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誌

面对香港「百年一遇」暴雨的韧性

上星期五,香港出现了所谓「百年一遇」的暴雨情况,导致整个城市受到严重影响,造成大量损失及人命伤亡。鑑于这场出乎预料的暴雨,很多人的生活都面临一定程度的不便和干扰。对于那些生活于受较严重影响地区的人士来说,这种无法预测的混乱有机会引发不同的负面情绪,如愤怒、沮丧或焦虑等。与此同时,这也可能为那些即将开始新学年或暑假后恢复繁忙工作生活的人增添不少压力。我们怎样能够以韧性来面对这些突如其来的不便或干扰,并以冷静和具适应性的策略来恢复正常生活?

当人们在面临危机时经历负面情绪,其中一项常见的应对策略是避免承认自己的内在情绪和负面认知。可以理解的是,在面对危机时保持冷静是很重要,这让我们能够尽快处理或解决迫切的问题。然而,部分人可能认为如果承认自己在这些情况下感到焦虑或沮丧是软弱的表现。有时候,人们或许会强迫自己只从积极正面的角度思考,没有充分考虑当前情况的其他角度。譬如,一位老师因担心暴雨后的工作安排存在不确定性而感到极度焦虑,不理会时间是否合适,不停地向同事传送简讯询问暴雨后的紧急安排。事实上,她在不知不觉间试图透过这个方法以获取更具体安排的资讯,希望借此让自己冷静下来。但是,由于没有人能够给她一个明确的答案,使她在黑色暴雨悬挂的期间变得更加焦虑。

我们需要接受这样的一个事实——生而为人,我们在危机面前经历负面情绪是正常的。更具适应性的策略是承认我们因负面情绪所遭受的痛苦,譬如是与愤怒、沮丧、焦虑或内疚相关的情感痛苦。我们需要学习通过静观轻轻地转向这些痛苦,容让自己和这些内在感受、想法和身体感觉保持接触,以便能够处理它们。例如,上述的老师可以承认自己因暴雨对工作安排所带来的不确定性而感到焦虑,并尝试接触她的担忧和身体感觉。这样,她或许明白到自己的担心源自于无法预测的情况会令她无法制定教学计划和作充分准备,从而有机会影响她的教学质素和声誉。矛盾的是,当试图接触与焦虑相关的身体感觉时,她的焦虑可能会逐渐消退。在这种情况下,她也许能够想出一些具创意性的应急计划,以便应对日程中可能会出现的改变。

当负面情绪被承认及开始逐步消退后,我们就更有机会审视与危机相关的负面认知或认知扭曲。举例来说,例子中的老师可能会因为早前接触过其他国家的学校因洪水而停课的新闻,从而灾难化她所教的学校也可能需要面临长期停课的可能性。当她先以拥抱情绪来处理她的焦虑,就能逐渐认识到自己倾向夸大未来发生灾难的可能性的认知扭曲。这样,她就更有机会如实地感知现时的情况。

无疑,上星期的黑色暴雨和极端情况对我们很多人来说,都是一场防不胜防的危机。透过采取适应性策略来处理相关的情绪反应,我们就能更灵活地以韧性去应对这次突发危机所带来那些无法预计的影响。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少年Pi的奇幻漂流」的反思——无助与希望之间的角力

在最近几个星期,新型冠状病毒的确诊数字急剧上升。很多人可能认识一些正在等待病毒检疫测试结果、接受强制检疫或家居隔离、甚至已被确诊感染的人士。即使没有这些经历,面对着如此多的不确定性,我们也许感到强烈的无助感。例如,我们可能会时常担心在街上或工作的地点遇到隐形带菌者。而对于那些正在接受强制检疫的人士,他们也难免感到被弧立、限制和歧视。

述情障碍及身心症状

在我的临床工作中,我不时遇到一些求助人在没有物理病因下患有长期痛症。透过全面的临床面谈,我发现很多这类的求助人都患有述情障碍。述情障碍是指难以识别和描述个人的情绪,及从自己的身体感觉分辨各种情绪。促成这种性格结构的发展有多种的因素,包括遗传因素、童年早期的发展环境和创伤等等。

两种与永续存在的自我有关的幻象

使用社交媒体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不时会在社交媒体上看到朋友发布不同类型的照片,例如自拍照、社交活动、成就或任何关于自己的东西,希望获得「讚好」或正面的评价。对于一些普通的用户而言,在社交媒体上发布有关自己正向的身分是没有问题。当一个用户透过社交媒体来创造正面的自我形象,有助与朋友建立正面的联系和从他人身上获得正向的反馈,有助加强一个人的正面自我形象。事实上,大部分的用户都明白自己并不是比他人优秀,亦能够感知现实来看待自己。然而。当一个人在社交媒体上过度发布与自己相关的资讯,在获得大量的「讚好」和正面评价后觉得自己比他人优越,这样的情况便令人担忧。在佛教心理学中,这可能与一个人抓住与永续存在的自我比他人优秀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