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戀型人格的光與暗

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因婚姻關係的問題而與丈夫一同前來尋求協助,透過對深入了解這對夫婦的關係和他們個別的情況,我發現那位丈夫是一個與他人缺乏連繫、只顧自己的利益、缺乏同理心和情感疏離的人,可能擁有不少自戀型人格的特質。在這段婚姻關係中,妻子感到非常孤獨,因為她的丈夫經常表現得非常自私,而且對於了解太太的內心世界完全不感興趣。此外,他還經常看不起自己的妻子並貶低她。在日常生活中,這位丈夫為家人訂下不同嚴格的規則,如果有人不遵守他的規定,他便會遷怒於對方。事實上,正正因為他持續只是高度地關注自我和缺乏留意身邊的人的意識,令這段婚姻關係日漸惡化。這些就是自戀者的陰暗面,其高度的自我關注妨礙他們與別人建立真正和親密的聯繫。結果,夫妻二人都是孤獨的人。

我們所看到的和看不到的

最近,我在社交聚會遇到一對夫婦,他們分享選購新車的經歷。由於他們對於購買哪種型號的車無法作出決策,於是便詢問我們的意見。對於這個問題,我邀請這對夫婦分享對於自己喜歡的型號的看法。丈夫喜歡馬力更大和節能效力更好的車款,而太太則喜歡外型較苗條和流線型設計的車子。他們渴望能夠購入最適合自己需求的型號,似乎無法客觀地感知兩款車子來作出選擇。為什麼我們傾向只從自己的角度看待事物,甚至認為自己能夠客觀地全面感知整個畫面?

與不成熟的父母欠缺界限,有可能令人難以培養健康的成人關係

在我的臨床治療中,很多求助人都向我報告他們的父母一點也不成熟,無法為自己提供情感支援和指導。那些求助人可能未曾想過自己的父母是不成熟,因為父母在他們童年時期為自己提供了安穩的住所、足夠的食物和教育。然而,隨著他們日漸成長,他們可能會發現自己的自信心非常低,以及自我形象非常差。此外,他們還會覺得自己的人際關係無法令人滿意,甚至是一種負擔。

作為一個內向的人,如何能夠與自己的伴侶和朋友建立親密的聯繫?

最近這幾個星期,因應香港的社交距離限制逐步放寬,很多人能夠享受大型的社交聚會,並熱衷於把聚會和派對的照片分享到社交媒體上。然而,對於那些比較內向的人來說,當他們看到這些照片後,會發現自己並不屬於任何大型的群體,開始產生自我懷疑。內向的人比較喜歡在小型的聚會上建立親密關係或享受一對一的交流。事實上,他們的取態並非不正常,而且在小型的群體中建立親密的聯繫是絕對健康的。如果你也是一個內向的人,如何與自己的伴侶和朋友建立親密的聯繫?

我們能否真正知道一個人是「好人」,還是「壞人」嗎?

小時候,我們通常從父母的教育中得知電影中誰是好人,誰是壞人。譬如,我們會視電影中的兇手是壞人,或是捉拿罪犯的警察是好人。可是,隨著我們逐漸成長,有機會意識到在一些複雜的情況下難以黑白分明地把一個人區分成好或壞。我們可能會因此而感到困惑,因為再也無法利用二分法的思維來將人們分類。這樣,我們會失去控制感並感到焦慮。

在第五波疫情暫時放緩後,您準備好追求新生活嗎?

鑑於最近各項社交距離措施的限制有所放寬,學生開始回復面授的課堂、企業逐漸暫停員工在家工作的安排、大家亦可以出外吃晚飯,各種日常活動逐漸恢復正常。對於某些人來說,他們只需要稍作調整便能夠在放寬長期的限制後輕鬆回復正常生活。然而,因限制措施而受到嚴重影響的人士,有機會在看到其他人迅速再次投入正常生活而感到沮喪。事實上,由於就業市場可能仍然需要一定的時間升溫,這些人可能無法即時找到新的工作。另一個例子是某些行業的客戶有機會因為疫情爆發而大幅減少,即使放寬社交距離限制後也需要一段比較長的時間讓業務重上軌道。對於那些患有社交焦慮症的人來說,朋友邀請他們參加聚會可能令他們面對不少的挑戰和煩惱,甚至因為放寬實行多時的社交距離措施而對需要再與朋友見面感到非常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