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

曾經經歷童年創傷的人,如何學習建立信任?

今天,我步行至港鐵站去上班的途中,看到一位女士在街上遛狗,那隻狗似乎是被救援並收養的。與此同時,另一位老太太推著手推車正向他們走近,那隻狗不願意繼續跟著女主人散步。牠看起來非常害怕,擔心前方可能有威脅。儘管和主人一起散步,但牠還是不相信自己在街上是安全的。狗隻被前主人虐待後變得難以信任一般人是很普遍的現象。事實上,與遭受虐待的狗類似,曾經經歷童年創傷的人也被發現很難信任他人。他們有機會不信任任何人,或是與所有人保持一定距離。相反,部分人可能會錯誤地相信那些操縱或虐待他們的人。

當一個人在童年時曾受到重要家庭成員的傷害,他或她在成年後對生活中所遇到的任何人會更加警惕,這是合理的。這些人可能抱著一個信念,就是如果小時候應該給他們愛和照顧的人傷害了他們,那麼這些不是我的家人的人也很有可能會傷害他們。他們在長大後可以如何學會信任?

對他們來說,重要的是要了解信任並非一個二元的概念。也就是說,我們不需要決定是否完全信任某人或不完全信任某人。我們需要每時每刻及根據具體情況來決定是否信任某人。因為每個人都有光明和陰暗的一面。有時候,別人可能有良好的意圖,我們可以信任他們並與他們建立聯繫。但另一些時候,基於某些因素,他們可能懷有一些以自我為中心的意圖,這樣我們就需要警惕,避免完全信任他們。要做到這一點,我們需要在與人相處和交流時培養對當下的意識。

以我在上述提到的那隻狗為例,如果牠是一個人並且能夠專注於當下,或許會意識自己對正在走近的老太太產生恐懼和不信任。這種對有可能存在的威脅或危險的覺察力可以使牠與恐懼保持距離。此後,那隻狗就可以更清楚地觀察老太太的手推車,進一步評估是否面臨危險。如果發現沒有相關的威脅和危機,那麼牠的恐懼可能會消退,並且提升對當前環境的信任。當然,這只是一個假設的例子,在現實生活中,狗隻可能沒有能力理解手推車是什麼。

為了做到這一點,我們需要恆常進行靜觀練習,以及在與人交流時保持對當下的覺察。對於那些曾經因童年創傷而受傷的人來說,學習建立信任是一段漫長的旅程。透過練習,他們可以學習如何在生活中與他人培養更健康的關係。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邊緣型人格障礙患者對被遺棄的恐懼

如果你認識患有邊緣型人格障礙(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BPD)的人,可能會體驗到他們為了避免被重要他人遺棄而作出的發狂行為。譬如,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非常擔心她的男朋友遺棄她,只要對方沒有接她的電話或不回覆她的訊息就會不知所措。由於獨居的關係,以及在下班回家後感到非常空虛,她經常不斷地向男朋友或其他人打電話和傳短訊。有時候,她在白天受到上司嚴厲的批判後承受莫大的壓力,就會感到極度悲傷和孤獨,需要持續與某人通電話或使用社交應用程式向朋友傳訊息來應對。有一天,當她無法透過電話和短訊聯絡到她的男朋友時,感到異常焦慮,並反覆思考他正與另一位女生約會。她給男朋友打了超過二十通電話,無間斷向他發送一個又一個的短訊。由於她的男朋友已經超過一個小時沒有任何的回覆,她沮喪得無法專心做飯。除了呆坐在那裡等待男朋友聯絡她之外,她什麼事情也沒有做。在一個多小時後,她的男朋友回電詢問她是否有什麼急事,她卻憤怒地責罵對方為什麼不跟她聯繫,更質問他是否和別人約會。她的男朋友感到很失望,回應說他剛才因為正和他的大老闆開緊急會議,所以沒辦法及時聯繫上她。使他驚訝的是,他們明明已經在一起一年多,為什麼只是一個小時她也無法承載自己的擔憂和控制自己的行為。

靜觀有助巴黎奧運兩位香港金牌得主改善對身體的覺察並提升比賽表現

對於江旻憓和張家朗在2024年巴黎奧運取得金牌,香港人都為此感到無比興奮和自豪。儘管面對挑戰和於比賽中落後,他們二人都能夠充分展現永不放棄和堅韌不拔的香港精神,獲得不少的讚賞。很多人認為,兩位在比賽中都處於最佳的心理狀態。除了擁有最佳的心理狀態外,他們在劍擊比賽中的每一個動作都表現出極高的執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