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

「少年Pi的奇幻漂流」的反思——無助與希望之間的角力

在最近幾個星期 ,新型冠狀病毒的確診數字急劇上升。很多人可能認識一些正在等待病毒檢疫測試結果、接受強制檢疫或家居隔離、甚至已被確診感染的人士。即使沒有這些經歷,面對著如此多的不確定性,我們也許感到強烈的無助感。例如,我們可能會時常擔心在街上或工作的地點遇到隱形帶菌者。而對於那些正在接受強制檢疫的人士,他們也難免感到被弧立、限制和歧視。

人類面對著這次的疫症大流行,令我不禁想起一套電影——「少年Pi的奇幻漂流」。這是一套關於一名印度男孩 Pi 如何在沉船中倖存下來並與老虎依靠救生艇漂流的電影。Pi 在意外中失去了家人,同時面對著在太平洋中漂流的不確定性感到無助。這個故事表面上是關於 Pi 與老虎搏鬥的故事,講述他不斷在餵食老虎和避免被老虎吞食之間的掙扎,背後的隱喻是他努力地在無助中憑自己堅毅勇敢奮鬥。

在旅途開始時,救生艇還有其他的動物,包括班鬣狗、斑馬和猩猩等。班鬣狗殺死了斑馬和猩猩,而後來老虎亦殺死了班鬣狗。一些評論家認為這些動物就如組成自我的不同部分。老虎代表了原始的自我、斑馬是脆弱的小孩、猩猩是健康的成人,而班鬣狗是陰影(所指的是我們的意識無法辨認的未知自我,例如自己的黑暗面),而這些部分就組成了我們。

毫無疑問,當前的疫症大流行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麻煩、造成了不少損失,生活上面臨很多的不確定性。Pi 在電影中亦面對住損失、麻煩的事情和強烈的無助感。事實上,他沒有因此放棄,並嘗試盡力以希望面對自己的逆境。他所乘坐的木筏代表了他的信念和希望,最後把他帶到一個安全的地方。

面對眼前爆發的疫情,與其被我們原始自我征服(老虎),我們可以嘗試盡最大的努力勇敢地抱著希望去處理眼前的各種問題。老虎可以是代表我們的恐懼、焦慮、無助或憤怒。我們需要擁抱這些在原始自我中無可避免的情緒,但同時我們也可以尋找解決已知問題的方法,並在面對未知的情況下培養信念和希望。

我們需要記住,我們自身是由不同的部分組成的。面對著眼前充滿壓力的情況,我們需要意識到自己的陰暗面。只有當我們能夠看到自己的整體是由不同部分組成(包括脆弱的小孩、健康的成人、陰影和原始的自我),才會有能力面對眼前的挑戰。就讓我們讓我們以勇氣,信念和希望面對當前所有壓力和不確定性吧!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電影《天能》與童年時期創傷的反思

如果你已經看過了電影《天能》,你可能會知道有關逆熵(inverted entropy)的概念——它能夠令物體反轉並隨時間向後移動。在電影中,主角的任務是阻止使用演算機來逆轉整個世界,假若演算機的演算法被啟動,相信必定會帶來災難性的後果,世界亦會被毀滅。事實上,如果可以有意義地使用這些演算法,我會想把它用於逆轉我那些成年求助人的童年時期創傷經歷。

如何在逆境中培養幸福感?

世界各地的人仍在疫情的影響下努力地回復正常的生活,由於香港的受感染個案減少,不少人都恢復過去喜歡從事的活動,譬如健身活動和瑜伽課程等等,並開始籌備實體的社交聚會。事實上,有些人可能因為疫情所帶來的困難(例如失業或是收入大幅下降)而感到十分困擾。結果,這些人可能無法恢復以往喜歡的某些活動,他們如何在當前的逆境中培養幸福感?

我們需要與他人保持健康的界限

我的不少求助人都常常抱怨他們的朋友很少主動找他們聊天或聚會,他們認為自己的朋友只會在有需要的時候才聯繫他們,往往都是打算尋求幫助或支援才會聯絡自己。他們可能會覺得自己對於朋友來說並不重要,像俗語所說的「有事鍾無艷,無事夏迎春」,朋友沒有把自己放在較優先的位置。在這個重視網絡通訊的時代,人們是否會傾向疏遠他人?又或是只在需要對方幫助的時候才聯繫別人?抑或是我那些經常被朋友忽視的求助人有什麼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