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

Simone Biles的退賽告訴我們「有問題也沒關係」

美國體操運動員、四枚奧運金牌得主Simone Biles 在 7 月 27 日宣佈退出東京奧運會體操團體賽決賽項目。她解釋退出比賽的決定是希望關注自己的心理健康,不再只顧滿足他人對自己的期望。她承認自己原先想假裝沒有受壓力的影響,讓自己繼續比賽。然而,在面臨如此巨大的壓力下,她最後決定把自己的健康和幸福放在首位。事實上,Simone Biles對於自己的心理健康問題抱持開放的態度,並沒有選擇逃避。在Simone Biles的童年時期,因為母親有吸毒和酗酒的習慣,以及多次被監禁,令她在經歷不少創傷。由於體操訓練會使她的身形變得臃腫,因此她在學校受到不少同學的欺負和嘲笑。此外,她也是一名專注力失調多動症(ADHD)的患者,需要透過服用藥物來處理相關的問題。對於她退出比賽,你會如何評價她的決定?到底在奧運會上贏得金牌比保持心理健康更重要嗎?

在一個重視成功和名氣的世界裡,有些人儘管心理健康受到明顯的影響,也會選擇繼續面對高壓的情況。各種工作和家庭問題令人們往往在面對巨大壓力下導致成癮問題,或是患上抑鬱症、焦慮症等其他心理健康問題。例如,一位經歷童年創傷和患有社交焦慮的銀行家,傾向強迫自己在工作中表現得十分外向,積極參與各種社交活動。由於童年的創傷未獲得解決,他在進行社交活動時一直承受極高的壓力。結果,他飽受精神病的病徵困擾,最後更患上抑鬱症。在進行治療精神病和抑鬱症的過程中,他只能夠維持低於正常工作水平的表現,而且拒絕出席任何社交活動。因為他的同事不知道他有心理健康問題,所以誤以為他缺乏動力和有反社會的傾向。在另一個例子中,一名女兒在分開二十年後與生父重逢,拒絕定期與對方會面,原因是她認為父親缺乏責任感和十分自私。可是,她的其他家人不知道這位女兒承受不了自己的悲傷、憤怒和失望,不停批評她冷血無情。

在上述的三個例子中,我們可能會發現並非所有人都會理解自己優先照顧心理健康的決定,沒有極力爭取成為一個成功和受歡迎的人。儘管如此,我們仍然需要成為照顧自己的內在父母,相信自己能夠作出正確的選擇來提升生活幸福感。為了培養充滿智慧的內在父母,我們需要持續地照顧自己的需求。有時候,我們要學懂拒絕一些邀請或職責。當我們因為某些義務而感到不知所措和承受莫大壓力時(譬如是接受工作項目上的挑戰),也要相信自己的直覺和設立界限來保護心理健康。事實上,在面對高壓的情況時退下來和承認自己承受不了,讓他人知道自己的局限性或弱點並不可恥。在某些時候,讓人知道自己的不足也許不是一件好的事情,但是我們有需要與他人建立適當的界限和拒絕別人。在這些情況下,我們要有心理準備經歷被他人誤解,選擇接受被誤解的事實,並堅定保護自己的幸福。

每個人都需要好好照顧自己的身心健康,像父母悉心照顧童年時期的孩子一樣。對於很多有童年創傷經歷的人來說,他們在兒時缺乏父母妥善的照顧,生理和情感需求未獲滿足。一個曾經經歷童年創傷的成年人需要成為自己的父母,重視自己的自我價值。要照顧自己生理和情感上的需求,我們需要了解自己的局限性,同時分辨什麼是適合自己和什麼是不適合自己,才能保持自己的心理健康。事實上,我們不需要在別人面前保持完美的一面,也無需刻意滿足別人的期望。當你認為自己有情緒問題的時候,不妨對自己說一句「這也是沒關係的」。

當我們面對問題時,可以選擇暫時退出以便好好照顧自己。其後,我們便可以重新返回並面對那些我們想面對的挑戰。在2021年8月3日,Simone Biles重返東京奧運會,更在平衡木決賽中獲得銅牌,恭喜Simone Biles!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為什麼靜觀近年如此受歡迎?練習靜觀對我們有什麼好處?

靜觀練習近年在很多國家興起,不論是有需要人士或是大眾都可能會參加一些靜觀課程,例如靜觀減壓課程(MBSR)或是靜觀認知治療(MBCT)。世界各地的學校也逐漸引入靜觀為新的科目,致力改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除此之外,商業機構亦在企業培訓的計劃中加入靜觀的元素,透過靜觀改善員工的心理幸福感和改善他們的工作表現。到底靜觀是什麼?為什麼靜觀變得愈來愈受歡迎?

邊緣性人格障礙的身份認同問題和不穩定的人際關係

邊緣性人格障礙(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患者的兩個核心特徵是身份認同障礙和經常處於不穩定的人際關係,他們擁有持續不穩定的自我形象或自我意識。在心理學上,「自我」或身份是個人在自我反省過程中對於自己的概念。事實上,根據美國哲學家、歷史學家和心理學家William James的說法,「自我」可以分為四個層次,包括物質自我、精神自我、純粹自我和社會自我。物質自我是指我們的身體存在於世界上;精神自我是一個人對自己的內在和主觀感覺,也就是心理層面上的自我;純粹自我是個人在不同時間和背景下對自我的感覺有連貫性;社會自我就是在與其他人的關係中獲得自我形象的認可。患有邊緣性人格障礙的人對於整合以上不同層次的自我會遇到不少困難,因此未能建立一個穩定和整合的自我。他們無法建立連貫的自我敘事,難以回答「我是誰?」或「我需要什麼?」之類的問題。

對童年缺乏父母的愛與培育的哀悼

在新上映的漫威電影《尚氣》中,其中一個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尚氣與父親文武之間的關係。由於尚氣在年幼時喪母,因此父親對他的教養非常嚴厲和苛刻。尚志的童年毫不典型,而且對父親的感情也十分複雜。事實上,在電影接近尾聲的時候,尚志甚至為了拯救母親的家鄉,可能需要殺死自己的父親。對於那些在童年時期沒有得到父母足夠培育的人來說,他們在成年後的生活遇到各種的困難是很常見的。例如,有些人可能會因為缺乏一個榜樣而難以與別人保持豐盛和有意義的人際關係,無法與他人交往。實際上,孩子在童年的時期需要透過父母提供不同種類的培育方式來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