在体验,他可能观察到自己的一些想法和感受,如「我对这个三人行的聚会毫不感到兴奋」、「我因为被另外两位朋友取笑和孤立我而感到筋疲力尽」。当他能够专注自己这些内心体验时,他便能减少花时间在这些群体中。事实上,承认自己对某些朋友的真正内心感受,并与他们划清界线是非常重要。

当我的求助人开始与他某些朋友设立界限时,需要明确地定义自己的新界线。譬如,如果他那两位朋友再次在通讯程序中忽视他的简讯,他便不理会他们的聚会邀请。另一个例子是他可以决定自己想与任何社交群组成员分享多少个人想法、意见或信仰。实际上,不同社交群组的界限可能不一样。此外,很重要的是,每个人也有权选择自己的时间花在哪里,以及与谁人渡过。如果我们发现自己与某些朋友相聚时感到不太舒服,或许可以选择不出席相关的社交聚会。

当一个人开始不容许受支配和控制时,那些倾向使用角色强制策略的人渴望增强自己力量是很常见。最重要的是他或她需要保护自己,在远离他们的情绪爆发的同时学习设立明确的界限。如果一个人希望与他人保持和谐的关系,适时表达自己新的界线是有益的。有了自信和果断,一个人可以以尊重和和平的方式与他人划下适当的界限。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如果父亲或母亲拥有自恋型人格,会对子女有什么影响?

你会感到自卑和持续性地焦虑吗?你会不停认为自己被困在有毒的关系中吗?你是一名完美主义者或事事都希望超额完成?你会倾向因为信任的问题而与别人疏远吗?如果你对于以上其中一些的问题的回答有「是」的话,你可能受了一位或是两位自恋型父母的影响。具有自恋型人格的父母有什么特质?

觉察与自我有关的成瘾陷阱

相信大部分的人都拥有Facebook 或 Instagram 等的社交媒体帐户,并会不时发怖与自己的休閒生活、成就、社交聚会或重要纪念日有关的帖文。当我们获得别人的「讚好」或是正面的评论时,我们会有满足的感觉。事实上,这些「讚好」和正面的评论会刺激大脑中的奖励系统并释放多巴胺,令我们有愉悦感。我们会不断地检查手机应用程序弹出红色圆圈的讯息提示,由于这是奖励性的经验,因此我们会更频繁地发怖帖文,却忽略了自己实际上是渴望大脑释放出更多的多巴胺来寻求兴奋的感觉。

13 周年的反思——无止境的蜕变

当我回顾自己成为临床心理学家二十年的历程,我发现自己在进行心理治疗的道路和方式不断地发展成长。今天是我私人执业的十三周年,回望过去,这趟旅程充满各种的挑战和祝福。我在遇到的数千位求助人身上学到不少有关人生的种种,他们让我学会谦卑和灵活性。正正因为他们每个人都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让我明白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而我亦逐渐了解到心理治疗的确揉合了科学和艺术的元素。我作为一位临床心理学家,一方面是受专业培训后以科学实证为基础来为他人进行心理治疗。另一方面,基于每个人的独特性,我需要学习心理治疗的艺术,就是以灵活和具创造性的方式来进行。事实上,没有单一类型的心理治疗能够满足每个求助者的需求。也就是说,在心理治疗中,没有一种方法能够适合所有人,因为求助者的需要都是多样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