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誌

与童年创伤有关潜在的逃避机制

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由于难以忍受与他人联系所带来的情绪,因此在不自觉下倾向逃避出席所有社交场合。除此之外,他还有酗酒的习惯,希望透过酒精来摆脱因工作压力所带来的焦虑。事实上,他的父亲在他童年时期经常虐待他,常常因为一些琐碎的事而责骂他,甚至对他作出体罚。在整个童年时期,他学会了建立一种应对机制,就是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尽力逃避父亲和任何有机会被虐待的情况。另外,他还学会了逃避任何可能触发与他童年虐待相关情绪的场合,例如受到负面评价和批评的情况。其中一个例子是当他曾经被一位同事欺凌后,他会因为担心自己再次被欺凌,以及受创伤经历的记忆影响,不愿意出席任何公司团队的聚会。

某些经历童年创伤的人可能倾向避免体验与创伤记忆相关的痛苦影像、想法、情绪或感觉。他们会有不同类型的逃避行为,例如为了远离创伤记忆的触发点而不参与任何社交活动,以及透过滥用药物或暴饮暴食来逃避痛苦的情绪。有时候,即使身处于安全的环境,曾经历童年创伤的人亦有机会选择孤立自己,因为他们在童年时期可能利用这些逃避的应对策略有效地防止自己一次又一次地受到伤害。但是,如果这些人无法区分过去的创伤经历与当下不具威胁性的情况,他们也许会错失了很多正面与朋友及挚亲相处的经验。

对于有这种逃避倾向的人,他们可以先尝试探索自己的历史,看看是否经历过童年创伤。他们有机会发现在童年时期父母虐待的行为,让他们认为留在家里并不安全。所以,对于那个时候的自己,逃离困境或是自我保护是最佳的选择。透过这种觉察力,他们可以对自己目前的行为更富有同情心。经过这种探索,他们或许意识到自己不再被困在童年的不安全环境中。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这样他们便可以学习不同的策略来承认自己现在处于当下的安全状态。

静观练习有助人专注于当下,留意此时此刻是一种安全和积极的体验。譬如,如果我的那位求助人尝试在参加一些社交场合留意其他同事的面部表情。这样,他可能会注意到某些视觉上的提示,发现其他同事实际上是欢迎他参与聚会的。另外,他还可以在社交场合中观察自己的呼吸,尝试专注于对话当中,环顾四周来透过注意环境中的细节来紮根。当人一步一步暴露自己于社交场合中,便能够觉察在正常社交场合中,某些情绪反应有机会是由过往的创伤记忆而引起的,而当下的情况事实上是安全的。

童年创伤有机会为人带来长期性的影响,不少行为上的问题(例如社交退缩或成瘾问题)很有可能与童年创伤遗留下来的潜在因素有关。透过探索和更深入的了解,经历童年创伤的人可以对自己更富有同理心。事实上,通过不同的练习,他们能够学习实际的策略逐渐减少那些有问题的逃避行为。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为什么静观近年如此受欢迎?练习静观对我们有什么好处?

静观练习近年在很多国家兴起,不论是有需要人士或是大众都可能会参加一些静观课程,例如静观减压课程(MBSR)或是静观认知治疗(MBCT)。世界各地的学校也逐渐引入静观为新的科目,致力改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除此之外,商业机构亦在企业培训的计划中加入静观的元素,透过静观改善员工的心理幸福感和改善他们的工作表现。到底静观是什么?为什么静观变得愈来愈受欢迎?

边缘性人格障碍的身份认同问题和不稳定的人际关系

边缘性人格障碍(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患者的两个核心特征是身份认同障碍和经常处于不稳定的人际关系,他们拥有持续不稳定的自我形象或自我意识。在心理学上,「自我」或身份是个人在自我反省过程中对于自己的概念。事实上,根据美国哲学家、历史学家和心理学家William James的说法,「自我」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包括物质自我、精神自我、纯粹自我和社会自我。物质自我是指我们的身体存在于世界上;精神自我是一个人对自己的内在和主观感觉,也就是心理层面上的自我;纯粹自我是个人在不同时间和背景下对自我的感觉有连贯性;社会自我就是在与其他人的关系中获得自我形象的认可。患有边缘性人格障碍的人对于整合以上不同层次的自我会遇到不少困难,因此未能建立一个稳定和整合的自我。他们无法建立连贯的自我叙事,难以回答「我是谁?」或「我需要什么?」之类的问题。

对童年缺乏父母的爱与培育的哀悼

在新上映的漫威电影《尚气》中,其中一个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尚气与父亲文武之间的关系。由于尚气在年幼时丧母,因此父亲对他的教养非常严厉和苛刻。尚志的童年毫不典型,而且对父亲的感情也十分复杂。事实上,在电影接近尾声的时候,尚志甚至为了拯救母亲的家乡,可能需要杀死自己的父亲。对于那些在童年时期没有得到父母足够培育的人来说,他们在成年后的生活遇到各种的困难是很常见的。例如,有些人可能会因为缺乏一个榜样而难以与别人保持丰盛和有意义的人际关系,无法与他人交往。实际上,孩子在童年的时期需要透过父母提供不同种类的培育方式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