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誌

临床心理学家会怎样保障服务对象的私隐?服务对象所提供的资料会保密吗?

在我的临床心理服务工作中,我的求助人经常会问我他们所提供的资料是否绝对保密。根据香港临床心理学家公会的专业道德守则,临床心理学家都必需对服务对象在心理评估或治疗中提供的资料保密。为什么保密在心理治疗和心理评估中如此重要?

保密是基于道德原则,临床心理学家应该把维护服务对象的福祉放在首位。 临床心理学家应该致力促进服务对象的利益及避免作出损害他们的行为。事实上,当服务对象知道他们所提供的资料会被保密时,他们可能会更愿意披露有助于建立有效治疗关系的资料。

在进行心理评估或心理治疗的初期,临床心理学家会向服务对象谈及有关保密的问题。除非获得当事人同意,否则他或她所提供的资料将会被保密。 临床心理学家有责任告知服务对象,当有特殊的情况,例如需要保护当事人的人身安全或是应法院的要求,有关的必要资讯是有机会被披露的。

事实上,治疗的过程会存在一些灰色地带,临床心理学家需要运用一些酌情权。例如服务对象是青少年的话,便有需要在保护他们所提供的资讯的保密性和向其父母披露有关的必要讯息中作出平衡。临床心理学家有机会在治疗的初期与双方讨论有关保密性的问题,有时候临床心理学家可能会与父母制定私人协议,要求他们收回披露资讯的请求,令青少年在心理治疗的过程中感到个人私隐受到保障。而父母亦了解假若子女的生命或是安全受到威胁时是会被告知,在特殊情况下,保密原则是会被打破的。

临床心理学家是会尽最大的努力去维护服务对象所提供的资料的保密性。其中一个例子是在设计治疗室时安装良好的隔音设备,避免泄漏任何谈话内容。除此之外,亦需要在行政工作上保持警觉性,好像在电话语音留言时或者避免在接待处披露其他人士的档案和资料,防止第三者得知有关的资讯。

保密问题是临床心理学家需要注意的最重要领域之一。为了维护那些寻求心理治疗服务人士的利益,最重要是寻找一名具有被公认的专业机构注册的临床心理学家。这样才能够确保临床心理学家按照专业机构的专业守则行事,服务对象的隐私才得以受到保障。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少年Pi的奇幻漂流」的反思——无助与希望之间的角力

在最近几个星期,新型冠状病毒的确诊数字急剧上升。很多人可能认识一些正在等待病毒检疫测试结果、接受强制检疫或家居隔离、甚至已被确诊感染的人士。即使没有这些经历,面对着如此多的不确定性,我们也许感到强烈的无助感。例如,我们可能会时常担心在街上或工作的地点遇到隐形带菌者。而对于那些正在接受强制检疫的人士,他们也难免感到被弧立、限制和歧视。

苦难的两枝箭

每个人都知道生活中的痛苦是无可避免的,例如疾病造成生理上的痛楚,又或是因失去而感到悲伤的心理痛苦。相信没有人会否定他们曾经在生理或是心理上遭受痛苦的经历。为什么有些人在经历那些无可避免的痛苦时显得如此平静甚至全然接受,但有些人却在面对痛苦时变得如此惶恐不安?

在这纷乱的世界中拥抱无常

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在一年前患上癌症,她过去一直都非常健康,在被诊断患病前也一直恒常地规锻炼身体。四十多岁的她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稳定的事业,亦没有太多的工作压力,患上癌症是的确出出乎她的意料。治疗的过程为她带来不少创伤,治疗所带来的各种副作用令她变得虚弱,体重亦明显减轻,身体出现恶化的情况。经过多个月以来的治疗,她的情况得以舒缓,可以逐渐恢复工作和正常生活。然而,在她的病情得以舒缓后,她觉得新的生活模式变得难以适应。她还认为自己因为患病而变成一个有缺陷的人,经历无比的沮丧。由于她可能无法回复以往丰富而积极的生活,她因此而感到羞耻。此外,即使与肿瘤科的医生会面跟进情况,亦会让她经历高水平的焦虑。事实上,患上癌症后的她已经不再是原来的她,时光无法倒流。她不能再重新过上往日的生活,这一点是无可争议的。她如何可能以平静的心态来接纳和适应这个新的「自我」?她要怎样做才能继续过着快乐和满足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