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

移民的挑戰──勇氣令我們變得更強大

在最近兩年,愈來愈多的香港人正在考慮移民到其他國家。對於大部分人來說,不時都會有朋友與自己分享移民的想法和計劃,甚至有些朋友在沒有任何準備下便離開了。不同年齡層的人如果在缺乏規劃和社會資源下移居到一個新的地方生活,也許將會面臨巨大的挑戰。例如,年輕人可能會有經濟上的壓力,擔心自己在外國沒有穩定的工作來維持生計;中年人可能需要放棄原本安穩的生活而離開家鄉,除了為子女適應新的成長環境而擔憂,又要考慮是否帶同年長的父母移民而煩惱。

作出移民這個決定需要面對巨大的不確定性,無疑令人感到焦慮。事實上,當一個人移民到另一個國家生活時,可以預見一定的困難和逆境。其中一個例子是有可能會受到不平等的對待或是被歧視。如果情況嚴重的話,有些人可能會在社交場合(例如學校和工作的地方)被他人欺凌,導致情緒困擾及經歷創傷。面對這些逆境,人們難免會感到恐懼。這種恐懼可能與他們缺乏克服挑戰和應對困難局勢的自信心或對於逆境所帶來災難性後果的預期有關。

在經歷了挑戰或逆境後,我們是否有機會進化,成為一個新版本的自己?首先,當我們在面對困難和逆境時,我們需要接受有關的焦慮和恐懼,並運用勇氣來應對這些負面情緒和不同的情況。就好像我曾經處理一個非常複雜和困難的個案一樣,我不試圖擺脫恐懼,反而透過擁抱我的恐懼來勇敢地面對那位求助人。第二,當我們願意勇敢地面對挑戰時,下一步就是為應對逆境做好充分的準備。進行靜觀練習就是其中一個有效令自己紮根和安定心神的方法,好讓我們為準備面對困難的情況時作好準備。

第三,在面對逆境時,我們可以嘗試以一顆自我慈悲的心來接受任何不舒服的感覺。 自我慈悲對每一個人都十分重要,因為能夠讓我們明白作為人類的局限性,培養對生命中所發生的事情的接受感。其中一種能夠幫助我們的方法就是在經歷挑戰或是困難的局面後,為自己安排一些休息和放鬆的活動。第四,當我們的情緒穩定下來後,便從逆境中反思和獲得意義,促進個人成長。我們運用勇氣來面對挑戰和逆境的過程中,會把自己內在的力量進一步發展。憑著不斷增強的內在力量,我們將更有能力面對更高水平的挑戰和困難。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移民會是人生中一個重大的挑戰。當考慮作出這個決定時需要面臨的巨大不確定性,更需要為可能出現的逆境作好心理準備。如果你目前就需要遷移而感到恐懼和焦慮,可能需要透過接觸這些感覺而不是傾向逃避。勇於面對眼前的挑戰意味著要克服恐懼,並好好裝備自己來準備應對各種困難。事實上,無論有沒有移民的計劃,我們都需要勇於面對生活中的挑戰,並為可能的進化和發展做好準備。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沒有時間進行靜觀練習?把非正式的靜觀練習融入日常生活中

現今,很多人都了解恆常進行靜觀練習的好處,如增強集中力及注意力、調節情緒、減輕壓力或管理疼痛等。然而,不少求助人告訴我,他們總是因為忙碌的日程而很難進行恆常靜觀練習。有時候,即使在假期期間,人們都不太願意花時間進行正式的靜觀練習,如身體掃描、靜觀呼吸和靜觀運動等。他們可能對靜觀練習不太感興趣,反而選擇去看一齣電影或是到訪最喜歡的餐廳。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意識到自己需要定期練習靜觀來提升集中力及注意力,以便減少在工作上犯下粗心大意的錯誤。但是,她還是無法承諾每天都進行簡短的靜觀練習,當中的原因可能是在進行這些簡短的練習後不會立即產生顯著的效果。如果進行三十至四十分鐘的靜觀練習太過繁重,我們可以如何把靜觀融入日常生活中?

我們的身份與憤怒

Andy Warhol 曾經說過:「未來每個人都會成名15分鐘。」隨著各類社交媒體、YouTube等平台的普及,人們都可以輕鬆發佈自己的創作。在這個時代,借助各種平台塑造特定形象,每個人的自我意識都可能被放大。事實上,在社交平台發佈的習慣可能使很多人產生一種誇大的自我重要感。當我們試圖在這些社交平台創建一個理想的形象時,便有機會過度認同它並依附於我們所認為的「自我」。這樣,我們就如被困於一個自己親手建造的牢籠中。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非常熱衷於每天在社交媒體平台上發佈內容,在他的日常生活中,尋找有趣的素材來製作帖文幾乎成為了他的唯一目標。通常,他從事有趣的活動是為了稍後可以製作和發佈一則引人入勝的帖子。然而,這令他難以真正享受當下的每一刻。某天,他的一位支持者在他的帖子下發表了一則尖酸的負面評論。他為此感到非常生氣,並與對方展開一場激烈的「網絡戰爭」。這次衝動的行為損害了他的聲譽,亦使他流失了很多支持者。儘管他對自己的行為感到非常後悔,但是已形成無法挽回的局面。

為什麼我不能阻止自己不停滑手機?社交媒體成癮與神經系統的關係

最近發行的紀錄片"The social dilemma"探討了社交媒體危害使用者的現象,包括對使用者的利用、社交媒體成癮問題、以及對其心理健康的影響和在政治上的使用。你是否有朋友無法控制自己每天過度使用社交媒體?你是否經常無法控制地開啟社交媒體?你是否遇到一些朋友每天都會在社交媒體上多次發佈有關自己個人生活的照片或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