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

偏見與歧視的一種解藥

在這個世界上到處都有偏見和歧視,很多人都因自己的種族、性別、政治取向、社會階級或宗教信仰等原因而遭受某種偏見或歧視。在心理學的角度,偏見或歧視有可能是由於一個人投射了自己無法忍受或接受的特質到他人身上。那些對別人有偏見或是歧視別人的人,會由於投射了自己的負面特質而對被歧視者作出相應的行為;而遭受偏見或歧視的人有機會因為接受了這種投射,作出具有那些負面特質的行為。例如,一個傳統的中國岳父會把他的媳婦視為家中的下等人,而媳婦因為接受了這種投射,認為自己相比其他家庭成員次等,變得非常服從和事事遷就家人。

為什麼有些人會更加容易歧視他人或對他人產生偏見?其中一個背後的原因可能是與他的童年時期的創傷有關,導致自我意識水平較低。要建立穩定和紮根的自我意識,就需要在童年時期與主要照顧者建立牢固的依附關係。處於安全依附關係中的孩子能夠從主要照顧者的反應和反饋中看到自己。同時,孩子在與主要照顧者所建立的關係中學懂了在關係中理解他人的思想。遭受過童年時期創傷的人可能無法與主要照顧者建立良好的依附關係,無法擁有充分的自我意識,亦未能與他人保持健康良好的關係。這樣,他或她也有機會難以理解別人的思想或接受他人的觀點。

如果沒有健康的自我意識,一個人可能無法從正面和負面兩個方面來看待自己。他或她有機會不能接受自己的負面特質,並把這些特質投射到另一個人身上。例如,性別偏見或歧視很有可能是一個人無法忍受自己的負面特質投射到另一個性別的人身上。事實上,如果在童年時期未能與主要照顧者發展緊密的依附關係,他成年後就可能無法理解他人的思維有機會與自己的思維不同。結果,這個人有可能會視自己推測對方的意圖和想法為事實,不能意識到對方的觀點、意圖或是想法是可能與自己所想的有所分別的。

要幫助一個傾向把自己無法忍受或接受的特質投射於他人身上的人,其中一個方法是讓這個人體驗牢固的依附關係。在這些關係中,他或她的觀點會被理解,並且了解自己正面和負面的特質,逐漸全面地看待自己,便能夠發展出更健康的自我意識時和覺察自己的情緒和想法。他或她漸漸地可以認識、理解和接受他人的觀點、意圖和想法會與自己不同。結果,他或她便不會再無法忍受或接受自己的某些特質,而且還可以視這些特質屬於自己,不會再投射到他人身上,防止偏見和歧視。

當我們的情感被觸發時,有機會感到憤怒並以投射來歧視他人或是對別人有偏見。因此,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培養自我意識及學習了解別人的觀點,才能夠客觀地看待自己和他人。這樣,我們便可以看到自己和別人在整體上都具有正面和負面的特質。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社交圈子中的冷漠可能與發展時期創傷有關

我很多求助人也有著不同程度的社交焦慮。有些是很成功的專業人士或商人,他們具有足夠的社交技巧及能夠與其他人相處融洽。有些則是傾向迴避與他人接觸,甚至完全斷絕社交聯繫。表面上,有社交焦慮的人會傾向在某些社交圈子中疏離自己,亦非常害怕別人對自己作出負面評價。他們傾向認為別人對他們的社交表現寄予很高的期望。他們在社交聚會後常常感到非常疲倦,及後亦需要一段長時間休養。

移民的挑戰──勇氣令我們變得更強大

在最近兩年,愈來愈多的香港人正在考慮移民到其他國家。對於大部分人來說,不時都會有朋友與自己分享移民的想法和計劃,甚至有些朋友在沒有任何準備下便離開了。不同年齡層的人如果在缺乏規劃和社會資源下移居到一個新的地方生活,也許將會面臨巨大的挑戰。例如,年輕人可能會有經濟上的壓力,擔心自己在外國沒有穩定的工作來維持生計;中年人可能需要放棄原本安穩的生活而離開家鄉,除了為子女適應新的成長環境而擔憂,又要考慮是否帶同年長的父母移民而煩惱。

二分法思維扭曲了我們與他人分離性的感知

作為人類,我們都難以避免對一些與自己不相同的人作出自動化的批判。我們傾向批評別人做了那些我們不認同的事情或沒有作出我們認為必要的行為。例如,一位女士對於表弟的太太沒有出席農曆新年期間的家庭聚會而作出了負面的評價。她不斷地批評表弟的太太不懂得尊重長輩,說了不少中傷對方的說話。另一個例子一位母親認為兒子十分反叛和不正常,原因是她的兒子無視自己的反對,繼續與一位男同學交往。這名母親向心理學家尋求協助,希望能夠改變兒子的性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