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誌

我们能够区分好运与恶运?

祝各位龙年快乐!在刚过去的农历新年,你是如何庆祝渡过的?品嚐了很多美味的食物?从亲友那里收到很多利是吗?在这个重要的节日里,互相祝贺大家好运和身体健康是我们的传统。当我们这样做的时候,在不知不觉间地区分了好运和恶运、健康良好和不佳、以及富有和贫穷。当然,这种文化和传统将我们与家人和朋友连系起来。这并没有什么坏处,而且遵循我们的传统是很重要的。经过深入的反思,它诱使我们相信这种区分模式是与生俱来很自然的事情。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事实上,这种二分法的思维导致我们误以为好运与恶运之间的界线是可以把它们分开。我们需要明白,这种分隔创造了一个边界,但它同时亦连结了所分离的东西。例如,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来找我帮助她减轻对患上心脏病的焦虑。她进行了很多身体检查,所有医生都告诉她,她的健康状况良好。这意味着所有的医疗报告都把她的身体状况区分为健康和不健康。可是,她仍然感到非常焦虑,对偶尔出现心脏不适的情况感到极度担忧。经过深入的探讨后,我与她讨论她的健康焦虑问题。我引导她去理解她对获得正式诊断的强迫观念,以及不时出现的轻微症状使她患上慢性焦虑。此外,这种持续的焦虑有时会加剧她心脏出现的轻微症状。由此可见,我的这位求助人是健康的,不过同时心理上不太健康。

理解事物或概念是可以把它们分隔,但同时又能互相连结,这有助于我们在世界上航行时保持平静。我们所作的每一个决定都会产生好和坏的结果,所采取的每一个行动也会带来正面和负面的影响。譬如,塑胶使用无疑为生活带来便利,不过会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另一个例子是,在生活中经历困难和挑战可以增强我们的韧性,让我们变得更加坚强。

有时候,我们亦可能倾向与他人比较,把自己放在较优越或低下的位置。例如,一名主管可能认为自己比他的下属优越。然而,想深一层,如果没有受督导者,督导者是不可以成为督导者的。因此,督导者可以与受督导者分开,但实际上又与受督导者连结在一起。这就是我所指分隔创造了一个边界,不过同时把两样东西连接起来。

考虑到这一点,我们可以学习培养一种既分离又连结的思维模式。这样,我们或许不再过度执着于好运和健康。对我们来说,重要的是避免把自己与那些有明显心理或精神问题的人区分开来。试问谁没有问题?祝您龙年平安平静!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为什么静观近年如此受欢迎?练习静观对我们有什么好处?

静观练习近年在很多国家兴起,不论是有需要人士或是大众都可能会参加一些静观课程,例如静观减压课程(MBSR)或是静观认知治疗(MBCT)。世界各地的学校也逐渐引入静观为新的科目,致力改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除此之外,商业机构亦在企业培训的计划中加入静观的元素,透过静观改善员工的心理幸福感和改善他们的工作表现。到底静观是什么?为什么静观变得愈来愈受欢迎?

边缘性人格障碍的身份认同问题和不稳定的人际关系

边缘性人格障碍(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患者的两个核心特征是身份认同障碍和经常处于不稳定的人际关系,他们拥有持续不稳定的自我形象或自我意识。在心理学上,「自我」或身份是个人在自我反省过程中对于自己的概念。事实上,根据美国哲学家、历史学家和心理学家William James的说法,「自我」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包括物质自我、精神自我、纯粹自我和社会自我。物质自我是指我们的身体存在于世界上;精神自我是一个人对自己的内在和主观感觉,也就是心理层面上的自我;纯粹自我是个人在不同时间和背景下对自我的感觉有连贯性;社会自我就是在与其他人的关系中获得自我形象的认可。患有边缘性人格障碍的人对于整合以上不同层次的自我会遇到不少困难,因此未能建立一个稳定和整合的自我。他们无法建立连贯的自我叙事,难以回答「我是谁?」或「我需要什么?」之类的问题。

从脑神经科学的角度来看,心理治疗是什么?

作为一名临床心理学家,在我执业的二十年里,不少人都问过我相类似以下的问题,包括「心理治疗只是閒聊吗?」或是「心理治疗中的聊天与我和家人及朋友之间的閒聊有什么不同?」。事实上,这样的问题就好像问及「专业摄影师的拍照方式和我用iPhone 拍照的方式有什么不同?」。两者都忽视了临床心理学家和专业摄影师的专业,以及当中的科学理论和技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