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誌

可以肯定那位朋友真的不喜欢我吗?

在我的临床治疗中,不少求助人认为自己对家人或朋友的看法是准确无误。譬如,我的求助人坚持认定自己的其中一位朋友不喜欢自己,因为对方在社交聚会中表现出一些模糊的肢体语言。鑑于这种想法,他在聚会中往往会以不太友善的方式来对待这位朋友。长远来说,这样的行为逐渐令彼此的关系恶化。事实上,对于我们所有人而言,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心理状况是很重要的。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能够培养对自己和他人的想法或感受的觉察,便能更容易在生活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然而,我们真的能够确认自己是拥有「读心术」,并且能够准确地了解他人的想法或感受吗?

让我们一起看看以下这个例子。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对他人的小动作非常敏感,很容易断定对方歧视或不尊重她。有一天,这位求助人与她的丈夫到餐厅用餐,侍应只是给丈夫的杯子倒水,而没有为她倒水。在那一刻,她为此而感到非常愤怒,并马上向餐厅经理投诉那名侍应的服务态度非常恶劣。当我探究她在这件事件中的想法时,她告诉我她认为那位侍应歧视她为女性,完全不尊重她。事实上,这名求助人在小时候受到父母「重男轻女」的性别歧视,因此她认定那位侍应也是一样,不尊重她的性别并感到非常生气。然而,当她向餐厅经理投诉后,那名侍应来到她的餐桌前向她解释,指出自己在为她的丈夫倒水后水瓶已经没有水了,于是她去拿另一个水瓶给我的求助人倒水。

在上述的例子中,我的求助人误解了那名侍应的行为是不尊重和歧视她,好像自己真的能够准确地理解对方的想法。相反,我的求助人的丈夫得到了一个线索,知道自己的太太可能认为那位侍应对她作出性别歧视,但同时他亦知道太太不想他与对方对质。因为当那名侍应向餐厅经理解释自己的行为后,我的求助人已经表现得非常尴尬。结果,他向太太表示理解她的感受,以及身处在一家传统的中餐馆经历这样的感受是可以理解的。他也尝试问太太这是否可能与她感到被歧视有关。他接受了自己可能误解了太太潜在的想法,所以没有直接以自己的推论来面对太太。

我的求助人的丈夫在了解自己或他人的想法方面显然表现得更加成熟,他很清楚知道自己对于太太的行为的感受,并且能够控制自己的脾气。他知道自己的太太在面对这种情况时的潜在想法,同时对自己的阐释保持中立,这对我们与他人建立稳定的关系尤其重要。我们需要了解别人的心理状态,但也需要对自己的推论保持中立。也就是说,我们需要明白,如果对方没有真正坦率地告诉我们他们的真实想法或感受,我们可能永远无法得知他们正在想些什么或经历什么的情绪。有时候,甚至连他们也无法意识到自己实际的心理状态。

要回答这篇文章的题目所提出的疑问,实际上,如果我们的朋友没有刻意表现或直接告诉我们,我们是无法得知对方是否不喜欢我们。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珍惜生活中平凡但不可或缺的东西

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告诉我,她对自己的小狗离世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强烈哀伤反应。她指出,尽管在陪伴牠接受癌症治疗的过程中已经预计牠有可能因病情恶化而死亡,但她还是因此而感到非常空虚和悲伤,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好几个星期。每当她注意到家里有和小狗相关的事物时,脑海里总是浮现出他们以往的日常活动的记忆。由于以前每天早上醒来时她的小狗都会来找她,以至于她现在难以适应没有牠的生活。对我的求助人来说,这是很平常的事情,但在她的生命中却非常重要。她因为在日常生活中失去了与小狗这种简单的联系而感到失落。事实上,她担心自己出现过度的哀伤反应,认为需要探讨当中是否隐藏着一些心理问题。

我们应该在多大程度上改变自己的「坏习惯」或「负面思想」?

我们对于拥有「坏习惯」觉得不好是可以理解的,而且有时间亦无法避免讨厌自己变得消极或满脑子都是「负面思想」。事实上,很多「治疗」都倾向专注于消除我们的负面部分。举例来说,针对自我形象低落的心理治疗可能会致力于完全消除个人对自我的负面思法,例如「我是个坏人」或「我是个差劲的学生」等。然而,如果我们有这些想法时,真的代表我们有什么问题吗?

一趟没有尽头的旅程——由私人执业十二周年到去除精神疾病污名化

2020年9月28人是我私人执业的十二周年,这标志着新一页的里程碑。我和我的助手Lap正筹备在来年实行一项新的计划,我们将会透过不同的方式为大家提供更多有用的心理学知识和见解。从我们过去一年的网志和为公众所举办的讲座,我们知道大家都欣赏我们为大家提供有趣而有用的心理学知识所作出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