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

你目前所受的痛苦,也許反映了你與最深層價值觀的疏離

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因長期的工作壓力而感到抑或和焦慮,然而,他因為豐厚的薪金和較高的社會經濟地位而不願意辭掉工作。除此之外,他也因為上司的管理問題和公司混亂的系統而感到非常苦惱,繁重的工作和複雜的辦公室政治問題讓他的心理健康受到嚴重影響。鑑於他不願意作出改變,對於自己被困在當前的情況感到非常痛苦。事實上,在進行心理治療的過程中,他承認自己最深刻的價值觀是以有意義的方式來幫助別人和有足夠的時間與家人聯繫。透過反思,這位求助人意識自己實際上並不太重視物質的財富和社會地位,這就是我們在生活中的痛苦反映最深層的價值觀缺乏連結的一個例子。

在進行心理治療的過程中,我問那位求助人:「為什麼你會選擇這份工作?」。他回答說:「因為我能夠賺到豐厚的薪金,而且享有很高的社會經濟地位。」。我再進一步問他:「為什麼擁有豐厚的薪金和較高的社會經濟地位對你來說是很重要?」他告訴我:「因為這樣我就可以過上高品質的生活,並且受到別人的尊重。」。我再問他「你認為自己現在的生活質素好嗎?你現在受到別人的尊重嗎?」他卻哭著對我說:「我的生活品質強差人意,實在不想活下去了……」。

這位求助人意識到自己那些先入為主的看法和批判讓他不能夠「活在當下」,無法專注和享受生活。由於受到家庭和文化的影響,他運用了集體價值觀來看待自己的生活,即是要擁有一份高薪厚職和社會經濟地位高的工作才有助他受到別人尊敬和過上有品質的生活。但是,他並沒有意識到這些集體價值觀並不等於自己的價值觀。他被困於目前的工作中而經歷痛苦,這樣令他反思自己內心最深處的價值觀。事實上,他的所作所為與內心深處的價值觀完全相反。

我們如何才能深入了解自己內心最深處的價值觀?首先,我們需要進行反思,想一想自己在目前的生活是否有什麼讓我們感到不滿意或苦惱。在這些與不滿和苦惱相關的痛苦中,我們有機會擺脫傾向對生活中事物有先入為主的看法或批判,例如是渴望賺取很多金錢的工作或在社會上享有很高的地位。透過擺脫這些看法,我們下一步便能問自己選擇留在當前情況的根本原因。這樣,我們可能會發現這些根本原因可能並不符合我們最深層的價值觀。事實上,我們有時候也有機會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被困於當前的情況中,因為可能受集體價值觀而影響自己的行動。

當我們反思自己在追求當前目標時的不連貫性後,便需要花多一點時間來思考自己最重要的價值觀,是什麼能夠促進我們的幸福感和提升生活質素。你可以嘗試把自己一個非常重視的價值觀寫出來,譬如是家庭、關係或事業。以上述那位求助人為例,他寫下的價值觀是一直渴望在職業生涯中幫助社會中的弱勢社群。而你亦可以寫下自己想要的生活品質,如那位求助人寫下自己渴望擁有更平衡的生活,以便自己與家人建立更親密的聯繫。 既然我們只會活一次,就應該根據自己最深層的價值觀來活出自己的生活。我們需要探索和反思什麼是對我們生活是最重要的,而找出我們內心深層的價值觀,也許是一趟無止境的旅程。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少年Pi的奇幻漂流」的反思——無助與希望之間的角力

在最近幾個星期 ,新型冠狀病毒的確診數字急劇上升。很多人可能認識一些正在等待病毒檢疫測試結果、接受強制檢疫或家居隔離、甚至已被確診感染的人士。即使沒有這些經歷,面對著如此多的不確定性,我們也許感到強烈的無助感。例如,我們可能會時常擔心在街上或工作的地點遇到隱形帶菌者。而對於那些正在接受強制檢疫的人士,他們也難免感到被弧立、限制和歧視。

述情障礙及身心症狀

在我的臨床工作中,我不時遇到一些求助人在沒有物理病因下患有長期痛症。透過全面的臨床面談,我發現很多這類的求助人都患有述情障礙。述情障礙是指難以識別和描述個人的情緒,及從自己的身體感覺分辨各種情緒。促成這種性格結構的發展有多種的因素,包括遺傳因素、童年早期的發展環境和創傷等等。

兩種與永續存在的自我有關的幻象

使用社交媒體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們不時會在社交媒體上看到朋友發佈不同類型的照片,例如自拍照、社交活動、成就或任何關於自己的東西,希望獲得「讚好」或正面的評價。對於一些普通的用戶而言,在社交媒體上發佈有關自己正向的身分是沒有問題。當一個用戶透過社交媒體來創造正面的自我形象,有助與朋友建立正面的聯繫和從他人身上獲得正向的反饋,有助加強一個人的正面自我形象。事實上,大部分的用戶都明白自己並不是比他人優秀,亦能夠感知現實來看待自己。然而。當一個人在社交媒體上過度發佈與自己相關的資訊,在獲得大量的「讚好」和正面評價後覺得自己比他人優越,這樣的情況便令人擔憂。在佛教心理學中,這可能與一個人抓住與永續存在的自我比他人優秀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