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

你會否因為與他人建立親密關係而感到焦慮?

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在與男朋友和親密朋友的關係中往往都缺乏安全感,每當她的男朋友沒有回覆她的短訊時,她便會擔心他正在和其他的女性在一起,或認為對方已經沒有那樣愛她了。她習慣在傳送短訊給男朋友後經常查看對方是否在線上而沒有回覆她。如果她發現男朋友「已讀不回」,她就會渾身不自在。正因如此,她誤解了男朋友不理會或忽視她,與他發生了不少衝突。此外,當男朋友有時候沒有接她的來電,她便會不停地打電話,直到對方接電話才罷休。事實上,相似的情況亦發生在她和密友的關係,她常常都擔心自己的好友不及時回覆短訊。在進行心理治療的過程,我們探討了她在關係中心神被佔據型(preoccupied attachment style)的依附模式。

我的另一位求助人在生活中一直都傾向避免與他人建立親密的關係,儘管他非常渴望與他人親近和被他人接納,但是他對於被別人拒絕感到害怕。由於他是一位非常能幹的專業人士,而且又是一位樂於助人和待人溫柔的男士,很多人都願意與他建立友誼或關係。然而,這位求助人傾向於拒絕與那些新相識的人建立更深厚關係的機會。當一些女性朋友為了和他發展而嘗試接近他的時候,他在初時也會試圖親近對方。但是每當關係變得非常親密時,他都會退縮並疏遠那些女性朋友。結果,他的行為變得十分矛盾和混亂。所有有機會與他發展成情侶的女性都認為他的態度冷漠,並不了解他內心害怕面對被拒絕的焦慮。在心理治療的過程中,他需要探討和了解自己在人際關係中可能有恐懼型(fearful attachment style)的依附傾向。

以上所提及的心神被佔據型和恐懼型的依附模式都與關係中的焦慮相關。那些傾向於這兩種依附類型的人往往認為自己不值得被愛,總是擔心被伴侶或親密朋友拒絕或忽視。

那些擁有心神被佔據型依附模式的人會不停地利用不同的策略來尋求他人的關注和愛,他們經常擔心伴侶或好友不關心自己。事實上,當這些人感到被忽略或拒絕時,他們都傾向過於敏感和作出過度的反應。結果,他們很容易會引發與伴侶和好朋友之間的衝突,導致彼此的關係變得更為疏遠。我的那位求助人就是對別人不及時回覆她的短訊十分敏感,原因是她傾向認為這就是別人不關心她或拒絕她的表現。當她一心想像被拒絕的可能時,她無法客觀地看待當前的情況,並因感到非常憤怒而對男朋友大發脾氣。

對於那些擁有恐懼型依附模式的人來說,他們傾向迴避與他人建立關係。事實上,他們非常渴望被愛和與別人建立親密的關係。可是,由於他們害怕被拒絕和自我形象低落,認為自己不值得被愛,於是便以一種令人困惑的方式來對待他們的伴侶和朋友。當這些人擔心伴侶或好友與自己在情感疏遠時,他們會拼命地嘗試獲得對方的關注和認可。另一方面,當他們的伴侶或好友在情感上接近他們時,他們又會擔心自己會被對方傷害而遠離他們和避免過於親密。事實上,他們深信自己的伴侶和好友無法提出情感上的支援,因此傾向以消極的眼光來看待他們,導致在彼此之間造成距離和減少對對方的同理心。

不論一個人是擁有心神被佔據型還是恐懼型依附模式,他都會認為自己在人際關係中不值得被愛。有鑑於此,在親密的關係中,人們可能因恐懼型依附模式而表現出高度的迴避或在心神被佔據型依附模式中傾向更加接近對方。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一般心理治療的療程需要持續多長的時間?

我的其中一位求助者擁有自戀型人格性格特質及衝動控制問題,他知道自己的性格和經常發脾氣的問題會影響日常生活和家人,所以主動尋求心理治療。經過幾節的會面後,他開始對導致自己脾氣爆發的自動化認知謬誤有初步了解。由於他是一個比較急躁的人,在治療的過程中,他會不斷地問到底需要多少時間才能「完全」根治他的心理問題。事實上,這是一條求助者經常問的問題,而且他們也期待他們的問題可以快速地解決。

以中庸之道來尋找「我是誰」

也許很多人在一生中經常問自己一個問題──「我是誰?」。在我的求助人當中,不論是青少年、剛剛成年的年輕人、中年人士,甚至老年人都會問同樣的問題,但他們卻不知道答案。我的職業是否代表了我?我是否就別人對我外表的評價來定義自己?抑或我腦海裏的思想就是我?

照顧我們的內在小孩

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是一位購物狂,即使已經負債纍纍,仍然無法控制自己購物的衝動。她幾乎每天午飯時間都會去購物,並經常沉迷瀏覽網上商店,留意最新推出的服裝、手袋或鞋子。每次她到商場,都會有所收穫,絕對不會空手而回。事實上,她的家中有很多不同顏色但相同款式的衣服。此外,她更會每天查看那些網上商店的最新庫存,確保自己能夠第一時間到實體店試身並購買。她的購物狂行為嚴重影響了自己的經濟狀況和與男友的關係,因為債台高築而無法為籌備婚禮而儲蓄。為什麼她明明意識到自己購物狂的傾向已經嚴重影響生活,仍然忍不住繼續瘋狂購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