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

如果我們沒有完全接受自己的創傷經歷,將無法充分地發展自己的身份

對於那些經歷童年創傷的人來說,於生活中發展成癮的問題是很常見的。由於童年創傷所帶來的痛苦是長期和令人難以忍受的,人們往往會傾向壓抑這些痛苦,並訴諸成癮問題來應對那些負面的內心體驗。

例如,一位女士因受與童年創傷有關的情緒困擾而長期失眠,最終發展成酗酒的問題。她的母親患有自戀型人格障礙,在她整個童年時期都在情感上虐待她。有鑑於此,她經常出現情況低落的情況,自我形象亦非常差。結果,她在事業發展和人際關係也面臨很多問題。在工作場合中,她時常受到別人的欺凌,並不知道如何處理辦公室的政治問題,這些生活上的困難導致了她飽受失眠的困擾。結果,她每天都會喝很多酒,希望藉此有助入眠。酒精成癮就是這位女士避免經歷母親的情感虐待遭受痛苦的一種方式。

另一方面,她作為專業攝影師的職業生涯獲得不少成功。她在許多的攝影比賽中獲得很多獎項,於攝影界有很高的地位和名望。在同輩的眼中,她是一位成功人士,而她認為自己在一生中要成為一名稱職能幹的攝影師。然而,她一直在內心深處感到非常壓抑,並通過喝酒來逃避痛苦。攝影師身份的分裂和童年創傷帶來的痛苦實際上導致她產生長期的心理和成癮問題。

一般來說,我們會以外部現象來作出自我認同,例如是我們的職業、家庭或種族。如果我們事業有成、家境富裕和人際關係融洽,大多都會認為自己是過得不錯和身體健康。相反,如果我們在事業上經歷挫敗及於被虐待的家庭環境中成長,可能會傾向相信自己是壞的和不健康的。我們亦有機會認為自己比起其他人低人一等,所有壞的特質都是來自自己的原生家庭。事實上,我們可以嘗試放棄自己對我們外在現象的認同,並把自身累積的經驗作為對自我的定義。透過這樣做,身分沒有好與壞之分,也沒有健康與不健康之分。鑑於我們在生活中擁有獨特的經歷,每個人都有獨一無二的身份。因此,我們不需要拿自己與他人作比較。

對於那些曾經經歷童年創傷的人而言,重要的是學習不去迴避自己的痛苦和情緒困擾,實際上,導致成癮或心理問題並非痛苦的本身,而是我們試圖避免經歷痛苦。為了能夠充分地發展身份認同,我們需要體驗童年創傷造成的痛苦(如果有的話)。也就是說,我們需要以不帶批判和全然接受的態度感受身體感覺和所有情感體驗。矛盾的是,如果我們擁有足夠的勇氣來面對痛苦,痛苦才有可能逐步減輕。此外,我們亦需要學習去接受那些與被剝奪的家庭背景相關的缺陷,這是尤關重要。我們並非由自己的缺點或強項來定義自我,而是我們所累積的所有經驗。從這個意義來看,上述的女士在童年創傷和成功的職業生涯中都有所經歷,而這就是她的獨特之處。憑著開放接納和不加批判的態度,這位女士可以接受生活中的所有經歷,不會認為自己比其他人差勁或妄自菲薄。透過擁抱自己的痛苦,她不需要借助酒精來入睡和應對她的情緒問題。

我們需要明白自己應該要以自身的內部經驗來了解自己,而非以外部現象來定義自己。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什麼是心理治療?心理治療只是單純地聊天嗎?

儘管尋求心理治療服務在香港變得愈來愈普遍,仍然有很多人不太了解什麼是心理治療。許多人都會對心理治療有疑問,例如「為什麼我需要付款給一位陌生人和他聊天?」;「我與朋友討論自己的問題又是否達到一樣的效果?」;「聊天真的可以治療我的抑鬱症和焦慮症嗎?」;「是不是只有瘋狂或脆弱的人才需要接受心理治療?」。要解答以上的問題,我們需要知道心理治療不是什麼。

苦難的兩枝箭

每個人都知道生活中的痛苦是無可避免的,例如疾病造成生理上的痛楚,又或是因失去而感到悲傷的心理痛苦。相信沒有人會否定他們曾經在生理或是心理上遭受痛苦的經歷。為什麼有些人在經歷那些無可避免的痛苦時顯得如此平靜甚至全然接受,但有些人卻在面對痛苦時變得如此惶恐不安?

在這紛亂的世界中擁抱無常

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在一年前患上癌症,她過去一直都非常健康,在被診斷患病前也一直恆常地規鍛煉身體。四十多歲的她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穩定的事業,亦沒有太多的工作壓力,患上癌症是的確出出乎她的意料。治療的過程為她帶來不少創傷,治療所帶來的各種副作用令她變得虛弱,體重亦明顯減輕,身體出現惡化的情況。經過多個月以來的治療,她的情況得以舒緩,可以逐漸恢復工作和正常生活。然而,在她的病情得以舒緩後,她覺得新的生活模式變得難以適應。她還認為自己因為患病而變成一個有缺陷的人,經歷無比的沮喪。由於她可能無法回復以往豐富而積極的生活,她因此而感到羞恥。此外,即使與腫瘤科的醫生會面跟進情況,亦會讓她經歷高水平的焦慮。事實上,患上癌症後的她已經不再是原來的她,時光無法倒流。她不能再重新過上往日的生活,這一點是無可爭議的。她如何可能以平靜的心態來接納和適應這個新的「自我」?她要怎樣做才能繼續過著快樂和滿足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