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

從電影《梅艷芳》反思我們的追憶與生活的無常

最近,不少人都談論傳記電影《梅艷芳》,很多看過這齣電影的人都不禁回想起梅艷芳在事業上獲得成功時期那個充滿活力的香港。作為香港人,我們會因梅艷芳的恆毅力、多樣性、勇氣和樂善好施的精神而稱她為「香港女兒」。雖然梅艷芳出身卑微、與父親失聯,以及經歷愛情的失敗,即使她「傷痕纍纍」仍努力為生命拼搏。看過這齣電影的人除了為香港這位傳奇人物感到悲痛外,也許同時追憶自己過去的人生。除了我們和梅艷芳的精神,我們還可以肯定一件事,就是我們的生命和生活上所發生的一切都是無常的。因此,我們無可避免地面對種種無常,並需要學習接受生活中所有的無常。

在一生中,我們可能會出盡全力去控制,務求獲得確定性和持久性。然而,我們很多人可能沒有意識到這實際上是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就如渴望抓住空氣一樣。即使我們內心深處知道自己無法完全控制生活,但是仍然會嘗試透過建立刻板的規則和結構來控制,以增強自己的安全感。我們之所以努力地去控制,背後的原因是我們不願意接受和擁抱環境面對無常時的痛苦。面對無常,例如是失去親人、健康惡化或無法控制的變化,我們難以避免感到悲傷、憤怒、焦慮或內疚等負面情緒。這些負面情緒會為我們帶來不舒服的感覺,令我們透過不同的控制策略來避免經歷這些情緒。很多人除了會試圖控制外,他們也有機會透過逃走或迴避來面對那些不可避免的痛苦。譬同,有些人會為了逃避失去親人的負面情緒而發展出成癮的問題,例如是酗酒或吸毒。對於某部分人來說,他們可能會以不去想和不談論已故的親人來避免體驗不舒服的感覺。

事實上,作為人類,我們都會非常努力去建立自我認同感來創造自己的永恆性,以便獲得安全感。很多人都會以自己的外表、事業上的成功或財富來為自己作出定義,這些情況是很常見的。大多數人都可能嘗試為了達到以上的標準而努力奮鬥,例如製定嚴格的飲食計劃、把生活大部分的時間都花在工作上等。但是,我們可能往往發現這些策略只會奏效一段時間,因為生活中存在很多變數,沒有人能夠保證結果。我們如何面對無常的現實,以及與其相關的所有痛苦?

面對無常,我們需要放下控制、迴避和逃離的傾向。我們需要學會接受與生活中的無常相關的所有情緒。例如,我們在看《梅艷芳》這齣電影時,可以透過哭泣讓自己抒發情緒。簡單而言,我們需要讓自己的情緒流動,但是不要被它們淹沒。當出現負面情緒的時候,我們容許自己體驗它們,並非透過成癮的策略或其他迴避的策略來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如果這些負面情緒過度強烈時,我們便需要進行一些自我舒緩的策略,例如放鬆練習或紮根練習。

我們需要學習一些實際的策略來應對生活上的不確定性和無常,以及靈活地解決相關的問題和困難。透過靈活地把自己的經驗應用到生活中,並運用自己所創造的實際策略來面對那些挑戰。此外,我們亦需要學會順其自然。

考慮到生活中的無常,我們亦需要接受自己的身份可能會根據生活經歷和進步而不斷變化。當我們能夠擁抱在自我認同中無常的心態,我們便能在生活中培養各種的可能性和一顆寧靜的心。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當我們被困在現時的工作,在未能作出巨大的改變時,如何提升幸福感?

在社交的聚會上,經常都會聽到自己的朋友訴說工作十分無聊,但卻不願意承受辭職帶來的風險。疫情大流行對經濟帶來的負面影響無疑是增加了人們擔心失去工作的原因之一。結果,即使很多人完全不享受現時的日常工作,仍然會寧願繼續留在現時的崗位,避免作出轉變。任職超級市場的收銀員或是客戶服務中心的接線生每天的工作都十分刻板,他們有機會好好享受工作嗎?當每天的工作都是在重複地執行相近的任務時(例如外科醫生每天都要做手術或是音樂家在常規表演中演奏樂器),如何能夠避免工作倦怠?

成為「社交蝴蝶」是積極發展人際網絡的唯一途徑嗎?

很多性格內向的人都會欣賞那些非常擅於交際、有魅力和屬於不同社會群體的人,因為他們看似擁有強大的社會資源。那些人可能在LinkedIn上擁有幾萬個聯繫人,或在Facebook 上擁有幾千個朋友,在網絡上都會不時看到他們與不同人士參與聚會。在社會上,那些人脈廣闊和社交能力強的人常常被高度讚揚,人們都普遍認為他們更成功和更具影響力。事實上,這些人在不同的社交場合都是最受歡迎的人。如果你的性格比較內向或擁有與他們不相同的社交模式,是否意味你的社交能力不足或是不擅於建立人際網絡?你需要學習成為一隻「社交蝴蝶」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