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

面對眼前的各種困難,我們更需要覺察自己的「內在聲音」去應對挑戰

生活無疑存在很多不確定性,對於一些突如其來的轉變也許令人無所適從。對於一些外在環境因素,沒有人能夠完全控制或是改變,面對著眼前各式各樣的困難和挑戰,我們該如何好好管理自己的生活?

不確定性所帶來的不安和焦慮感覺,很容易令人企圖拼命控制和尋找確定性。有些人可能會認為在失業率持續上升的環境下,只有不停加班工作爭取表現才能不被解僱。有些人為了時時刻刻緊貼國際時事或是疫情的發展而頻繁地查看手機的最新資訊,甚至每晚都是拿著手機不自覺進睡。有些人可能認為避免感染的唯一方法是拒絕所有社交活動,留在家中。面對不同方面的壓力,我們難免會感到徬徨,甚至有可能因為負面情緒而出現認知謬誤,思考方式變得非黑即白。

你每天有花時間好好地與「自己」相處嗎?在用餐的時候,很多人都習慣狼吞虎嚥地吃飽就足夠了,腦海內都只想不停想著工作的事務,並沒有好好品嚐食物。在上班或下班的路上,有些人習慣快步行走,從沒有細心留意身邊的事物。有些人在生活作出決定時總是事事以他人優先,忽略自己真正的意願和需要。事實上,面對生活中的困難和挑戰,我們往往忽略自己的「內在聲音」和照顧自己的需要。「內在聲音」可能包括自我批評、自我懷疑,又或是對於生活中真正想要的事物因為其他外在的因素而感到矛盾。其中一個例子是當一個人從電話得知自己的好友被解僱時,便為自己正在品嚐美食而感到內疚。而事實上,這個人在工作上亦承受著莫大的壓力,已經連續十天沒有休假了,只是剛好在休假時為自己安排一個飯局來放鬆一下。但是,由於她的「內在聲音」對自己作出了批評,指責自己不應該在好友傷心時享受假日的時光,讓她感到自責和傷心。

我們很容易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忘記了「自己」,特別是好好照顧自己的身體和情緒。也許繁忙的工作讓我們透不過氣,但是我們需要作息定時,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來保持身體健康。也許疫情仍然未受控令我們害怕受到感染,但是我們仍然能維持有限的社交活動與摯親聯繫,例如透過網上見面。面對眼前的挑戰,我們需要學習客觀、不帶批判地了解自己的需要和情緒,例如透過靜觀練習來培養自我覺察的能力。自我覺察對於提升我們整體生活的幸福感是十分重要的,因為沒有人比自己在照顧自己和管理生活方面擁有更大的控制權。如果我們在生活中能夠嘗試優先考慮自己,傾聽內心的聲音,有機會從自我探索中對自己有重新的認識,好讓自己更能制定實際的策略來應對挑戰。

就讓我們培養自我覺察,多傾聽自己的「內在聲音」,每天花點時間與自己好好相處,把自己先放在第一位吧!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什麼是心理治療?心理治療只是單純地聊天嗎?

儘管尋求心理治療服務在香港變得愈來愈普遍,仍然有很多人不太了解什麼是心理治療。許多人都會對心理治療有疑問,例如「為什麼我需要付款給一位陌生人和他聊天?」;「我與朋友討論自己的問題又是否達到一樣的效果?」;「聊天真的可以治療我的抑鬱症和焦慮症嗎?」;「是不是只有瘋狂或脆弱的人才需要接受心理治療?」。要解答以上的問題,我們需要知道心理治療不是什麼。

苦難的兩枝箭

每個人都知道生活中的痛苦是無可避免的,例如疾病造成生理上的痛楚,又或是因失去而感到悲傷的心理痛苦。相信沒有人會否定他們曾經在生理或是心理上遭受痛苦的經歷。為什麼有些人在經歷那些無可避免的痛苦時顯得如此平靜甚至全然接受,但有些人卻在面對痛苦時變得如此惶恐不安?

面對逆境是英雄之旅的一部分

美國超級英雄電影《奇異博士》描繪了一位富有而著名的神經外科醫生的「英雄之旅」,這位醫生就是傲慢的奇異博士。他在一次交通意外中雙手受到創傷,令他無法進行手術。在尋求治療雙手的旅途中,他前往卡瑪泰姬(Kamar-Taj) 尋求巫師的幫助。經過巫師和古一的培訓,奇異博士的雙手康復了。奇異博士決心踏上保護地球的旅程。根據美國文學教授Joseph Campbell的說法,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有屬於自己的「英雄之旅」。這是一段尋求真實自我的旅程,我們能夠在生活上做一些比自己更偉大的事情,從而獲得內在的滿足,感受生活的真正意義。