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

經歷哀傷階段時,給予情緒足夠的空間

在過去幾個月,我們不時面對一些名人自殺的悲痛消息。事實上,最近在社會上亦有不少自殺的個案。面對農曆新年即將來到,死者的家人和朋友可以如何渡過哀痛和悲傷的過程?我們又可以怎樣透過同理心和慈悲來支援和幫助這些人?

對於自殺者的家人和朋友而言,尋找空間來表達和處理與哀傷階段相關的情緒是非常重要。這些情緒可能包括悲傷、憤怒、內疚和焦慮。對他們來說,獨自處理這些情緒是沒有問題的。他們可能嘗試透過寫作、繪畫或其他藝術形式來表達自己的情感。有時候,如果他們能夠找到一個值得信賴的密友或家庭成員,或許可以通過親密和深入的交談來表達情感。很重要的一點是,他們需要讓自己找到表達情感和想法的渠道,而不是試圖壓抑自己的悲傷。有些人可能會嘗試透過一些成癮行為來分散自己的注意力,例如是工作或打電子遊戲。這些活動有機會暫時幫助人們擺脫內心深處的感受,但這並不代表他們的悲傷得到處理或有助他們繼續向前。在某些情況下,每當有事情觸發這些人的哀傷反應時,他們就會感到手足無措。我們需要明白,埋藏哀悼及其相關情緒並不能幫助我們繼續前行。

如果我們的家人或朋友正面對摯親離世,首先我們需要尊重他們的個人空間,在過農曆新年期間邀請他們參與社交聚會可能不是一個好主意。假如我們發現對方在哀傷過程中希望獨處,尊重他們的意願和決定是很重要的。我們可以定期聯繫他們,但需要給予他們足夠的私人空間來接觸和傾聽自己的內在情緒和哀傷。對某些人來說,他們可能希望透過單獨的會面來談論他們的感受和想法。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可以充當一位具同理心的傾聽者,讓他們向我們表達他們的悲傷。在親密的交談中,我們需要尊重他人的界限,避免問太多有關他們的哀傷或對方與死者之間的關係的問題。如果對方告訴我們他們的內心想法和感受,我們可以給予適當的回饋,以便肯定他們的感受和承認他們的想法。只有對方向我們尋求建議或詢問我們的想法時,我們才提出意見或建議。否則,我們需要控制自己不要過早給予建議。

有時候,我們可以建議哀傷的家人或朋友給死者寫一封信。例如,一位中年家長可以寫一封信給自殺身故的兒子,並嘗試寫下兒子去世前他或她在關係中的行為或言論可能會有什麼不一樣。這樣,這個人可以以這封信來進行反思,以及了解更多有關自己的內心感受和想法。如果這位家長覺得合適,他或她可以替已故的孩子寫一封信給自己。通常,這封信可以表達對父親或母親的寬恕和慈悲。

在上述的過程中,死者的家人或朋友有時也許能夠找到所發生的事情背後的一些意義。這樣,他們逐漸從哀傷轉向死者的痛苦或更大的使命。在處理完自己的情緒後,他們或許能夠站在死者的角度思考。他們亦可能找到生命中新的使命,參與義工活動來行善,比如有些人可能開始領導一個由已故家庭成員組成的支援小組。

面對摯親的過世,感到悲傷是自然且正常的過程。在經歷哀傷的階段,我們需要擁抱自己的負面情緒和想法。當我們有足夠的勇氣去面對這些黑暗,黎明一定會來到的。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如果父親或母親擁有自戀型人格,會對子女有什麼影響?

你會感到自卑和持續性地焦慮嗎?你會不停認為自己被困在有毒的關係中嗎?你是一名完美主義者或事事都希望超額完成?你會傾向因為信任的問題而與別人疏遠嗎?如果你對於以上其中一些的問題的回答有「是」的話,你可能受了一位或是兩位自戀型父母的影響。具有自戀型人格的父母有什麼特質?

覺察與自我有關的成癮陷阱

相信大部分的人都擁有Facebook 或 Instagram 等的社交媒體帳戶,並會不時發怖與自己的休閒生活、成就、社交聚會或重要紀念日有關的帖文。當我們獲得別人的「讚好」或是正面的評論時,我們會有滿足的感覺。事實上,這些「讚好」和正面的評論會刺激大腦中的獎勵系統並釋放多巴胺,令我們有愉悅感。我們會不斷地檢查手機應用程式彈出紅色圓圈的訊息提示,由於這是獎勵性的經驗,因此我們會更頻繁地發怖帖文,卻忽略了自己實際上是渴望大腦釋放出更多的多巴胺來尋求興奮的感覺。

13 週年的反思——無止境的蛻變

當我回顧自己成為臨床心理學家二十年的歷程,我發現自己在進行心理治療的道路和方式不斷地發展成長。今天是我私人執業的十三週年,回望過去,這趟旅程充滿各種的挑戰和祝福。我在遇到的數千位求助人身上學到不少有關人生的種種,他們讓我學會謙卑和靈活性。正正因為他們每個人都遇到各式各樣的問題,讓我明白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而我亦逐漸了解到心理治療的確揉合了科學和藝術的元素。我作為一位臨床心理學家,一方面是受專業培訓後以科學實證為基礎來為他人進行心理治療。另一方面,基於每個人的獨特性,我需要學習心理治療的藝術,就是以靈活和具創造性的方式來進行。事實上,沒有單一類型的心理治療能夠滿足每個求助者的需求。也就是說,在心理治療中,沒有一種方法能夠適合所有人,因為求助者的需要都是多樣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