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誌

在第五波疫情暂时放缓后,您准备好追求新生活吗?

鑑于最近各项社交距离措施的限制有所放宽,学生开始回复面授的课堂、企业逐渐暂停员工在家工作的安排、大家亦可以出外吃晚饭,各种日常活动逐渐恢复正常。对于某些人来说,他们只需要稍作调整便能够在放宽长期的限制后轻松回复正常生活。然而,因限制措施而受到严重影响的人士,有机会在看到其他人迅速再次投入正常生活而感到沮丧。事实上,由于就业市场可能仍然需要一定的时间升温,这些人可能无法即时找到新的工作。另一个例子是某些行业的客户有机会因为疫情爆发而大幅减少,即使放宽社交距离限制后也需要一段比较长的时间让业务重上轨道。对于那些患有社交焦虑症的人来说,朋友邀请他们参加聚会可能令他们面对不少的挑战和烦恼,甚至因为放宽实行多时的社交距离措施而对需要再与朋友见面感到非常焦虑。

尽管疫情稍为放缓,但是很多人在措施放宽后仍然未能恢复正常生活,并且对自己的未来感到困惑和忧虑。他们希望回复以往如常的生活,甚至追求更丰盛和成功的新生活。可是,他们越是渴望一切尽快恢复正常,越是感到沮丧和失望。事实上,一个人能否在这样的情况下迅速调整自我过回正常的生活或追求新生活的背后存在很多不能控制的因素。考虑到这一点,我们需要先以平静和镇定的心冷静下来。事实上,我们需要接受自己是谁,以及现时所在的位置。也就是说,我们需要以自我慈悲的态度来接受当前自己的情况和条件。例如,如果一个人意识到自己因没有学习新的技能而找不到新工作,他或她便需要接受这个事实,并且对自己慈悲。有了这种对自我的接受,这个人就可以更谦卑地参加一些课程来增值自己,学习新的技能和知识。这样,这个人在求职的期间可能会变得更加灵活,能够尝试在不同行业或领域里申请一些入门要求较低的工作。

在我们接受了自己当前的情况或条件后,有可能需要为作出转变而进行一些基本的活动或任务。对我们而言,全神贯注参与这些活动是非常重要的。当我们全情投入参与活动或进行任务时,我们才能提升自己的表现、加强学习的效果或实现自己的目标。另外,专注于日常活动有助我们稳定情绪,因为我们把注意力放到当下,便会减少对未来的反复思考和忧虑。为了增加我们能够全神贯注参与日常活动,我们可以透过每天练习静观来培养专注力。一个简单的静观练习是我们以全然接受的态度来专注于自己的呼吸,并且不带任何批判。当我们发现自己分心时,只需要承认自己走神,然后再次把自己的注意力带回自己的呼吸便可。透过恒常地进行静观练习,我们能够更频繁地保持专注并活在当下。

正如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先驱Carl Roger所言,我们只有接受那个真正的自己才能作出改变。无论你在第五波疫情后身处什么位置,请保持耐心和以自我慈悲的态度来接受当前的自我。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电影「劫后重生」如何告诉我们在面对第三波疫情时需要保持韧性?

当我想到香港人在面对第三波疫情时,脑海中不禁浮现出电影「劫后重生」(Cast Away)。这套电影于二零零零年上映的,讲述一个人在飞机失事后拼命地在一个无人岛上生存了四年。在电影中,Chuck Noland (Tom Hanks饰)的未婚妻期待他会在除夕回来,但可惜最后这个想法落空了。在第三波的疫情爆发前,我们对疫情好转或稳定下来的期望被破坏了。这种不能预测并转坏了的情况可能会打击了我们,令我们感到十分无助。

拥抱寻找生活的意义和追求真实性的阴暗面

我的其中一名求助人任职于一间跨国公司的高级管理层,收入不俗而且拥有很高社会地位,但是他却因认为自己被当前的工作困住了而感到沮丧和焦虑。除此之外,他还发现自己在升职的这一年后对工作完全提不起劲。由于现时任职更高的职位,便需要面对愈来愈多的办公室政治。他亦需要带领团队负责一些他不感兴趣的重要项目,令他需要承受更大的压力。他认为自己被困住了的原因是他作为家庭的经济支柱,家人都是依靠他的收入来生活,只好硬着头皮继续留下来。事实上,当他面对这个情况的时候,他不停地问自己生活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Simone Biles的退赛告诉我们「有问题也没关系」

美国体操运动员、四枚奥运金牌得主Simone Biles 在 7 月 27 日宣布退出东京奥运会体操团体赛决赛项目。她解释退出比赛的决定是希望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不再只顾满足他人对自己的期望。她承认自己原先想假装没有受压力的影响,让自己继续比赛。然而,在面临如此巨大的压力下,她最后决定把自己的健康和幸福放在首位。事实上,Simone Biles对于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抱持开放的态度,并没有选择逃避。在Simone Biles的童年时期,因为母亲有吸毒和酗酒的习惯,以及多次被监禁,令她在经历不少创伤。由于体操训练会使她的身形变得臃肿,因此她在学校受到不少同学的欺负和嘲笑。此外,她也是一名专注力失调多动症(ADHD)的患者,需要透过服用药物来处理相关的问题。对于她退出比赛,你会如何评价她的决定?到底在奥运会上赢得金牌比保持心理健康更重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