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誌

为什么有些人在与久未联络的朋友重逢后感到惊讶?

自疫情爆发以来,很多人可能已经很久没有与部分朋友见面。最近的数个月,社交距离措施的放宽让不少人能够恢复举行各式各样的社交聚会。然而,部分我的求助人在与朋友再次相聚后,他们的朋友可能会发现对我的求助人的预期与实际再次会面的经历有所落差。他们还可能因我的求助人在这几年间的变化而感到困惑,因为眼前的人与过往的认识的他或她并不一致。譬如,当他们留意到我的求助人减少在社交平台发布帖文或照片的次数时,会认定我的求助人正在生活中遇上一些困难。事实上,他们习惯根据自己以前与他人的经历来感知那些在社交媒体中看到或没有看到的内容。但是,我的求助人没有在社交媒体上发布太多内容的其中一个原因可能只是因为他的价位观产生内在变化,或是他正忙于参与生活中其他更有意义的活动。

我们倾向利用自己以往与某人相处的经验来作为参考,这是与我们大脑的机制相关。根据美国脑神经科专家David Eaglement的说法,当我们感知世界的时候,实际上并没有直接看到我们所感知的现实。相反,我们会透过参考我们对外在世界或其他人的感知而建构的内部模型来处理大脑所接收的内容。大脑的内部模型是按照自己以往与外在世界或和其他人交流的经历来发展。正如David Eaglement的着作《大脑》(The Brain)中提及,没有人能体验过真实存在的客观现实,每个生物个体只能感知到自己因为进化而感知到的东西。结果,我的求助人的朋友只是凭着过往在社交媒体平台的经验来看待我的求助人,认为我的求助人只有过上美好的生活时才会发布帖文。当我的求助人比以前不那么活跃于社交媒体平台的时候,他的朋友会透过内部模型来处理相关的资讯,认为我的求助人生活过得并不好。但是,当他们在社交聚会上亲身看到我的求助人时,便感到异常惊讶,尽管我的求助人没有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任何的照片或帖文,但实际上他的生活过得很好。

事实上,我们的大脑就像一个会说故事的人,其内部模型是通过以往的经历来发展。譬如,当一个人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一张简单小植物开花的照片,她的朋友亦有机会对此有不同的看法。她的某些朋友可能会欣赏这个人能够在生活中培养静观,能够觉察到那种简单而不引人注目的植物开花。此外,她的这些朋友亦可能认为她过着平静而愉快的生活。相反,她的另外一些朋友经常于社交平台上分享奢华的美食体验或惹人注目的家居装饰。这些人便有机会认为她的生活不太令人满意,甚至开始看不起她并减少与她联系。如果她的这些朋友不去尝试更新大脑中的内部模型,便有机会默默地失去这位珍贵的朋友。

我们大脑的内部模型透过处理有限的感官讯息,帮助我们节省感知这个世界或他人的能量,而参考内部模型亦能够有助我们感知模棱两可的现实。但是,如果我们过度确认自身内部模型的准确性,也许就会产生各种的问题。有见及此,我们需要更频繁地与朋友定期联系,借此更新自己的内部模型。就让我们减少依赖使用社交媒体来与他人进行联系,并亲自用心地与他们进行实体的交流。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作为临床心理学家,我可以治疗我的家人或朋友吗?

作为一名临床心理学家,我的家人和朋友经常因为心理健康、人际关系和其他问题(例如工作压力)向我作出谘询。在我的社交圈子中,不时有人向我作出请求,希望我为他们的伴侣或密友进行正式的心理治疗。我通常会礼貌地拒绝他们的请求,并尽力转介有类似背景的专家为他们提供心理治疗服务。为什么在提供心理治疗时保持适当的界限如此重要?而在什么例外的情况下,心理学家能够同时与某人建立多重关系?

移民的挑战──勇气令我们变得更强大

在最近两年,愈来愈多的香港人正在考虑移民到其他国家。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不时都会有朋友与自己分享移民的想法和计划,甚至有些朋友在没有任何准备下便离开了。不同年龄层的人如果在缺乏规划和社会资源下移居到一个新的地方生活,也许将会面临巨大的挑战。例如,年轻人可能会有经济上的压力,担心自己在外国没有稳定的工作来维持生计;中年人可能需要放弃原本安稳的生活而离开家乡,除了为子女适应新的成长环境而担忧,又要考虑是否带同年长的父母移民而烦恼。

二分法思维扭曲了我们与他人分离性的感知

作为人类,我们都难以避免对一些与自己不相同的人作出自动化的批判。我们倾向批评别人做了那些我们不认同的事情或没有作出我们认为必要的行为。例如,一位女士对于表弟的太太没有出席农历新年期间的家庭聚会而作出了负面的评价。她不断地批评表弟的太太不懂得尊重长辈,说了不少中伤对方的说话。另一个例子一位母亲认为儿子十分反叛和不正常,原因是她的儿子无视自己的反对,继续与一位男同学交往。这名母亲向心理学家寻求协助,希望能够改变儿子的性取向。 在我们尝试理解自己对他人的自动化批判前,可以先了解一个关系概念。当我们试图对他人作出判断时,会倾向考虑到这个人与自己或其他人的不同之处。我们会把这个特定的人与整个群体(该群体可以由两个或更多的人数组成)之间建立界限,从而进行区分。譬如,以上所提及的那位女士把表弟的太太与全家人区分开来,在彼此之间建立了界限。在另一个例子中,那位母亲把自己同性恋儿子与其他异性恋者区分开来,认为自己的儿子不正常。事实上,矛盾的是,当我们创造差异时,所建立的界限实际上会把双方连系起来。例如,那名女士会以「姻亲关系」把自己和表弟的太太分隔开来,因为表弟的太太不是属于「直系亲属」。然而,这样的界线事实上亦指出自己与表弟的太太也是姻亲关系。而以「同性恋」与「异性恋」的性取向区分他人,这个分隔的界线也将这两类人联系在一起。因此,当试图将两个类别区分,也是一种连系。 当我们理解以上的关系概念时,我们可能会意识到自己批判的对象也是属于群体的一部分和与我们有所联系。如果那位女士意识到表弟的太太也是家庭的一分子,她或许能够从复杂的环境下理解对方的所为或不所为。而如果那位母亲能够理解不同性取向的人实际上是有联系的,有机会意识到儿子并没有异常,只是性取向与她不相同。事实上,如果我们希望更加透彻地了解别人,或以更客观的态度来感知他人的所为或不所为,便需要考虑所有完整的回路和相关的因素。例如,那位女士可以透过审视环境和相关的因素,尝试了解表弟妇为何在农历新年期间缺席家庭聚会。在专业人士的帮助下,这位女士或许会发现表弟的爸爸是一名自恋狂,经常操纵表弟和表弟妇。结果,表弟的太太无法忍受面对他而选择不出席家庭聚会。在另一个例子中,如果那位母亲能够深入了解当前的情况,或许会意识到儿子的性取向有机会与部分基因结构有关。这样,她对于儿子选择男生作为伴侣的行为便会更加理解,不会认为儿子是不正常。 透过看到我们与他人之间的界限,我们会发现自己实际上也是在与他们建立联系。当明白到这一点后,我们便会更有动力深入地考虑相关的因素来审视其他人的行为,避免作出一些不合理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