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

與具備自戀型人格特質的人相處時,培養靜觀是很重要的

我其中一位求助人告訴我,他幾乎每天在辦公室都被那位看起來具有自戀型人格特質的上司欺凌。每當他的上司經過他的座位時,她都會拿起一些物件然後肆意批評他。例如,有一天早上,當她經過他的座位時,她評論他的西裝顏色非常不專業,批評他對職場服裝要求沒有任何常識。在另一個例子中,我的求助人向上司提交項目計劃書。但是她在沒有認真閱讀及進行徹底研究的情況下,批評他對計劃一無所知,並且作出嚴厲的負面評價。然而,我的求助人實際上在遞交計劃書前曾諮詢過數位同事的意見,他的同事們都稱讚計劃書的質量非常高,以及充分表現出他對相關領域有透徹的理解。鑑於我這位求助人的性格特質,每當受到上司的批評時,他總是表現得極度順從和軟弱。除此之外,當上司試圖要求他負責超出其職責範圍以外的工作時,他也不知道如何拒絕。我這位求助人如何與這位上司相處,以便他能夠在職場上更加保護自己?

如果我的求助人不希望在與上司相處的期間被操縱和受到欺凌,他需要意識到自己的慣性傾向和對方的行為模式會影響他的判斷和思維。要培養這方面的意識,他需要恆常地練習靜觀。當我的求助人能夠培養靜觀覺察,在上司欺負或操縱他時,他就更有機會注意到內心突然產生不舒服的感覺。譬如,面對上司評論他的衣著打扮時,他留意到自己感到傷心和羞恥,下一步就能開始反思自己的這些感覺。當他覺察到自己的情緒時,或許意識到他實際上接受了上司的評價,認為自己的衣著品味非常差。事實上,透過培養靜觀覺察,我的求助人可能會發現自己在收到上司的負面評論後,馬上希望重新撰寫另一份計劃書。在這種情況下,他可以反思自己的慣性傾向,無需過於遷就去重寫計劃書。

通過恆常進行靜觀練習,我們就能逐步發展和培養在上述例子中提及的靜觀覺察,從而以此與具備自戀型人格特質的人相處和互動。我們可以每天進行不同的正式靜觀練習,例如靜坐練習、身體掃瞄或靜觀步行等。實際上,我們也可以在日常生活的活動中多培養靜觀,包括進食、刷牙或洗澡時。很重要的是,我們要明白培養靜觀需要毅力和持之以恆地練習。這是一個無止境的練習,有助我們避免跌進自戀者的陷阱。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作為臨床心理學家,我可以治療我的家人或朋友嗎?

作為一名臨床心理學家,我的家人和朋友經常因為心理健康、人際關係和其他問題(例如工作壓力)向我作出諮詢。在我的社交圈子中,不時有人向我作出請求,希望我為他們的伴侶或密友進行正式的心理治療。我通常會禮貌地拒絕他們的請求,並盡力轉介有類似背景的專家為他們提供心理治療服務。為什麼在提供心理治療時保持適當的界限如此重要?而在什麼例外的情況下,心理學家能夠同時與某人建立多重關係?

移民的挑戰──勇氣令我們變得更強大

在最近兩年,愈來愈多的香港人正在考慮移民到其他國家。對於大部分人來說,不時都會有朋友與自己分享移民的想法和計劃,甚至有些朋友在沒有任何準備下便離開了。不同年齡層的人如果在缺乏規劃和社會資源下移居到一個新的地方生活,也許將會面臨巨大的挑戰。例如,年輕人可能會有經濟上的壓力,擔心自己在外國沒有穩定的工作來維持生計;中年人可能需要放棄原本安穩的生活而離開家鄉,除了為子女適應新的成長環境而擔憂,又要考慮是否帶同年長的父母移民而煩惱。

二分法思維扭曲了我們與他人分離性的感知

作為人類,我們都難以避免對一些與自己不相同的人作出自動化的批判。我們傾向批評別人做了那些我們不認同的事情或沒有作出我們認為必要的行為。例如,一位女士對於表弟的太太沒有出席農曆新年期間的家庭聚會而作出了負面的評價。她不斷地批評表弟的太太不懂得尊重長輩,說了不少中傷對方的說話。另一個例子一位母親認為兒子十分反叛和不正常,原因是她的兒子無視自己的反對,繼續與一位男同學交往。這名母親向心理學家尋求協助,希望能夠改變兒子的性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