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誌

临床心理学家会怎样保障服务对象的私隐?服务对象所提供的资料会保密吗?

在我的临床心理服务工作中,我的求助人经常会问我他们所提供的资料是否绝对保密。根据香港临床心理学家公会的专业道德守则,临床心理学家都必需对服务对象在心理评估或治疗中提供的资料保密。为什么保密在心理治疗和心理评估中如此重要?

保密是基于道德原则,临床心理学家应该把维护服务对象的福祉放在首位。 临床心理学家应该致力促进服务对象的利益及避免作出损害他们的行为。事实上,当服务对象知道他们所提供的资料会被保密时,他们可能会更愿意披露有助于建立有效治疗关系的资料。

在进行心理评估或心理治疗的初期,临床心理学家会向服务对象谈及有关保密的问题。除非获得当事人同意,否则他或她所提供的资料将会被保密。 临床心理学家有责任告知服务对象,当有特殊的情况,例如需要保护当事人的人身安全或是应法院的要求,有关的必要资讯是有机会被披露的。

事实上,治疗的过程会存在一些灰色地带,临床心理学家需要运用一些酌情权。例如服务对象是青少年的话,便有需要在保护他们所提供的资讯的保密性和向其父母披露有关的必要讯息中作出平衡。临床心理学家有机会在治疗的初期与双方讨论有关保密性的问题,有时候临床心理学家可能会与父母制定私人协议,要求他们收回披露资讯的请求,令青少年在心理治疗的过程中感到个人私隐受到保障。而父母亦了解假若子女的生命或是安全受到威胁时是会被告知,在特殊情况下,保密原则是会被打破的。

临床心理学家是会尽最大的努力去维护服务对象所提供的资料的保密性。其中一个例子是在设计治疗室时安装良好的隔音设备,避免泄漏任何谈话内容。除此之外,亦需要在行政工作上保持警觉性,好像在电话语音留言时或者避免在接待处披露其他人士的档案和资料,防止第三者得知有关的资讯。

保密问题是临床心理学家需要注意的最重要领域之一。为了维护那些寻求心理治疗服务人士的利益,最重要是寻找一名具有被公认的专业机构注册的临床心理学家。这样才能够确保临床心理学家按照专业机构的专业守则行事,服务对象的隐私才得以受到保障。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社交圈子中的冷漠可能与发展时期创伤有关

我很多求助人也有着不同程度的社交焦虑。有些是很成功的专业人士或商人,他们具有足够的社交技巧及能够与其他人相处融洽。有些则是倾向回避与他人接触,甚至完全断绝社交联系。表面上,有社交焦虑的人会倾向在某些社交圈子中疏离自己,亦非常害怕别人对自己作出负面评价。他们倾向认为别人对他们的社交表现寄予很高的期望。他们在社交聚会后常常感到非常疲倦,及后亦需要一段长时间休养。

移民的挑战──勇气令我们变得更强大

在最近两年,愈来愈多的香港人正在考虑移民到其他国家。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不时都会有朋友与自己分享移民的想法和计划,甚至有些朋友在没有任何准备下便离开了。不同年龄层的人如果在缺乏规划和社会资源下移居到一个新的地方生活,也许将会面临巨大的挑战。例如,年轻人可能会有经济上的压力,担心自己在外国没有稳定的工作来维持生计;中年人可能需要放弃原本安稳的生活而离开家乡,除了为子女适应新的成长环境而担忧,又要考虑是否带同年长的父母移民而烦恼。

二分法思维扭曲了我们与他人分离性的感知

作为人类,我们都难以避免对一些与自己不相同的人作出自动化的批判。我们倾向批评别人做了那些我们不认同的事情或没有作出我们认为必要的行为。例如,一位女士对于表弟的太太没有出席农历新年期间的家庭聚会而作出了负面的评价。她不断地批评表弟的太太不懂得尊重长辈,说了不少中伤对方的说话。另一个例子一位母亲认为儿子十分反叛和不正常,原因是她的儿子无视自己的反对,继续与一位男同学交往。这名母亲向心理学家寻求协助,希望能够改变儿子的性取向。 在我们尝试理解自己对他人的自动化批判前,可以先了解一个关系概念。当我们试图对他人作出判断时,会倾向考虑到这个人与自己或其他人的不同之处。我们会把这个特定的人与整个群体(该群体可以由两个或更多的人数组成)之间建立界限,从而进行区分。譬如,以上所提及的那位女士把表弟的太太与全家人区分开来,在彼此之间建立了界限。在另一个例子中,那位母亲把自己同性恋儿子与其他异性恋者区分开来,认为自己的儿子不正常。事实上,矛盾的是,当我们创造差异时,所建立的界限实际上会把双方连系起来。例如,那名女士会以「姻亲关系」把自己和表弟的太太分隔开来,因为表弟的太太不是属于「直系亲属」。然而,这样的界线事实上亦指出自己与表弟的太太也是姻亲关系。而以「同性恋」与「异性恋」的性取向区分他人,这个分隔的界线也将这两类人联系在一起。因此,当试图将两个类别区分,也是一种连系。 当我们理解以上的关系概念时,我们可能会意识到自己批判的对象也是属于群体的一部分和与我们有所联系。如果那位女士意识到表弟的太太也是家庭的一分子,她或许能够从复杂的环境下理解对方的所为或不所为。而如果那位母亲能够理解不同性取向的人实际上是有联系的,有机会意识到儿子并没有异常,只是性取向与她不相同。事实上,如果我们希望更加透彻地了解别人,或以更客观的态度来感知他人的所为或不所为,便需要考虑所有完整的回路和相关的因素。例如,那位女士可以透过审视环境和相关的因素,尝试了解表弟妇为何在农历新年期间缺席家庭聚会。在专业人士的帮助下,这位女士或许会发现表弟的爸爸是一名自恋狂,经常操纵表弟和表弟妇。结果,表弟的太太无法忍受面对他而选择不出席家庭聚会。在另一个例子中,如果那位母亲能够深入了解当前的情况,或许会意识到儿子的性取向有机会与部分基因结构有关。这样,她对于儿子选择男生作为伴侣的行为便会更加理解,不会认为儿子是不正常。 透过看到我们与他人之间的界限,我们会发现自己实际上也是在与他们建立联系。当明白到这一点后,我们便会更有动力深入地考虑相关的因素来审视其他人的行为,避免作出一些不合理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